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的几点看法

2021-12-31 08:57:30郑传红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6期
关键词:鸭子秧苗共生

郑传红

(绥阳县旺草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304)

1.引言

稻鸭共生技术属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类型,就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构建一个平衡的生态循环系统。在此系统中二者相互依赖并相互促进,加快水稻的分蘖和生长,鸭粪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同时水稻也为鸭子的生长提供草虫等食物,二者共生、共赢,构建一种复合生态系统。不仅可以节约水稻和鸭子的种植、养殖成本,而且可以培育无公害、优质的水稻作物和鸭肉,满足市场上对天然无公害健康食品的需求,打造一种全新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增加农村收入,推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快速和健康发展。

2.稻鸭共生技术要点

2.1 鸭子的选择

应用稻鸭共生技术时所选择鸭子的品种,应为具有较强生活能力和抗逆能力、喜欢以野生动植物为食的品种,最好是役用鸭品种,此种品种的成年鸭体型中等偏小,可以在稻间自由穿行且不容易将秧苗压死。还具有食量小且母鸭的产蛋率高、公鸭的肉质鲜嫩、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养殖效益。苗鸭的选择通常为7~10 日龄的役用鸭,此种鸭子的孵化期为28d 左右,在确定了稻秧的栽种时间以及苗鸭的放入时间之后,可以通过倒退35d 的方式确定将鸭子种蛋的入孵时间,基于此时间可以开展联系鸭场和定购鸭苗等工作,做好养殖之前的育雏等准备工作,为稻鸭共生技术的成功应用做好基础性工作。

2.2 稻田的选择

稻田选择的基本要求是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且连片,保证鸭子养殖阶段稻田中的水深保持在10cm 以上,保证在鸭子活动时可以用脚爪抓到浮泥,不允许开展放水烤田工作。在选择好稻田之后需要开展田块整理,将田埂高度整理为20cm,宽度则为80~100cm,便于鸭子活动以及稻田保水工作的开展。水稻则应该选择植株高度适中、株型比较挺拔、具有较强分蘖能力和抗病能力、成熟期适中和大穗型的高产优质品种。鸭子的放养密度通常为150 只/hm2,在每个区域中构建一个简易棚,并在其中放养100只鸭子。以绥阳县旺草坝区为例,去年有“稻十鸭”项目种植,此地区海拨为680 米左右,此项目种植面积为2000亩左右,所选择水稻品种为宜香优2115,亩放鸭10只。

2.3 水稻栽培管理

稻鸭共生技术的关键就是科学确定种养时间,通常控制二者的共生时间在60~70d 左右,既能保证鸭子和水稻的生产生长,又可以防止在水稻抽穗之后出现鸭子将稻穗啄食等问题,在水稻抽穗之前将鸭子收回,让水稻可以顺利渡过灌浆和成熟期直至收割。

在水稻移栽时,确定水稻的种植方式为宽行、宽株的稀植方式,种植密度控制在1 万~1.2 万穴/亩,每穴2~3株秧苗,也就是保证基本苗的种植密度为5~6 万株/亩,株行距为30cm×30cm 最佳,便于鸭子在其中自有穿行活动,并提升水稻产量。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重点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前者来说,水分管理时应充分考虑水稻的生理生态需水特点和鸭子的生活习性,水深的控制可以结合鸭子的生长速度逐渐增加,比如在放养前期可以保持3~5cm的浅水即可,在秧苗移栽之后可以适当增加水深以提升秧苗的成活率,在移栽之后的5~7d 秧苗成活之后可以对水层加以调整,便于放鸭工作的开展。在放鸭期间不允许防水,防止含有肥料的浑水被放走而造成养分流失问题。结合水层实际深度可以适当补水,控制水深在10cm 左右。针对施肥管理,基于稻鸭共生技术要求,原则上不需要施加化肥,如果结合之前的种植经验得出鸭粪有机肥无法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情况,则可以在土壤中施加一定的基肥。针对病虫害防治,由于鸭子以杂草和稻间害虫为食,因此通常不需要特别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如果需要开展病虫害防治,则应采用高效的生物农药。同时,鸭子还起到除草、除虫、中耕和施肥等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则将主要精力放在鸭子养殖方面,水稻则不用特别管理和处理。

