苗 绘,梁佳梅
(齐齐哈尔大学 哲学与法学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资源的大力投入,研究生的规模逐步扩大,研究生群体日益成为高校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对高校学术科研的整体发展有着基础性作用。然而,学术生态正滋生一些“功利、浮躁”的现象,学术不端、学术失范、学术腐败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如若对学术道德不加以教育和培养,就会引发学术腐败,从而破坏整个学术生态系统。因此,要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必须认真分析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提出有力对策,切实改变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现状,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有序的学术环境。[1]
高校研究生作为科研的新兴力量,在论文写作中存在大量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学术道德失范形式多样,在2019年5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以下简称《界定》)行业标准(CY/T 174-2019),针对论文作者的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等学术不端行为和编辑成员、审稿成员的违背学术道德、干扰正常程序、违反利益冲突规定、违反保密协议规定、盗用稿件内容、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背学术道德行为予以分类。[2]
论文抄袭、剽窃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普遍发生。研究生由于自身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直接复制粘贴他人的文章、观点,此类现象频发并愈发愈演愈烈。论文抄袭包括直接抄袭他人文章的观点、方法以及思想,但未对原作者告知,更有甚者直接用他人成果完成自己的学术科研成果。这种乱象在研究生群体中广泛出现,严重不利于研究生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扰乱整个研究生学术科研的环境,严重者已触犯法律而不自知。
科研水平是衡量研究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指标。部分研究生为评奖评优而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于本专业的论文成果。但基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并未扎实学习,学术理论欠缺,经验较少,发表的论文大都是“借鉴”网络上已有的学术成果,用一篇论文投多个学术论坛、会议、甚至多个期刊,本着“碰运气”的态度来达到学术科研的成果,丧失了基本的学术道德,也并未对学术有敬畏之心和刻苦钻研的态度。有些人为了完成研究生期间相应的学业任务,将自己发表过的文章稍加修改后投到另一篇学术期刊上,造成“自我剽窃”的现象,由于每个杂志社所用的数据库不同,这种现象已然普遍存在。这样的论文掺水严重,只为发表而发表,对学术界并未起到积极的创新和推动作用,将学术论文沦为满足自身功利的目的和手段。
研究生论文数据造假、编造虚假参考文献的乱象在学术不端行为中也屡见不鲜。科学实验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才能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但有些研究生平时不努力,实验数据不是通过的反复实验操作来获取,而是根据理论上的结果自行臆造出一个相似的数据,这样的实验研究既违背了科学性和严谨性原则,实验结论也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这样的做法与学术道德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参考文献是研究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已有成果的参考和借鉴。有些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并未扎实研究实验和调查,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往往凭空编造虚假参考文献,或者直接引用他人参考文献、不考虑论文的实际情况,往往参考文献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这样的态度对学术研究十分不利,一家之言和凭空捏造都是对学术科研的亵渎。
研究生在学业期间获得学术成果,往往不择手段,发生署名混乱、贿赂导师等不正当的行为。研究生在论文撰写成型时,需要论文创作者的署名,有些研究生未经导师同意,私自将导师的名字署在作者一栏上,这不仅对研究生自身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会对导师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研究生由于自身专业素养欠缺,会在论文买卖的平台买卖相关论文署上自己的名字来取得相应的学术成果。在论文发表过程中,有花高价投稿,使其论文如愿在期刊上发表,但这种“关系”论文本身质量不高。还有些学生自己发表不出来论文,就“贿赂”导师,让导师在已有的学术成果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等等,这些一系列学术不端的行为都为达到获得研究生期间看似优秀的学术成果。这不仅违反了学术道德,也严重破坏了学术生态环境。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成因既有内部的主观因素又有外部的客观原因。内部因素的根源在于研究生自身专业素养的欠缺、道德修养不高,但却急于在学术道路上获得成果,因而造成学术道德问题频发;外部因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学术研究的监管制度机制不够完善、整个社会浮躁的学术氛围影响。
研究生自身专业素养不足,自身道德修养有待提高。研究生在求学期间未严格要求自己,没有潜心钻研本学科的知识,致使研究生自身并没有扎实的专业素养。研究生在学业期间对待平时作业大多从网上复制粘贴,敷衍了事,并未认真对待论文写作。恩格斯指出:“实际上每个阶段、甚至每个阶段都各有各的道德。”[3]可见每个行业的标准和规则,而学术界也应有相应的“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指学术研究主体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所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4]研究生作为研究主体,在学术论文的创作中也应自觉遵守这一准则,但现实中往往与之相脱离。研究生为快速追求评奖评优的机制而忽略学术道德中最本质的要求。
高校作为研究生学术创作的主要场所,高校对学生的学术研究有监督和管控的权利。由于高校对研究生的学术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研究生钻学校监督制度的漏洞以达到自己获得学术成果的目的。因而高校完善的监管机制有利于从外力管控本校研究生学术不端的行为,用强大的外力来减少学术不端的现象出现。
高校中的学术道德教育缺失。高校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基本缺失,部分高校只设置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的教育上而忽略最本质的学术道德的培养。研究生的教育不仅仅只停留在基本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是学术专业素养、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的综合培养。如果高校研究生学术监管、教育制度不完善,会造成研究生之间的无序竞争,长此以往会使整个学校内的学术研究停滞不前,严重影响研究生个体和高校的发展。
在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大数据的发展让知识充分的共享,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快速发展,学术界也为追赶上时代的发展,获得更多利益,整个学术界的氛围浮躁且功利性目的凸显。研究生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带领下,把金钱看得尤为重要,在学术创作过程中为快速得到学术科研成果来达到奖学金及其他评奖评优的要求,花钱买专利、买论文,通过各种途径为自己赢得奖学金或其他奖励增加优势。面对就业和竞争的压力,不良的社会风气通过各种渠道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学术追求、学术道德,整个研究生无序竞争的学术环境使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淡化,学习动机充满功利和浮躁的因子,从而逐渐脱离学术道德规范要求。[5]
