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中的木琴

2021-12-31 00:45吴政霖王啸冰
音乐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宫廷泰国传统

吴政霖 王啸冰

泰国电影《最后的木琴师》于2004年上映,以其民族英雄Sorn的一生作为时间轴,随着年龄,影片场景也跟着从部落走向乡镇民间,从乡镇民间走向宫廷。一次又一次,木琴和Sorn 历经与同乡朋友、与Khun,与现代文明、西方文化的几次“角逐”碰撞。一方面与本国社会内部展开斗争,另一方面饱受西方外来文化冲击,然此“角逐”并不是泰国的个例。

所谓“传统角逐”即二战前,泰国传统文化内部的角逐。这一时期的“角逐”主旋律就是传统木琴演奏技法,无论是Sorn与同村孩子的较量,还是之后在小镇上偶然初遇Khun,其实都是在“角逐”木琴演奏技法的高超与否。

“泰国传统的古典音乐以首都曼谷为中心,并形成文化核心。在这个国家,除了以宫廷为主形成的古典音乐以外,还有北部地区的老族、苗族等音乐文化”。电影《最后的木琴师》中的音乐是以泰国传统古典音乐为内容,故而本文仅对影片中的音乐文化作一定分析研究。结合影片场景转换,这一时期可分为乡村部落与小镇,两次“角逐”。

(一)乡村部落

镜头开启,走进物质文明相对落后的社会空间——泰国的一个乡村部落,处于拉玛王朝统治这一历史场域的木琴在泰国处于极受尊崇的地位,电影主人公Sorn,村落里有名的“木琴天才”此时正是童年时候。因自小表现出对木琴的天赋,他与哥哥一同学习木琴,童年的时光总是幸福而又飞快,但剧情一转,矛盾出现,哥哥在一场村落比赛中被人算计遇害,父母发现之时,已然过世,这一反转的出现直接影响了Sorn对木琴的学习,父母始终觉得是木琴的原因,他们的孩子才会出现这样的意外,之后几年的时间里Sorn都没能再接触木琴。Sorn对于木琴的喜爱并没因此减弱反而愈加深刻,冷静下来的父母思虑再三终于同意Sorn继续木琴的学习,并为他找到老师。在与Sorn最早的羁绊中,木琴经历了关注——冷落——关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出现恰好说明,Sorn在哥哥的熏陶、国家音乐社会的影响下,他与木琴的羁绊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一剧情的出现侧面反映出拉玛王朝下的泰国音乐文化制度与社会状况,同时也为之后Sorn 对泰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所做贡献埋下伏笔。

(二)小镇

镜头转换,从物质文明相对落后的村庄里走出,进入小镇的社会空间中。经过乡村中,成长生活与木琴比赛的两次“角逐”,主人公成为当地村落的木琴代表人物,从第一次到第二次,观看“角逐”的观众也从身边亲朋好友逐渐增多,到Sorn带他去城镇拜访友人的时候,附近村落的人已经都成为他音乐的倾听者。但这样的学习、演奏环境终究还是略差,加之村落里的观众大多受教育不高、视野狭窄,故而他在初遇Khun 的时候会有所震惊,毕竟眼界不够开阔,能力也有着明显差距,也从这件事情之后,Sorn心里有了很强的紧迫感,

带上他最好的朋友、最忠实的听众,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用各种方式训练自己的演奏技法。这个剧情的出现对Sorn是个不小的打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他成长的一个机缘。如果说最初他“佼佼者”“木琴天才”的称号带给人一种不真实、浮躁的感觉,经过与Khun的初遇后,他渐渐沉淀自己,一步步稳扎稳打,不断提高手腕的稳定性,追求更快的手速。

(三)宫廷

镜头进入宫廷这一场景的时候,相对于这一场景来说,前文所说村落、小镇都应归类为民间景。剧情进行到现在,Sorn正式从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转变为宫廷乐师——官方工作人员。随着身份的变化,其实主人公潜意识里的民族、国家责任感的这种心理已经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或许这时候Sorn自己都并不知情,但从他在宫廷里再遇Khun,并代表自己民族与其第二次“角逐”(第一次为Sorn与Khun的初遇)的时候,就多少表现出使命感,当然这种不放弃的競争“角逐”精神,也有皇室压力,或者之前全败“角逐”心理阴影这样的一部分原因,而主人公行为所表现出的潜意识心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影片中Sorn 代表的宫廷乐队统一着白色装,Khun一队着黑色装,拍摄运用的这种颜色碰撞手法其实对于观众也是一种隐含的提示,他们此时的身份已经不再是民间初遇时那般简单。前文已经提过,传统期的“角逐”具体体现出的是演奏技法的较量,值得一提的是,从民间到宫廷场景的转换中,有一处细节拍摄:初遇Khun时,男主所奏木琴本身出现零件掉落状况,此处的拍摄一部分与后文现代化时期的木琴材质形成比较,以突出表现传统与现代的“角逐”;另一方面也是侧面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不管是民间或是宫廷,Sorn 所奏木琴的两次零件脱落状况都结合演员神态,表现出了主人公紧张的心理状态,毕竟在初遇情境中的掉落现象出现在Khun 的演奏对Sorn 产生冲击之后,再遇则是在Sorn 紧张敲奏之后出现。对比民间与宫廷演出场景中的两类不同,观众能够发现,在宫廷中的时候,台下已经有西方人在观看,也为后期传统现代、东方西方的文化“角逐”留下隐线。自此泰国的历史已经预备进入冲击时期。

