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1-12-31 21:48
关键词:秧歌手工艺技艺

叶 淑 媛

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虽各自论述对象不同,但都深入到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实践中,对一些重要的课题进行了实践总结和理论探析,都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非遗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对于少数民族的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手工艺既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少数民族经济的主要依托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中国,振兴民族传统工艺这项事业基本上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进行,充分履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在国家层面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精神,实施包容性经济发展,把非遗手工艺作为消除贫困,促进民族地区生产性就业和体面工作的抓手,保证民族地区群体和个人的创收和可持续生活。2015年以来,特别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下,全国各地在探索实践中实现了非遗民族手工艺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升级,也显示了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实效和取得的重要成绩。西北民族大学的牛乐教授长期致力于非遗传统工艺研究,并且自2015年就作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的负责人,举办多期培训班,培训了大量少数民族手工艺人。他非常熟悉少数民族非遗手工艺的发展,对此有深入的研究,故能视野开阔,立足和放眼全国各地少数民族手工艺实践,又能高屋建瓴地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牛乐教授的《行动赋能与价值创新》一文对中国民族手工艺保护与发展的当代实践进行的总结和思考,对非遗民族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张书勇是一位致力于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文化工作者,非常熟悉甘肃非遗。他的家乡就在甘肃省榆中县马啣山,他少年时代多次参加过马啣山秧歌表演,是马啣山秧歌文化的持有者。当张书勇成为专门的非遗工作者,再审视家乡的甘肃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马啣山秧歌时,他的理解无疑是全面而深刻的。《马啣山秧歌的文化形态、社会功能和传承发展》一文清晰描述了马啣山秧歌的形式、组成和表演仪程,并深入论述了马啣山秧歌的文化形态、社会功能,指出其当前传承发展的可行性途径。文章为人们提供了深入认识和研究马啣山秧歌的一个有价值的文本,对于弘扬甘肃优秀文化遗产很有意义。

濒危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的课题。濒危非遗面临的主要威胁是由于时代变迁和环境变化,使其失去了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空间。但这些濒危非遗却往往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所以是非遗保护的重点。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非遗代表性项目。曾晓萍的《濒危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探析》一文以泉州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为例,对濒危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进行理论探析,文章以小见大,问题意识鲜明,对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历史、传统制作技艺、主要特点及价值的研究深入而有学理性,分析该技艺的传承困境,以及提出的对策,也有一定的创见。文章对当前所有濒危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传承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秧歌手工艺技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昌黎地秧歌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