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旅数字资源整合研究

2021-12-31 16:11周永来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淮安文旅数字

周永来

(淮安市图书馆,江苏 淮安 22300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1],这是原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最早关于“文旅融合”的释义,旅游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与推广的过程,文化事业的发展能够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201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举办活动、参与人次分别同比增长9.9%、9.3%、10.7%,全国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化活动、服务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1.7%、11.6%,全年国内、入境旅游人数及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4%、2.9%、11.1%[2],社会公共文旅服务需求进一步高涨。随着5G、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站式”公共数字文旅服务需求越发强烈,文化和旅游数字资源的深度融合迫在眉睫,文化数字资源如何合理的融进旅游资源、借助旅游热度进行利用,以充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已成为文旅融合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1 国内外文旅数字资源融合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文旅融合的说法,但众多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实践值得研究和借鉴。如以教育学习为主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阿什伯勒地球实地考察项目(Field Trip Earth)、美国布鲁克林探险项目(the Brooklyn Expedition)等,由区域内公共文化机构构成,政府协会或基金会提供资助,为当地群众提供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平台共同达到学习和教育目的。以遗产保存为主的世界数字图书馆(WDL)、英国伦敦音乐珍藏项目等,制定高标准数字资源内容和形式要求,整合具有特色和独特价值的内容,由于规模等局限影响力和利用率不足。以检索利用为主的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检索(NDLSearch)、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Trove 检索等,由图书馆主导,整合馆藏资源目录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入口,节省时间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共享交流为主的欧洲数字图书馆项目(Europeanadigital Library,EDL),整合欧洲丰富的数字资源,有效地促进了资源共享和文化交流,因机构众多、类型复杂等需要有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整合技术给予保障[3]。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文旅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不多,均在文化和旅游各自条线上开展了数字化整合。文化领域内国家公共文化云、上海文化云、文化有约等优秀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了多元管理体系,串联起国家、省、市、县区等各层级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旅游领域内的“一部手机游云南”、苏州旅游总入口等智慧旅游平台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调查、不同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在文旅数字资源融合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较少,仅有少部分地区开展了文旅数字资源整合实践探索,如黑龙江公共文旅云、湖南公共文旅云等,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两方面资源的归集合并,还未深入研究利用。

2 文旅数字资源整合的困境

2.1 本质内容有壁垒

同样是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文化和旅游除本质上的区别外,公共服务目的也截然不同。文化以公益性的宣传教育为主,在使群众精神愉悦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国家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旅游则是以市场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主,更多的是群众主动去寻求旅游服务。文化和旅游数字资源整合时要同时考虑宣传教育与服务诉求,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文旅数字资源有效整合的难度。

2.2 技术衔接较复杂

全国公共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各自线上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但技术整合不是简单做加法,往往各自系统都是独立的,数据的抓取和二次整合需要克服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在资源整合时,以不影响公共文旅服务为前提,要考虑数据承载、网络通畅及网络安全等各种因素,还要保障各系统信息的同步,确保公共文旅服务内容的及时更新,最大限度满足公共文旅服务需求。

2.3 资源收集难协调

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来提供,所开展的工作及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完全是根据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来实施,数字资源的收集相对容易。但所有旅游服务,包括国有景区都是由完全独立的企业来运行,智慧旅游数字化建设完全是建立在企业经营模式之上的,且不在政府直接管辖范围。文化和旅游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机制,文旅资源的区域整合无法得到统一。

3 文旅数字资源整合实践

笔者有幸参与了淮安重大惠民项目“文旅淮安”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建设,从解决文旅数字资源融合存在的问题着手,归纳总结了技术、运维等层面所开展的建设工作及成功经验。

3.1 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功能设计

3.1.1 人性化功能设置。 公共数字文旅服务只有从需求角度来设置功能,才能提升公共文旅服务效率。在“文旅淮安”项目中,从用户需求和使用体验入手,设立灵活地找活动、找图书、找场馆、找景点、找酒店、找美食等11个快捷导航栏目,在首页设立了模糊查询功能,实现文化、旅游、阅读等公共文旅资源的一站式搜索。找活动、图书、场馆等功能延续了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功能,其中活动类别中增添了旅游方面的信息资源,找图书则通过调取公共图书馆的数据接口实现了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数据的汇集和展示。找景点、酒店、美食等功能则全面汇集了全市的旅游数字资源,同时对接同程等第三方平台实现在线预订,为群众提供了信息全面的出行指南。

3.1.2 大数据关联推送。 文旅数字资源融合不仅要在物理上进行合并,还要通过新技术进行关联,做到数字资源的充分融合。“文旅淮安”项目利用大数据计算技术将活动、场馆、图书、景区、酒店、停车场、厕所等信息进行数据关联,把文化资源周边的景区、酒店、停车、厕所等信息,以及旅游资源周边的活动、场馆、阅读等资源,在用户访问的当前页面上进行多次呈现,这样公众随手就能查阅到关注的文旅信息,实现了文旅数字资源的关联融合,在出行时公众能更方便的享受公共文旅服务。

3.1.3 模块化技术架构。融合的内容可包括资源、功能、应用[4],采用独立的模块化系统设计进行兼容性的数据交互,才能保持原文旅资源系统的资源特色和服务功能。“文旅淮安”项目建立了独立的文旅大数据中心,通过接口对接、爬取等技术抓取原有文化和旅游独立的数据资源,重新建库归集,再根据当前的用户需求重新整合设计,可随意组合打造全新的资源服务平台。同时开设新的通用数据接口,打造区域数据枢纽,向下收集基层文旅服务数据和服务需求,向上归集区域公共文旅服务大数据,为顶层政策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3.2 以数据为支撑丰富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的好坏是衡量公共文旅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保证“文旅淮安”项目能持续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旅服务,项目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文化淮安”基础上,整合了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优秀项目“淮安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功能及数据,将用户、活动、景点等数据进行物理上的融合,打造出了一个信息量更大、涵盖面更广的“一站式”公共文旅服务平台。同时,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旅游景区等进行推广应用,确保了公共文旅服务数据的及时更新,为丰富公共文旅服务内容,更好地开展公共文旅服务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持。

3.3 以机制为保障促进健康发展

良好的运行机制能够促进项目更好的发展。“文旅淮安”项目实行“1+1+N”的多元运维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委托第三方运维、区域文旅单位广泛使用。淮安市投入1 500万元建成了公共文化云数据中心,投入120多万元进行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软件开发与项目运维,政府大力投入为文旅数字融合夯实了基础;项目引入本地互联网企业参与公共文旅服务,在运维、使用及服务等多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在区域公共文化单位和旅游景区等积极推广应用,在满足文旅单位使用诉求的同时,不断优化提升功能和资源,提高使用单位的积极性,促进了“文旅淮安”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文旅数字资源融合起步虽晚,但随着全国文旅融合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成熟发展,公共数字文旅服务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数字文旅服务建设,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强意识形态文化传播及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在这些过程发现的新问题、新特点亟须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全国各地的整合实例也将会为文化和旅游数字资源整合提供好的实践经验,新技术应用下 “诗”和“远方”的结合必将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好的公共文旅服务体验。

猜你喜欢
淮安文旅数字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