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幼儿园的安全教育

2022-01-01 00:14赵仲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新法幼儿园儿童

赵仲梅

(山东大学幼教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0)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民政部表示将推动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监护体系,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新法保护下,幼儿权利得到更多保护,三方责任更为具体,这将督促幼儿园安全工作从软硬环境、师资水平、制度建设、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发展更趋完善。

1 参照新法,反观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

(1)幼儿师资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师德师风建设需加强。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提升,幼儿教师群体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

(2)幼儿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未完善与细化管理制度,安全制度流于表面,监督与落实环节未严格执行。

(3)幼儿园管理者缺乏较强的安全管理防范意识。

(4)幼儿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幼儿安全意识较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5)幼儿园环境安全系数比较低。

2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儿童发展

2.1 以儿童为本,新法下儿童权利受保护

以儿童为本,儿童权利受到更多保护。新法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这一原则将成为学校在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中调节与未成年学生关系的法律依据。

(1)儿童是自己权利的主体。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将更加重视幼儿权利,充分尊重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游戏是幼儿天性,有着童年期的独特意义。幼儿园积极倡导“游戏精神”,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游戏权还给幼儿,正是对幼儿权利的充分尊重。

(2)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体现教育平等。新《未保法》全面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权,提出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对家庭困难、身心障碍、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等弱势学生的关爱帮扶。新法进一步明确针对弱势未成年学生学校应积极作为。以离异家庭幼儿为例,新法规定离婚时不得抢夺、藏匿孩子,不当争夺抚养权首次入法。

作为幼儿园,要积极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成立幼儿心理辅导室,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安全保护与发展支持。比如,针对离异家庭幼儿,教师要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家庭离异不仅会给幼儿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还会导致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异常,教师要帮助幼儿解决适应性问题,与家长积极沟通,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的协同努力保证幼儿健康发展。

(3)创建儿童友好型学校。儿童友好型学校是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师生、家长、社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倡导儿童优先、儿童平等和儿童参与的理念,儿童发展环境良好,儿童权益依法保护,儿童观点充分表达,儿童安全有效保障,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校。

幼儿园要积极为儿童提供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活动,营造和谐友好的校园环境,尤其是健康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呵护幼儿心理健康,给予幼儿充足的安全感,促进幼儿自由、自主、健康发展。

心中有爱,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根本。教师层面要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师要树立科学教育观,尊重儿童,用自己的专业观察分析儿童行为,为幼儿发展提供恰当支持。一位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一定是心中有爱,能与儿童建立信任、平等、友好的关系,能用自身专业能力去理解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人。作为教育者能否具备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培育幼儿完整人格的能力,直接影响保教质量。教育理想的实现依赖于教育者的整体素养。这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很高的职业要求。

社会层面也要加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让城市环境更适合儿童生活、成长,使儿童在城市中获得优先权。1986年荷兰代尔夫特市构建了自行车网络系统,连接学校和其他活动场地的骑行路径,提高了学生的每日活动量。此外还启动了确保儿童活动安全的七个子项目。在儿童出行、儿童游戏质量等方面逐步完善,和周边城镇建立网络体系,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七个子项目中包括儿童出行路径,为单独出行的儿童设置安全通廊,通廊具有安全性、连通性、可玩性,儿童可以沿着通廊骑行或步行到达目的地,这个网络将出行、游戏、运动等功能串联起来,其功效超过单个场地,使儿童能独立、便捷地前往学校、运动场。我国的深圳、武汉、长沙等城市已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口号,这将积极促进儿童友好环境的建设。相信,儿童友好环境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

2.2 新法下的幼儿安全教育

(1)以生命教育为核心,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发展是幼儿生命成长与完善的一部分。生命成长需幼儿逐渐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与爱惜生命。心理的健康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将认识、欣赏、尊重与爱惜生命视为己任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为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2)结合绘本课程,进行性教育。新法将性教育写入法律,幼儿园要结合生命教育开展性教育。有许多很经典的关于性别教育的绘本,如《身体的小秘密》《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亲我》《当小红帽遭遇大灰狼》等,可以和孩子挑选喜欢的绘本一起阅读、讨论,做情景表演游戏,引发幼儿思考。

