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2-01-01 02:45:25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
亚太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园儿童

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 林 艳

幼儿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幼小衔接阶段作为儿童从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重要阶段,其本质是对儿童身心与社会性发展的衔接,在儿童成长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就实际教学状况来看,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幼小衔接存在明显的小学化倾向,以及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可能会对幼小衔接的质量造成影响,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发展。为此,笔者从儿童视角出发,对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儿童视角下幼小衔接的原则,从教学环境、课程安排、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幼小衔接的策略。

一、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育呈现出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和差异。通常来说,幼儿园教育更注重游戏教学,是一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形式;而小学教育则为分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相对来说,幼儿园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更具趣味性与游戏性特点;而小学教学的科目更具体,教学内容更多、更复杂。如何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和过渡成为教育界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就实际教学而言,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就将关注点放到了幼儿园教育上,在选择幼儿园时往往会倾向于小学化教育的幼儿园,以保证孩子可以在上小学前学到更多的知识。家长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给幼儿园及教师带来了较大压力,为了争取更多的学生,很多幼儿园不得不迎合家长需求开展小学课程。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教师都错误地认为,幼小衔接就等同于知识衔接,幼小衔接教学就是要为儿童开展小学知识教学,使得幼小衔接只是单纯为学生传授小学阶段的知识,而忽略了对于幼儿适应性的关注,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忽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和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会对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儿童在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阶段后,往往会面临学习适应困难与社会适应困难等现象。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其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也凸显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然而,从实际教学来看,缺乏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很多幼儿园教师虽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十分尽职尽责,但是也可能会有忽略幼小衔接认知的现象,认为幼儿年龄小,随着年龄的长大,在上小学时自然而然能够适应小学生活,从而忽略了对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视。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的原则

“视角”即“视点”“视域”,主要是指观察的角度。“儿童视角”则是一种源自文学领域的叙事策略,是指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他人的生活、展现与成人不同的他种面貌。从教育研究的角度来看,“儿童视角”即以儿童的角度为出发点,对他们所看到的某种教育现象、教育状态进行体现或直接表达,展现出儿童对教育异于成人的理解和感受。为此,笔者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对幼小衔接的开展原则进行如下分析。

第一,坚持儿童为本原则。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必须充分践行以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密切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与可持续性,并且充分考虑儿童原有的经验及发展差异,从而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与适应工作,确保幼小衔接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儿童形成有利于其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品质。

第二,坚持双向衔接原则。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双向衔接原则。也就是说,幼小衔接不仅仅局限于幼儿教育阶段,同时也应渗透到小学教育的初期阶段,通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双向衔接来有效提升衔接效果,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期,适应小学生活。为此,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心理特点、行为规范、文化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深入剖析儿童的文化背景,在满足儿童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适当促使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靠拢,小学教育向幼儿教育倾斜,达到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协同合作、有效衔接的效果,以科学的方式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及入学适应工作,促使儿童能够顺利完成幼儿园向小学阶段的过渡。

第三,坚持系统推进原则。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还需要考虑系统推进原则,也就是说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应注意充分整合幼儿园和小学的多方面教育资源,通过教育合力的方式为儿童构建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环境,为幼小衔接教育发展提供保障。此外,相关教育部门还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积极治理有违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小学化”教学行为,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环境,提升幼小衔接效果。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措施

以儿童视角来观察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活动,其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有研究以纵向追踪法对4名儿童在幼儿园大班、参观小学后、进入小学前1周、进入小学后1个月、进入小学后2个月、进入小学后3个月等六个时期的情况进行了追踪访谈,并对4名儿童在六个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幼儿园和小学的校园布置、对教师的了解、对课堂和学习的认知、对小学生活的感受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想要真正地提升幼小衔接质量,就需要充分了解儿童视角观察到的内容,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幼小衔接内容的调整与改进,从而真正提升幼小衔接的质量,发挥其价值。具体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教学环境的衔接