明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科学分析其成因,目的是为我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采取多维度、多角度的方式来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奠定基础。
学术道德是一种学术规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追求。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精神的自觉追求是提升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的源动力。从根源上解决学术不端的行为关键还是研究生主体对自我负责。为提升研究生自我的专业素养,首先在研究生学业期间就应教育引导研究生群体要自觉树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扎扎实实地研读本专业的文献书籍,对每次的作业都认真对待,否则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自觉提升学术研究的道德要求,只有将学术道德内化于心,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恪守对学术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学术诚信的本质要求。
其次,研究生自身要准确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自己学术追求的道路中要明确自身的学术责任。研究生在享受国家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应该严于律己,脚踏实地的做学术科研,不辜负社会、高校、父母的期待。再次,要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要明确自己的学术责任,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和考量,也要对学术有所追求,通过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自身全面发展。
一是要建立完善高校学术监管机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高校学术监督管理机构缺失或不完善。高校里的评审专家和领导对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评审缺乏有效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而高校内应设立专门的高校学术管理机构,此机构的设立必须有专门从事学术道德研究的专家和专业教授共同组成,对学校内发现的有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对道德失范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防控。同时,必须选用有专业能力和学术道德修养高的教授和专家担任学术道德监管员,加强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认识,并积极采取规避此类问题出现的措施。
二是健全完善高校学术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高校的学术管理制度是维护好在校生学术的合理性和合规的有效手段。高校设立学术管理制度既要符合国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和规范,也要符合在高校具体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进行不同的认定和处理,有效规避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更好发挥高校学术管理机构的作用。
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教育是防止学术道德失范的另一重要手段。从课程设置上讲,要专门设置研究生学术分析的课程,明确指出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遵守的相关论文写作要求和学术道德规范,从习惯培养上将学术道德的相关要求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到研究生个体行为的实践过程中。从课程实际操作上讲,在课程实际的操作中要更具专业性和专门性,开设相关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知识产权保护教育的专题讲座,多和其他高校沟通合作,增强学术讲座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高校更应积极完善研究生学术评价机制,从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上,设置多维度,多方式的考察方法,从评价机制上杜绝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从而规范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行为,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高尚学术道德的研究人才。
研究生的学术惩罚体系的设置有利于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行为。目前,大多数关于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处罚都只停留在原则性的层面,在实践操作中往往主观臆断的成分居多。关于加强研究生学术惩罚力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一是加大对研究生学术成果的行政及司法干预。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提高违反学术道德的处罚力度,这既有利于发挥出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惩戒作用,又可有效倒逼研究生自觉恪守学术道德,提高警戒意识;二是将严重违反学术道德行为提高其曝光率,将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学生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学院公示,并予以相应的处罚,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建立健全学术道德的处罚力度,才能从外界的强制约束力和管控力来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的问题,从而达到有序的学术科研环境。
良好的学术风气,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性,点燃研究生的学术激情,进而培养更优秀的科研学术型人才。在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中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进行科学规范的研究。净化学术风气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首先,研究生主体应自觉将学术道德作为学术研究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则遵循,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价值观,把对学术追求落在实处,从扎实研读文献资料,努力提升自己为目标。其次,高校在净化学术风气的行动中可以开展相应的学术道德讲座,张贴有关学术道德的标语条幅,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来集体讨论,潜移默化的让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的价值观。再次,社会层面的学术风气的净化,应规范学术道德的原则和标准,提高对优秀成果奖励的标准,引导良性的学术竞争。对学术不端行依法严肃的处罚,去除笼罩在学术界上空的浮躁之气,淡化研究生和其他专家学者的功利心,从而打造健康、有序、自由的学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