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方式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2022-01-01 03:5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运动体育

(陆军装甲兵学院军政基础系军事体育室 北京 100072)

在我国,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新的领域。一项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的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1985年、1995年、2005年连续三个年度,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无论在生理、心理方面,还是社会适应、道德行为方面均存在着令人堪忧的健康状况,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开始通过健康的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缓解压力,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作为踏入职场前最后的教育阶段——高校,在生活方式的教育方面显然做得不够,其教育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对于国家未来的栋梁—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一直未引起重视。

1 现代生活方式与体育生活化

1.1 生活方式的概念

生活方式的概念具有复杂的动态结构,在不同的时代,生活方式所包含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人们满足生活需要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价值观。

1.2 现代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美国死亡率前10位的疾病,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首要的致病因素。美国通过30年的努力,使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40%,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50%,其中2/3是通过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取得的。据我国学者凋查,中国人的死因构成中,生活方式占44.17%。1993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 WHO会议预计,到2015年死于生活方式的人数在发展中国家占总死亡人数的60%。发达国家75%,生活方式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一些常见的病。如近视、肥胖、精神障碍等,在学生中的发病率令人难以置信,而这些疾病大多与学习压力大、缺乏身体运动以及营养过剩等有关。

1.2.1 现代生活方式对人类身体健康的隐患

随着现代生产和生活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通常只需要操纵遥控器便可达到目的或完成任务。人体的运动机会减少,运动能力下降,逐渐丧失许多生产、生活技能。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也在逐渐降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不再满足于饮食的温饱,而去寻找和挖掘最有营养价值的食物组合。

1.2.2 现代生活方式对人类心理健康的隐患

现代社会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人们或者每天面对枯燥无味的流水线工作,或不断重复着同一性质的工作;或面对着电脑不停闪现的重复数据,心里感到厌烦和压抑。随着竞争的白热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必须集中注意力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的生产劳动降低了对劳动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反,人们必须具备更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完成对脑力要求更高的工作。

1.3 体育生活化的概念体育生活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从体育的角度上说,所谓“体育生活化”就是一种隶属于现代生活方式系统,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变化发展影响下,起变革传统生活方式的推动作用。

2 高校体育及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耕耘在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学校体育的改革,从学校体育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法与手段,到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整个体育教学体系,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体育教学无论是大、中、小学,从体育目标到课程标准,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都未考虑到为学生今后高质量的生活提供支持。

2.2 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在高校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高校健康教育却非常薄弱,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在学生健康的促进方而没有发挥更大的效用。时下大学校园中,很多学生的生活习惯缺乏科学性,甚至违背维持生命健康的基本规律。

3 体育课程生活化是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

在全社会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形势要求下,高校在积极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和《学校工作条例》方面,在保证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提高与发展过程中,进行生活方式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建构了体育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希望能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开拓新视角、提供新思路。体育课程生活化在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教学中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为教师找到一个“少教多学”的方法,又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掌握健康锻炼、终身锻炼的方法,同时也能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理念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1)体育教学大纲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教学大纲体现了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和指南。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不但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为宗旨,以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为学生健康服务的目的为出发点,在满足学生校内外生活需要;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特点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出以体育生活化为目的的教学大纲体系。

(2)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体育课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上,应考虑教学内容的普及性、文化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创造条件开设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拓展体育选项课内容的范围,除现行普遍开设的竞技球类、健美操外,可增设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休闲、娱乐、健身类综合课程,如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攀岩、体育舞蹈、瑜伽形体、器械健身、跆拳道、搏击防身术等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让生活体育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促进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3)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体育课的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考核评价中渗透“生活化”内容,教师首先要明确设置考核内容指标的原则,建立一套具有竞争性、娱乐性、实用性的多元指标体系,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上,可采用必考项目加任选项目的形式,任选项目的选择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在考核内容的设计方面,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创造想象能力,打破固有模式限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个体自身特点,生活方式特点,制定适合个人的体育生活化锻炼内容,并在考试中展现出来。

4 建议

4.1 在体育教育上更加注重健康理念

体育教学中增加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理论课教学,加强健康教育的渗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强调提高身体素质、注重体育技术层面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和灌输健康教育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从更高的角度审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帮助大学生培养和建立起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推动身心的协调全面发展。健康体育是一个崭新而又广泛的概念,体育课程生活化使体育不再是为了运动而运动,它将成为一种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不可或缺的生活需要。

4.2 在运动时间的安排上充分延伸

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加强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科学的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突破以往体育运动仅限于体育课堂时间的惯例,将体育与学习生活充分交融,积极发掘一切可能的空闲闲暇时间,包括早晚操、课余时间,甚至寒暑假期间,都可以组织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运动,将健康体育的身体锻炼和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融合贯穿与大学生高校学习生活的始终,充分体现“运动即是生活”的理念。

4.3 在教学评价体系上适度弱化竞技化的考核标准

考虑因为先天生理条件而带来的学生个体之间竞技能力和运动水平差异,强调学生自身参与运动的内心体验和满足感,充分发挥健康体育休闲性、娱乐性的特点,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看到通过参与健康体育给自己身体、心理和精神面貌上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运动积极性,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

5 结论与建议

高校运动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高校创办运动训练专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因此,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学校各级领导以及全金社会都应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当前高校运动训练的发展问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保持高校运动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疏通招生渠道,建立高校运动调练人才培养调控机制;处理好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运动主练的关系;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教练员队伍的合能力;加强科学化训练,增加科技含量完善科研体系;拓宽经费渠道,加快高校运动次练人才社会化进程;速立科学、民族的世理和决策制度:从而促进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人才队伍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运动体育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