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华清
(武汉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化人才更加重视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这也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所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在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方面,需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健身教练人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健身教练主要是指负责安全保护工作的巡场教练和一对一指导的私人教练。目前,在健身教练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如具有偏差的素质,年轻化倾向显著,不具备较高的学历,缺乏完善和系统的培训体系,对顾客需求无法提供满足等。为此,构建“健身教练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人们也不断提高了对健康对重视程度,由此促进了健身行业的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消费品市场,健身娱乐业市场主要是提供劳务消费。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多样性和无形性的服务产品,并很难控制效用。所以,为了能真正促进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就需要深入研究和掌握市场需求,对体育健身教练开展专业培训,促进教练员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对体育健身娱乐业市场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尽管体育健身娱乐业应初具规模,但是相关部门还未能统筹规划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等。
目前,国家提出要对体育服务业大力发展,对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进行改善,并给予政策支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必然会促使我国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而俱乐部建设的主力军,则是健身教练。而不断发展的健身行业,必然会对大量的专业健身教练有着更大的需求。在西方国家,健身教练主要是分为巡场教练,负责安全保护和巡视工作,以及私人教练,负责一对一进行指导。而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成员,私人教练已经被纳入到俱乐部的发展体系中。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如素质偏差,普遍不具备较高的学历、私人教练年轻化、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对于顾客需求很难真正满足等。在这样一种市场需求下,对很多体育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健身教练的最佳人选,就是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往往拥有极强的运动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热情、阳光、健康。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丰富的关于运动解剖和运动生理等方面的知识。而纵观我国高校健身教练人才培养体系,在诸如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等方面,具有比较严重的同质化、不具备较强的人才培养属性,缺乏明显的专业特色等,未能很好的匹配健身教练这一职业。而体育专业学生到健身行业就职还有很大的差距,市场需求不能很好匹配供给。
新形势下,随着大众不断提高的体育消费水平,以及付诸实施的全面建设计划,传统的体育专业知识结构对于新时代健身发展需求已经无法提供满足。健身教练必须要具备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此,就需要构建多层次和多专业的完整体系。
具体是指具备价值观、知识、能够胜任健身相应工作的综合要素,由此才能适应和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而健身教练只有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才能取得发展和进步。立足于市场需求,健身教练的知识结构主要分为四种,既技术和理论知识、经济于管理类知识、公共理论类知识。
设置健身教练人才培养课程,要对其专业发展的需求给予满足。同时,设置健身教练专业课程,还充分考虑,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健身教练人才的需求。
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是设置健身教练专业的宗旨,这样既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也能全方位的发展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基于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健身教练专业课程目标,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既能更好的服务市场,又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相符;二是立足于专业特征,构建现实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满足学生和社会岗位需求。
首先,是职业性与市场适应性原则。职业教育是健身教练的专业本质。其核心为职业,主要特征是兼具动态性和稳定性。在不同年代,体育教师传授不同的内容。五六十年代的核心为竞技体育,而新时代主要是开展终身体育和休闲体育。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该职业存在的前提为市场,其设置标准,就是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有了科学性的指导,就能有目的选择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的层次化和模块化更加丰富与合理,避免过于随机性的设置课程。
为了能更好的胜任自身的实际工作,需要健身教练对相应的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更好的掌握,能与客户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量身定做运动处方,以科学指导客户的健身运动。
健身教练的课程体系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导向性,其目的是培养一线所需人才。所以,在课程模式上,要保持可调整性,能以与市场导向为需求的课程观相符。并与学科和社会规律相吻合。健身教练专业应遵循实习模块、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分相应的模块。现阶段,健身教练专业课程可分为两条主线,即以健身教练方向的基本技能和以会籍顾问方向的基本理论。教学时应立足于这两条主线,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模块教育实施。
在设置健身教练专业课程内容时,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就目前分析,健身专业课程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掌握公共知识,具备基础能力;第二阶段分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两个模块,即会籍顾问方向和私教方向课程模块,结合课程模块,使辅导教学更具侧重性;第三阶段为提高阶段。丰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实施健身教练专业课程的目的。作为一种新兴专业,健身教练专业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容易模仿国内外成功的理论和经验。设计课程体系时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课程的实施,应紧密联系超前性、多样性与开放性,以满足健身教练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衡量课程设置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唯一标准,就是课程评价。对于健身教练专业而言,在构建评价机制时,应统一课程设置、专业和社会,形成教师、学生和企业共同参与评价的良好局面。健身教练专业的课程评价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各个部分均占20%的比例。每一个部分的客观评价者,是由教师、企业和学生共同组成,应根据参与的比重,对评价比值合理分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所占的评价比值应该最大。而作为课程的设置和发展方向,企业在评价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最后,是合理设计学生的比重。而构建健身教练专业的评价体系,主要是面向市场的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和思想素质,通过社会化和科学化设置课程,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来充分全面地考察健身教练的能力结构、素质特征以及发展潜力,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评价。在推动健身教练行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还应从实际出发来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在考虑到健身教练职业发展前提的基础上,重视其综合素质能力,不仅要加强在专业节能以及知识水平方面的培训内容,更为重要则是加强职业岗位的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结合实际情况,则应重视满足实际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的优化发展,可以参考选择文化策略、激励策略以及职务策略等内容,有效实现组织培训的发展,这样有利于推动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的完善。
为了真正实现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实践—就业无缝,地方体育院校要制定私人教练订单式培养模式。通过深入调研市场,以共享校企双方资源,彻底的解决企业缺乏优秀人才的问题。在高年级初期完成私人健身教练职业导向的选修课程选择。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入学伊始就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使学生对健身教练应具备的素质、健身行业的市场需求、就业前景等初步了解和掌握。
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中,则应保障人员和组织相互配合,从而能更好地符合个人以及组织的具体利益需求。其中,从两者相互关系来看,个人则是需要组织提供必要的物质及精神奖励,而组织则是通过全面有效激发个人潜能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能保障个人与组织的一致性的根本利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健身教练的个人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以及重视,人员个体只有全方位融入到单位中,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岗位职责,以便充分发挥好个人的职业才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个体越来越重视自身在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高校以重视积极构建各种帮助学生个体成长的平台,并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丰富其知识储备,使之具备私人教练应具备的能力。为实现校企双赢,最后一个学期,鼓励学生带薪顶岗实习。
新形势下,随着大众不断提高的体育消费水平,以及付诸实施的全面建设计划,健身运动被提到日程中来。作为体育健身休闲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教练的素质,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只有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培养更多高端技能人才,以真正满足健身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