无论是校园环境、班级环境还是日常教学环境,幼儿园和小学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但这也是幼小衔接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很多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学活动时可以想到调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却往往会忽略对教学环境的衔接。以儿童视角来看,幼儿园是滑滑梯,是各种卡通图片和玩具,同时幼儿园的教室是彩色的、是自由的;而小学则更“规范”,是操场、是规整的教室、是一排排的课桌和板凳。环境上的不同,很容给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也是影响儿童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因素。所以,从儿童视角出发进行有效衔接时,可以首先从教学环境的衔接入手,由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段通力合作,有效实现幼小衔接中的环境衔接。

1.幼儿园方面。大班的幼儿年龄已经有所增长,其心智和认知相对于小班、中班的幼儿而言更为成熟,其心理需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凸显出明显的个性化发展。在此背景下,很多幼儿开始不满足于小班、中班那样围绕一个大桌子坐的教室布置。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同时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在教室桌椅布置方面就可以尽量向小学模式靠拢,促使幼儿更好地熟悉、适应大环境,从而在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2.小学方面。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环境布置可以适当向幼儿园靠拢,比如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供儿童选择的活动区域、游戏区域、图书角、美工角等,在教室一角放置绿植、儿童家庭照片等,在教室内营造出浓厚的家庭气息。同时在课桌排列方式上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如以弧形方式摆放课桌,减少前、后、左、右都是课桌给儿童带来的束缚感。另外,也可以定期更换儿童座位,通过座位更换的方式来增加儿童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促进其交往能力发展。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室环境设计,能减少环境变化给儿童带来的陌生感,实现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环境的连续性。

(二)课程安排的衔接

课程安排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决定幼小衔接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落实幼小衔接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加强对课程安排衔接的重视,充分考虑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学习诉求,从而真正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以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小衔接课程应是以幼儿园课程为基础进行设计的,是幼儿园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应保证幼小衔接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连续性、整合性。在课程安排上,教师应深入思考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内容的相似性,在规避“内容提前学”的基础上,以相似内容为衔接点,在区域游戏中适当地对幼儿的审美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进行培养,从而在避免“小学化”现象发生的同时,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效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幼小衔接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教育的最后阶段,还应渗透到小学教育的初期阶段。所以,对于小学低年级段而言同样应加强对有效衔接的重视,如在课程安排上可每周增加一节美术、音乐、体育等非文化学科,还可以增加“读书俱乐部”等活动的开设次数,以这种“非正规课程”的形式来增加校园生活的趣味性,减少小学生活所带来的束缚感;同时让儿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相关知识,提升其综合能力,促使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达到良好的幼小衔接效果。

(三)课堂教学的衔接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幼儿园和小学除了在环境布置、课程安排上有明显的不同之外,在课堂教学实施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异。相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幼儿园教育更加自由、散漫,并且有更明显的游戏化、趣味性特点;而小学教育则具有更强的规则意识,更为规范,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束缚性、拘束性,这也是导致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很难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也需要加强对课堂教学衔接的重视,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形式、教学要求的调整与改变。

比如,相对于小学而言,幼儿园的规则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幼儿在课堂上想上厕所、想喝水就直接去做了,或者只是单纯地请示教师,而这种请求往往是被无条件满足的。但是在小学阶段,教师通常是不允许儿童擅自离开教室去如厕的。因此,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如在规定时间内如厕、避免在集体活动时如厕等,帮助幼儿逐渐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从而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再如,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幼儿园多是以游戏形式进行,且对于某些知识会进行反复多次的讲解,对于部分反应较慢的幼儿还会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也是导致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不能适应小学教师上课速度的原因。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就需要适当加快讲解速度,尽可能避免反复多次对同一知识进行讲解,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逐渐习惯加快的上课速度,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适应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在小学方面,则可以适当增加游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故事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提升小学课堂的趣味性,避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断层的现象,实现幼小教学的有效衔接。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教育在帮助幼儿从幼儿阶段向小学学习阶段过渡中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幼小衔接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立足于儿童视角,真正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需求,从教学环境、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优化和改进,真正落实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融合,促使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障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4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启蒙(3-7岁)(2016年3期)2016-11-24 12:43:50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