2.4 鸭子的管理

雏鸭由于被毛还没长全,其抗寒能力较差,因此需要临时搭建简易棚供鸭子避风、休息和饮食,通常面积为2.4m2的简易棚容纳100 只鸭子,简易棚所用材质为木桩、竹桩和铁丝等,通过塑料袋等制作简易的食台供鸭子吃料。此外还为了防止鸭子离开水稻,还要进行防护网的建设。通常选择聚乙烯塑料网并配合木桩进行搭设,高度为1.2m,网孔直径在1.5cm 以内,不同区域使用防护网加以隔离,便于进行分区放养。有条件的话可以设置脉冲充电栅栏,避免黄鼠狼和野猪等鸭子的天敌对其造成袭击。

鸭子在放养之前需要进行驯水调教工作,在向稻田中放养鸭子之前要有意识的训练鸭子的采食,使用杂草和害虫等水生动植物作为饲料进行养殖。在育雏场附近且鸭子4~5 日龄则开始驯水训练,最好选择在晴天,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随着驯水工作开展可以适当延长驯水时间。最后还要开展信号调教工作,有助于鸭子接受饲养员的信号管理,养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雏鸭的投放时间通常为秧苗移栽之后的10d 左右,先在简易棚中放样鸭子2~3d,在此简易棚四周设置20~30m2的初放区,采取人工喂养的方式,逐步打开初放区,让雏鸭进入稻田活动,通过投放浮萍类水草的方式,满足鸭子对饲料的需求。在鸭子正式进入稻田之后的前3 周需要每天为雏鸭补给饲料2~3 次,结合其生长情况以及稻田中杂草和水生小动物的数量控制每次补给饲料的用量。在驯化时可以采取声乐喇叭的方式驯化,保证在音乐响起之后可以集中在喂食地点等待投喂。鸭子在稻田中几乎可以24h活动,由于鸭子会吃稻穗,因此在水稻抽穗之前需要收回鸭子。在收回鸭子的过程中,应根据喂养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交流方式,在简易棚中集中,然后驱赶出稻田,保证全部、快速收回鸭子。

3.稻鸭共生效果分析

应用稻鸭共生技术,所选鸭子主要以稻间水面上的浮生杂草和禾本科以外的植物为食,因此在水稻种植阶段不需要额外使用农药和除草剂,只是需要在田间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配合将革命草和稗草加以去除。此外,鸭子还以稻间的水生小动物和昆虫为食,将稻间的害虫消除,因此无需使用杀虫剂。鸭子在稻间穿行时会起到中耕浑水的作用,加快水稻生长速度。鸭子的游泳活动以及觅食时,嘴和脚爪会对稻根和早操起到划拨的作用,加速水稻根系发育,加快水稻开张和分蘖速度,同时也抑制杂草的发芽和生长。鸭子产生的粪便是一种有机肥料,可以减少水稻种植阶段有机肥的施用量,使稻田土质更加肥沃。经过不完全统计可知,通过稻鸭共生技术的应用,可以在鸭子养殖阶段节省60%的饲料成本,也有助于提升鸭肉的品质和鸭子的销售价格。同时所种植的水稻也属于绿色无公害产品,市面上的价格较高,因此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和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

4.稻鸭共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目前应用稻鸭共生技术时的问题,首先是水稻和鸭子的需水矛盾问题。由于露晒田的瞬间与鸭子的需水时间有冲突,因此在后期将鸭子收回之后还要开展养殖催肥,为此需要在稻鸭共生田附近需要设置配套的过度田或鱼塘,在晒田时需要将鸭子暂时放样在上述场所中,可以充分利用附近的鱼塘和弃耕的水田。其次是鸭子养殖过程中要设置好防护网,避免鸭子遗失而造成经济损失。也防止鸭子的天敌袭击鸭子。还需要设置简易棚防止鸭子受到强光照射和暴雨袭击等,为鸭子提供休息和补饲、庇护等场所。最后就是如果鸭粪的养分不足以供水稻生长,需要及时补充有机肥,否则会出现水稻产量持平或下降的问题。

5.结语

经本文介绍可知,通过稻鸭共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肥料和农药,而且也节省鸭子养殖阶段的饲料用量,同时也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市场上广受欢迎的绿色无公害的水稻产品和鸭子,通过此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有助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鸭子秧苗共生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农民
诗潮(2019年1期)2019-01-25 01:34:34
鸭子
一头鸭子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