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张建欣
(1.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重庆 600074;2.重庆交通大学学工部 重庆 600074)
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社会主旋律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历来都是学界和高校关注的重要议题。截至目前,在CNKI总库中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篇名,搜索到相关论文7362篇,其中学术期刊5621篇,学位论文114篇。若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词条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检索到81100000个词条。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然而,为有效把握学界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和现状,需要作者严格按照学术逻辑进行梳理,呈现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和学术信息,供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者参考。根据布拉德福定律,核心区论文能够描述论文在期刊中分布情况。因此,笔者在CNKI高级检索中,以期刊为类别,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关键词,以“核心期刊和CSSCI”为来源期刊类别,进行检索,共检索到408篇,其中,删除书评或会议或广告87篇,最终确定为本研究样本为321篇。本文以这321篇论文为分析对象,从研究议题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梳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现状,目的在于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形成高质量成果。
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现状是评估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质量的重要视角,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提供前期基础和指明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两个视角审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现状,旨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议题是论文关注的焦点,是论文的关键词。在321篇文献中,关注了高校层面、大学生层面以及理论层面话题。从高校层面而言,论文不仅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大学生创新创业困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现状,而且聚焦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重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圈、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等体系评价;同时,也深入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坊、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技术转让等话题,涉猎面较广,关注域较宽,能够覆盖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多个层面;从大学生层面而言,论文遵循由内到外的逻辑不仅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的心理问题、价值追求、能力提升等,而且重点聚焦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等方面,实现创新创业行为的内化和外显;从理论层面而言,论文遵循主体-客体的话语体系不仅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演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定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等主体的现状,而且重点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经验借鉴等客体的发展,注重从学理上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逻辑、经验上学习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做法。总之,研究议题覆盖面特别广,但均没有相关系列成果深化对某一个研究方向的认识和思考,研究深度不够,更多研究进行简单阐释,未挖掘背后的深层次内容和原因。
研究方法是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成果能否被学界认可的重要维度之一。在321篇文献中,有314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文献采用案例法、质性研究方法、焦点式访谈法等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成果,指导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但仅有7篇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方法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意识、能力、教育问题等。其中,1篇采用调查方法思考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1];1篇文章对哈尔滨市7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建议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与课程体系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1篇文章以湖北省26所高校为调查对象,探讨双创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新任务,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3];1篇以北京市31所高校为调查对象,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等视角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一些问题,建议相关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协同创新,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质量[4];1篇文章以江苏省25所高校为调查对象,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运行机制,作者希望从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载体,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5];1篇文章采用MOA模型构建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外部因素,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机制[6];1篇文章研究1998-2019年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文本,梳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演进规律和地区差异,探寻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发展轨迹。[7]
因此,本调查结果表明学界更多采用“问题-思考-对策”逻辑思路,较少采用“问题-调研-实证-对策”逻辑思路。“问题-思考-对策”逻辑思路能够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能够及时快速回应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提出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的解决策略。而“问题-调研-实证-对策”逻辑思路则遵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处理方法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背后隐藏的问题,追溯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的规律,提出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实问题的对策,充分掌握并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规律,从多个视角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质量。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研究更需要聚焦研究议题,深化研究,重视混合式研究方法等。将其覆盖大学生创新创业各个领域、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新理论、开创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机制、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品质创新与实践品质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议题研究就是学界、企业界、高校等相关利益群体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和实践维度的研究域。学理探讨能够呈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逻辑,梳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意义。从学理层面上而言,遵循哲学本体论、实践论等话语体系,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议题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什么、开展情况、现实问题、问题解决策略、逻辑体系、价值体系、实践体系、创新体系等,探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方面的问题。实践探讨主要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问题,聚焦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路径、实践方式。从实践层面上而言,遵循实践论话语体系,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议题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实践、队伍建设、心理特点、奖惩机制、效果评价体系、引领机制等,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发布、政策传达、政策实施、政策评价、政策更新问题,深化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本质和规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品质和质量,服务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院级、班级等不同层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体系与实践效果。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话语和议题来源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从多个维度精准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实,能够梳理出具有学术意义、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议题,继而深化这些重要研究议题的认识,提高高校师生识别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问题的能力,形成高质量研究议题集,供大学生创新创业界、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部门参考。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方法偏思辨,实证论文较少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团队重视混合式研究方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质量。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研究需要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研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方法,比如通过现状调研数据、截面数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研究理论。同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要结合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进行质性研究,进一步从案例成果推导出隐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背后的一般性规律,指导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体系与实践效果。另外,混合式研究方法能够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化特点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统计性规律结合起来,形成更具有学术性、客观性和可参考性的研究成果。在使用混合式研究方法时,研究者不仅关注数据化的资料,而且要关注创新创业大学生的心理、言行、文字资料等,挖掘数据背后的本质,分析文字背后的深意,让数据说话,让文字能够准确表达,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料的外显化。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领域已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领域专家需要深化研究,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议题,重视混合式研究方法的使用,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质量的稳步提升,巩固来之不易的创新创业研究成果和研究理论,形成高质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话语体系和实践框架,指导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