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雅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江苏·苏州 215000)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石,于职业院校而言,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更是决定学校办学水平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对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课堂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求的途径。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职业院校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都需要一大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经济发展需求赋予职业技术教育特殊的地位,也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兼备的职业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颁布以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教20条”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专任教师数达到514436人,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50%左右。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成长成职业教育的骨干教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依托,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家教育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和水平,提升双师素质,成为职业院校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子课题。
“双师型”素质培养同样也是教师个体职业发展的需要。2019年底,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对学院10个二级院系部的260名专任教师进行了面对面一对一的访谈和书面问卷调研。最终调研的260人中,未来5年发展规划需求占比依次为:实践锻炼74.6%、国内访学46.9%、境外访学45.4%、学历提升38.5%。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江苏省省属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目前共有专任教师411人,“双师型”教师为3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64%。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24人,占比5.84%。专任青年教师(45岁以下)30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 273人,占专任青年教师总数的88.73%。对学院对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对提升学院整体教师“双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和规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促进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所谓“规范化培训”是以五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对新入职教师开展包括:入职培训、岗位培训、进修培训、能力培训等多方位系统培训。通过“规范化培训”在较短时间内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发展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素养的双师双能型骨干教师。将青年教师完成规范化培训纳入职称评聘、岗位设置等资格条件中,培训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的薪酬保障、岗位设置、职称晋升及辞(解)聘等的重要指标,约束青年教师全面开展规范化培训。
3.2.1 全面系统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青年教师入职前半年开展校内集中培训,培训形式包括:专题讲座、参观考察、教研活动、教学沙龙、师德故事、典型报告、素质拓展、专家讲座、学习交流等十余种形式,邀请校领导、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境外研修归国人员、行业专家和优秀教师担任主讲人。集中培训有助于青年教师短时间内了解学院情况,完成角色转变,增进了解和密切关系。同时,上好师德师风第一课,通过理论宣讲、主题讲座、师德师风演讲、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发放廉洁教育口袋书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增强职业道德感和使命感。通过学术沙龙、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培训,帮助青年教师熟悉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一般方法,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打下基础。
3.2.2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分阶段培养青年教师综合素质
全面系统课程结束后,青年教师培养进入日常模式下。开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倒逼教师成长。教师个人每年度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师德养成、教学能力提升、科研素质培养、行业进行计划和行政进修计划,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细分。制定个人5年中长期职业规划,主要包括职称提升、课题申报、教学竞赛、学历提升等。每位新教师入校,院系部要根据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院系部培养规划,主要包括师德师风培养、教学导师安排、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依靠院系部优秀资源,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3.2.3 分类“导师制”,全阶段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实行分类“导师制”,“分阶、分类、协同”开展导师育人工作。为新入职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学生管理导师”“实践导师”“行政管理导师”,通过私人订制的导师“一对一”传帮带。教学导师传授青年教授教学基本功,带领青年教师开设公开课、参与微型讲课等教学基本功比赛,提升教学能力,同时带领老师参与课题申报和实验室研究,增强教科研能力;学生管理导师由学生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传授青年教师了解学生动态、融入学生群体和管理学生的经验技巧;实践导师由行业内一线从业人员担任,带领青年教师开展行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行政管理导师由青年教师院内进修部门中层管理干部担任,言传身教提升教师沟通协调、语言表达能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2.4 打造稳定的专业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立足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需求,建设集“医、药、康、养”为一体的大健康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多措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各二级学院(系、部)结合专业特点、教学要求,积极筹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两家直属型院系合一医院及四个附属教学基地,协同打造“岗位互聘”“职称互认”“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共建共享共赢的“互联体”,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每年100余名专任教师、50余名兼职教师进入基地,做到临床和专业教学相结合,教师系列与卫生系列职称同时拥有的双师。
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是学院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表现,也是一次积极尝试。该政策从2018年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开展快3年,第一批青年教师已经很好的完成了角色转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迅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但是规范化培训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院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医药卫生大类的专任教师开展专业实践较容易,每个专业都有两个及以上固定的专业实践备案单位,不同时间单位也能提升实践效果。公共课老师因为自身专业的特殊性、学院专业类别限制,缺乏固定的专业实践单位。大部分公共课老师主要依托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志愿服务、校报编辑等开展专业实践,途径单一、项目类别少。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结合公共课老师专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研究老师们的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切实提高老师们的双师素养。
学院目前对教师“双师型”素质的认定主要以“双证”为依托,凡经学院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基本是一次认定定终身,缺乏认定后的“继续教育”和动态管理。医疗卫生专业的教师大多经过“规培”培养,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但是对于公共课老师,缺乏相应的认定标准和规定。教师“双师”素质认定和管理工作需要再细化和明确。
教师集中培训由人事处牵头开展,有专人负责,能够根据培养目标,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并进行动态跟踪。但是日常管理和培养主要在院系部,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教师行业实践主要在附属医院或备案单位,每年虽集中时间进行申请审批,但是实践时间仍然较分散,实践单位分布区域也较广,这就给监督管理带来不便,不利于掌握教师实践状况,了解实践结果。
良好的措施只有不断优化、发展并根据外界要求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未来还需要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学院自身情况、教职工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