(一)“文化管制”运动

影片中,“文化管制”实施之前,泰国物质文明现代化开始步入正轨,不论是拍摄到的房屋建筑,或是交通工具、生活用品、衣着,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其中木琴的角度上,木琴厂的制造技术与材质,都与之前有所变化。如影片中,Sorn走到木琴工厂中与厂主的一番交谈:现在的木琴材质越来越好了,这手感、工艺技术,都与以前大不相同,实际敲一敲便能听出明显的变化。

随着西方殖民主义侵入,泰当局也相应有所动作。拉玛二世在位时,也曾面临与西方文化的碰触,“在位期间,泰国持戒备心理与西方接触。”因此之后泰国政府面对殖民主义作出“文化管制”运动也是有所提前借鉴。而泰国在二战中成为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被真正殖民的国家,其实得益于暹罗王朝的政策——对外利用各个列强之间的矛盾,巧妙使用了平衡策略进行外交,同时对内及时改革,实行西方化“文化管制”运动。关于泰国外交政策方面,中国春秋战国乃至秦统一之前,都曾出现过与之类似的方法;西方化“文化管制”运动,较为独特,体现出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接受方式,以保证本国传统文化的命脉流传。但到影片后期,打压传统文化这一政策出现的时候,实施过程中虽有大部分的国民已经慢慢接受并改观,仍有一部分民族英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国家传统文化之根,其中有一幕琴师群体与军队官员的争吵,就体现出了政府对于本民族文化强行压制的时候会适得其反,同时也是在亲手摧毁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从政治层面来考虑,包括后来剧情中,泰国军政府找到Sorn儿子甚至是他本人时,父子俩都对政府这样过激的、全面抹杀的政策强烈反对。从另一层面考虑,如电影中,晚年Sorn 与留学归国的儿子,一钢琴、一木琴,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如果按传统期“角逐”的木琴来说,二者并无可能合奏在一起,由此可见,在这一剧情中的木琴其实已经与西方的音律有所融合,在东西方文化“角逐”的过程中,不仅较量,也有所交融。“文化管制”运动不是一味引进西方文化,同时也间接保留了传统文化,并在保留的过程中,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从中作出选择。

(二)冲击“角逐”——传统——现代、东方——西方

结合影片剧情,其中所述泰国既涵盖二战前传统期,也包括二战后冲击期。全文内容框架分为两个部分,即二战前在部落、乡镇中的木琴:童年Sorn 与朋友在部落里的一次全胜“角逐”和少年Sorn在乡镇演出时(初遇Khun)的一次全败“角逐”,基于这一时期的“角逐”主旋律,随着场景切换,演奏地点、观众群体、主角身份及其心理都发生变化;在民间、宫廷中的木琴:少年Sorn在民间参与的一场乐队比赛和作为宫廷琴师代表泰王朝的一次国家间比赛(再遇Khun),這一阶段,主角身份的转换极为重要,其心理因场域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这一阶段主旋律中观众的身份也与之前有所不同。这一时期,国家扶持木琴音乐发展,传统木琴音乐处于鼎盛时期。影片进行到二战中后期,拉玛王朝覆灭,随着王朝制度的瓦解,本土传统文化也遭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为应对这一“角逐”,擅长“灵活外交”的泰国政府欲掀起“文化管制”运动,这一旋律中的Sorn作为国家传统木琴文化的代表人物,为抵制“文化管制”运动挺身而出,和木琴一起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生命“角逐”。

第一部分中的“角逐”是《最后的木琴师》中所涉及传统期木琴演奏技法的“角逐”与冲击期木琴所象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受西方文化冲击下东方文化的“角逐”反映。回到文章开头所说,“然此‘角逐’并不是泰国个例”,不只是泰国,在殖民主义时期,受到侵略的国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种西方文化冲击性“角逐”,我国也曾遇到。自二战后,这种东西方的“角逐”也一直存在,例如我国的“土洋之争”“新潮音乐”、“轻音乐”等等,在面对这一状况的时候,很多的评论家也作出一定的回应,以表达自己对于东西“角逐”的思考。但随着观念思潮的更新换代,文化越来越呈现多元化,思维模式也出现多重性,不再仅仅局限于“二元对立”的结构,不局限于“对立”的思维结构。对于事物的思考越来越深层次。故而我们的思考也应该逐步放大视野,从世界音乐的角度出发看待每一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跳脱思维惯式,转换视角书写不同的阐释。关于传统与现代方面,自古以来便存在,事物本身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而对于事物的研究观察,根据研究人的不同,意识形态、所处时间又有所不同,因此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角逐”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都有存在。透过影片不同场景的分析研究发现,“角逐”的不仅是泰国内部关于木琴的较量,也有外部碰撞带来的木琴文化“角逐”,甚至不止泰国木琴文化的“角逐”,更是殖民主义时期东方文化面对西方文化冲击作出的“角逐”反应。就如昆笛的演变一样,从昆笛演变的总体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这是一个渐行不息的过程,既有对传统江南文化的萃取与摈弃,又有对北方文化的融合与吸收。

在电影《最后的木琴师》中,“角逐”是当时社会的具体反映,从木琴师Sorn 的一生来看,是他对于木琴、对于泰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与守护,影片的最后一幕令人感动,病床上的Sorn 已经奄奄一息,而心中的木琴依然是他无法割舍的情,临别于人世,将他的情托付给他一生最好的朋友,请他一定要保护好泰国的木琴文化,一定要将它传承下去!即:电影中木琴及其文化的一生是与不同人和事的“角逐”,Sorn的一生是与木琴紧密交织的爱乐、守乐、传乐之情,木琴与Sorn的一生则倒映给我们《最后的木琴师》中的历史、社会、机制的缩影。

猜你喜欢
宫廷泰国传统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新年游泰国
宫廷古法白米饭
少年力斗传统
“病”友们的宫廷大戏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