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省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研究

2022-01-01 03:5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匠院校精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湖南·长沙 410208)

制造强省战略要重视科技和人才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企业竞争力,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才培养不单单重视学校的教育,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而当今社会离不开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只有将两者结合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才能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从而推动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

1 创新创业精神与工匠精神的辩证关系

1.1 创新创业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

创新创业要求人们要具有首创精神,不断提出质疑,不断打破旧的规则和原则,从而按照新的规则进行尝试,而工匠精神是对于自己的作品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精益求精,从而进一步进行改良,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创新创业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

1.2 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前提基础

工匠精神认真负责的精神要求不断对原有的作品提出质疑,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的前提条件,只有将二者融合才能提高产品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从而增强行业竞争力。

2 强省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与工匠精神融合的优点

2.1 有利于增强本土职业院校的竞争力

现阶段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有助于创新原有的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生源,为实现强省战略进行人才储备。

2.2 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当今社会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热点问题,而随着近年各类院校的逐渐增多,高职院校同类型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增多,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大,而高职院校增加注重技能和知识的双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想要在同类型的学校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既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的适应各行各业的挑战,提高竞争力,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的就业率。

2.3 有利于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制造强省战略背景下对于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要求为越来越高,高校学生只有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工匠精神才能够更加注重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从而将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大环境相结合,不断以社会实际要求为目标,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质疑,从而更好的面对社会挑战,增加与社会结合度,进而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发展。

3 在强省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现阶段教学现状

3.1 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不突出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优势就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氛围比较宽松,对学生营造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多方位延伸知识,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却将大部分的空闲时间用于一些与专业技能和知识不相关的内容,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不突出,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3.2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与社会结合度不够高

当今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困境,学校只有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才能以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增加高职院校的培养优势,而现在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与课程很多都与社会实际脱轨,高校人才实验室设备落后,理论知识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脱节,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联系比较少,教学比较孤立,因此学校专业培养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培养与社会结合度不够。

3.3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匠精神不够强

当今社会要求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才能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现实生活中高职学校学生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依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并且在工作中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因此高职院校只有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工匠精神,才能够增强个人综合能力和责任感,从而从容面对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3.4 师资力量不够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因此应该具备技能专业过硬的教师,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缺乏在相应的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水平远远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导致不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能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职业精神和首创精神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策略

4.1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到校园文化当中去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理念,是学校的形象展示,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方面的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文化,校园文化可以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提高学生的道德理念和素质理念,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通过在主干道旁设置宣传栏,在主教学楼或者图书馆显眼处进行创新创业与工匠精神标语展示,同时可以在学校官网等平台发布一些包含创新创业与工匠精神理念的文章来加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的认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深化这种理念,在学习中注重培养这种理念,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与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4.2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离不开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很多高职院校毕业以后会进入企业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可以将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作为课堂案例,从而以企业实际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其次教师可以将企业的一些操作视频或者生产视频上传到校园平台或者利用多媒体的手段进行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行业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在学习中融入创新创业与工匠精神;其次学生可以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操作,了解企业最新的科研成果,了解产品的工艺和质量要求,从而为进行创新创业,提高工匠精神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再次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改善学校的实验操作设备,帮助高职院校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操作设备,增加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结合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为更好的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4.3 教师应该包容失败,鼓励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

在进行创新创业的基础上融入工匠精神不可避免的会在探索的路上,在追求高质量的过程中出现失败的情况,而教师针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失败应该给予一定的包容,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工匠精神,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实际行动引领学生对于失败的经验进行经验总结,从而更好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结合。对于学生创新动力和行动同时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与学生毕业就业推荐进行联系,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工匠达人、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增强学生创新过程中的信心,从而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专业中的创新契机,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工匠精神。

4.4 在学校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增强同学们的认同感

学校可以单独举办或者与其他学校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在大赛中学校应该邀请企业负责人或者一些权威部门机构领导人作为评委,从而保证比赛结果的客观性,学校应该设定名次和奖励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增强学生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举办这种比赛活动可以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同时还能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中的不足之处,从而通过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理念,提高的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4.5 将一些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结合的成果引入课堂

单独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和工匠精神的解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创新创业精神与工匠精神蕴含在现实中很多的实物当中,教师可以将创新创业的一些先进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如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人工智能的成果或者展示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作品在新时代的创新和改良,例如油纸伞,从而加强同学们对于创新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生活过程中的创新理念和工匠精神,增强高职院校的教学竞争力。

5 结语

在强省战略背景下,科技和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只有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各行各业发展,从而实现战略强省目标,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就业水平,而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因此高校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相结合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与学校文化相融合,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给予肯定,同时加强学校培养与企业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工匠院校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