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党的高等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向。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由此可以判断,将红色文化的教育元素融于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不但对于学生个体的科学价值观树立有积极意义,也是新时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如何定义化“红色文化”,目前国内外学界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但大多数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红色文化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种元素:一,红色文化是一种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三,红色文化是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红色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有革命遗址、纪念场馆、文物和文献资料等等;红色非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流传下来的革命英雄事迹,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纲领、政策、方针、路线、回忆录、革命传统、文化等等。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社会发展转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步伐加快,开放程度加大,带来了社会转型的“阵痛”冲击和动摇着大学生思想基础;加之,网络科技的逐渐成熟,带来了自媒体的高度发展。人人既是信息受众,又是信息发布者,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红色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实质,充分体现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宝库,是大学生抵御国外反华势力思想侵袭的有力武器。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信仰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制高点,有助于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2020年4月发布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不断适应时代需要,创新发展。红色文化虽然本身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但却具有强大的时代生命力。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实质,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注入红色文化元素,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促使青年学生牢记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历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历程,感受红色文化精髓,增强四个“自信”,具有非常积极的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成立新中国掌握政权,再到改革开放,百年历史的“苦难辉煌”留存下来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有利于党建创新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开展党史教育是大学生党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红色文化就是百年党史的重要外在特征。大学生党员的选拔、考察、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每年在组织党员培训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到锦州本地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现场学习,如辽沈战役纪念馆、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黑山阻击战101高地战斗遗址、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纪念馆。在学生党支部“党日”活动中,在这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举办专题教育活动,清明前后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悼念先烈等。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力军。在开展党建工作中,高校要积极发挥辅导员党建育人的先锋作用,鼓励辅导员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建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高校要重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红色文化元素提升广大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品德修养,形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积极氛围,以此来引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提升党性修养。
习近平同志曾经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五个要求,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利用好思政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渠道。思政课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在改进中加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展开思想道德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一是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理论教学中,将红色文化的精髓、核心思想在各任课老师有目的地阐述中潜移默化地与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相结合。二是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中,高校应当努力与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等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在“清明节”、“八·一”、“九·一八”“十·一”等重要纪念日,参观革命故居旧址,各项重要会议遗址,参观老革命家疗养院,对话真正的红色革命家,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能真正设身处地的感受红色精神,回首瞻仰革命历史的点点滴滴。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入发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支撑下,开设相关的教育课程科目,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有益补充,是高校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有利途经。例如笔者所在的辽宁工业大学,就开设了《哲学导论》、《大学生健康教育》等有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求任课老师注意丰富教学内涵,不断改进优化教学方法,并利用锦州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教学实践载体。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一是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固态规划建设中,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渗透的文化意蕴,能够给学生传递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信息,而以红色文化元素为主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催人奋进,助人自律,还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艰苦朴素的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红色素养。二是把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中。高校要通过对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红色文化建设,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励着一代代的莘莘学子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使大学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认真学习,刻苦耐劳,奉献国家的自觉行动。切实把培育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作为运用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前提,增强软实力的感染作用,推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多渠道搭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一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QQ、论坛、微博、微信、社交服务网站、网络游戏,尤其是近些年异军突起的短视频直播平台,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利用新媒体,图、文、声、像并茂,优化视听效果和增强感染力,用正确的观点和舆论引导学生,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二是发展多学科软件开发技术。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应该融合心理学、行为科学、大众传播媒体科学、信息科学、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开发新的教育媒介和载体。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与多学科软件开发技术相结合,走科学技术的道路,以一个个轻松活泼的教育形式,精心设计的教育内容,开发一些尊重红色文化故事、战役、历史事实丰富的教育软件,做到潜移默化,无声微妙。这将大大增强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辐射半径,增强吸引力、渗透力。
(3)发挥学生组织积极作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红色文化建设。这里的学生组织,包括校级、院级学生会、学生社团、班级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等等。例如每年暑假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组织师生开展“寻访红色文化之旅”,身体力行地去感悟昔日先烈们的革命事迹和精神;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高校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在培育出积极性的情况下,由学生反客为主主动地丰富红色文化,参与红色文化建设。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之中,自觉成为红色文化建设中的参与者与传承者。在高校中,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这些以学生为主的团体,应多组织红色文化的相关活动,让大学生成为红色文化活动的策划者和实践者,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受到红色文化教育的熏陶,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