另外,通过生命教育课程,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在探究活动“身体的小秘密”中,首先让幼儿在玩“碰一碰”的音乐游戏中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再通过贴纸贴人体图、画图的游戏了解男孩女孩的隐私部位,明白泳衣遮住的地方不准别人随便触碰,整个游戏环节自然地融入了幼儿性别教育的常识,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大班时期是幼儿性别角色确立的关键时期,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让孩子认识隐私部位,明确接触身体的界限,从而提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实施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幼儿园要有科学的儿童发展观,落实“游戏为基本活动”,杜绝小学化倾向,坚决反对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新法也明确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4)家园合作,提升幼儿安全意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的安全教育是在教师与家长的双重引导下实现的。在幼儿园教育内容中,包含幼儿自我安全保护与自救的能力的内容。教师要首先引导幼儿掌握相关安全常识,能够大致分辨出危险行为与安全行为,并且有意识地规避危险行为,选择安全行为模式;另一方面,提升自我安全保护能力,通过演练或者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体验遇到危险该怎么做,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模式,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能够做出相对合理的应对举措。比如,对幼儿开展预防陌生人危险的安全教育时,可通过防恐防暴演练,让幼儿在情境体验中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火灾场景的模拟可通过烟雾的模式来开展,教师快速带领幼儿逃生应对;地震场景的模拟可通过拉响振动的广播警报,让幼儿和教师在听到、感受到以后,快速躲藏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险。通过场景演练让幼儿、教师深有体会,增加生活经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家长则主要是通过家园共育内容了解幼儿所学的自我保护知识,并且在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中对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的强化教育,如在家中时不要玩火,不要玩锋利刀具,遇到陌生人保持警惕等。

2.3 新法下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1)基于幼儿安全教育推动完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管理层主要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整体架构与具体条款制定,在每一个领域都应该设置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入园离园检查制度、食品安全制度、游戏与运动安全制度、卫生安全制度等,基于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构筑起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只要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保持正常、有效的运转,就可以为幼儿园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我们山大幼教中心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与幼儿园的管理结合,建构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将幼儿园文化建设与质量管理有机结合,细化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幼儿安全保驾护航,提升保教服务质量。

(2)强化安全制度培训,加强安全制度的监督与落实。幼儿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之后,在具体执行上需要更多幼儿园教师与工作人员的理解与认可,因此有必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安全职责以及所从事安全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了解与掌握安全管理要求,能够在工作中合理约束自己。安全管理制度为教师安全工作提供了指导与规范。

以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为例,大部分幼儿园都会按照国家要求并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餐饮设计、食品采购、厨房卫生、食品制作、饮食安排、饭后清洁以及突发情况处理等一系列问题都规定了相关安全注意事项,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都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做好自己负责环节的工作,共同维护幼儿园食品安全。明晰安全管理人员的权责是链接安全制度内容与具体落实的关键一环。对幼儿园而言,既要具备完整的安全制度,更要基于安全教育培训在具体工作中推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方能真正提高园所实际安全管理水平。

(3)幼儿安全教育活动常规化,加强一日活动安全隐患的排查,保障幼儿生命安全。通过幼儿一日生活安全隐患排查,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比如:幼儿午睡环节为例,有些教师认为午睡环节很轻松,孩子睡觉了就可以休息,但很多事件的发生都在午睡环节。教师要提升安全意识,认识到午睡环节的安全隐患,随时巡查幼儿状态、检查口袋是否揣有异物等,才能防患于未然。

新未保法第二十六条指明教育的本质,我们需要理解“启蒙教育”的内涵,新保法提出“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这一原则正是基于对儿童生命个体的理解与尊重。儿童拥有天然的吸收心智,天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这份“自然天性”需要被发现和呵护,而不是过渡干预,拔苗助长。回归教育初心。作为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育人”使命,以儿童为本,教育要去功利化,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教育,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做教育。回归“育人之本”,做好“养根教育”。

猜你喜欢
新法幼儿园儿童
爱“上”幼儿园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留守儿童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Performance of Ni/Nano-ZrO2Catalysts for CO Preferential Metha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