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齐艺
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2010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中指出,“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秉承提高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看家本领传统,围绕着“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维度阐述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维方法论。本文通过对《知之深 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习近平关于读经典学哲学用哲学论述摘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 卷)》《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等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的研究,全面系统地梳理并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领导干部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通过上述研究,有利于深入学习掌握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领导干部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法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习唯物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看家本领和为民服务的思维方法。这是他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强调领导干部学习和淬炼辩证思维的重要性。从具体层面来说,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谋划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指出,“正确把握形势:必须学会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2]不管在地方工作还是到中央工作,他都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会善于研判客观形势。首先,紧扣时代主题,举旗定向正确处理好历史发展中逻辑关系。旗帜代表着方向,道路决定着命运。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和理论活动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旗帜和方向。他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强调,“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3]这实质上是高举旗帜、明确方向,辩证地处理改革开放“前”与“后”历史阶段的逻辑关系。其次,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与“不变”的关系。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科学研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判断。同时,他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个阶段,是经过几十年持续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变”与“不变”的关系,本身就体现了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再则,立足客观形势的变化,统筹把握国内外两个大局。2020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是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和处理国内外两个大局的生动实践。
改革越深入,牵涉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牵一发动全身,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在推进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2019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指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4]在这段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旨在强调领导干部要运用辩证思维正确地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前期、中期、后期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谋划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前瞻性发展。在触及深层改革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执政时就善于运用形象化语言描述如何辩证处理改革中涉及的重大关系问题。如,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即“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来处理好改革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两只鸟”看经济结构调整,即用“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来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保护,即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理念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即用城市居民与农民两种身份的差别来分析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深化改革、务求实效。
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过程,实质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攻坚克难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一文中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5]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是运用辩证思维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协调防控工作,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聚焦“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湖北和武汉的疫情控制,不仅事关一省一城,更关乎全国大局。”[6]在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下,全国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及时聚焦全国疫情防控全局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举全国之力驰援武汉聚焦湖北疫情关键环节,最终取得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学习辩证思维的重要性,而且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和解决治国理政实践中面临诸多时代性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学习淬炼唯物辩证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总体而言,该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涵。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也是领导干部的决策哲学。2021 年9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开班式上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7]实事求是包含着“求实”与“求是”的辩证统一,本身就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对立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分析形势并作出战略抉择。习近平指出,“科学判断形势,历来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推动决策实施的基础”,“要始终坚持全面的辩证地历史的观点,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在认清形势中统一思想,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切实增强时不再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牢牢把握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8]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审时度势,适时作出战略抉择。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紧紧抓住闽东地区自身的特点提出,宁德的扶贫工作“等不得也急不得”,贵在坚持“弱鸟先飞”“至贫先富”“滴水穿石”的理念。在主政浙江时,习近平同志针对浙江省实际情况和自然禀赋,运用“地瓜理论”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立足全国发展浙江”的发展战略。在“地瓜理论”中,向四面八方伸长的“藤蔓”隐喻着扩大开放,而扎根土地里的“块茎”代表着站稳脚跟。从这个角度来讲,“地瓜理论”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就是“站稳脚跟”与“扩大开放”之间统一的辩证思维。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继续运用这种“地瓜理论”提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发展战略。
统筹兼顾是运用辩证思维把握规律开展工作的思想方法。按照列宁的观点,“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9]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统筹兼顾处理治国理政实践中涉及的重大关系。正如他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的,“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10]坚持统筹兼顾,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大与小、“破”与“立”的关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来深入分析如何学会统筹兼顾处理重大关系。在处理改革的上下联动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更多地采取“摸着石头过河”方式探索改革开放的规律。但是,仅仅单一地采取这一改革方式,已逐步暴露出部门改革本位化、碎片化等弊端,诸多领域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没有从系统性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就容易导致改革陷入僵局、陷入困境。在局部和全局的左右联动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处理好改革领域中的“大”和“小”的关系。如,对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说,“八项规定”是一个党的建设的“小切口”,通过狠抓这个“小切口”撬动党的建设“大”战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辩证法。
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在“两点论”中聚焦“重点论”,找突出问题、抓关键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一般,致力于解决全局性问题。在谋求和定位国家发展的支撑力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木桶理论”正确地处理好“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关系。“木桶理论”旨在强调,在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每个组成部分往往是良莠不齐的,而决定其总体发展水平的,不仅仅是需要强化优势部分,更取决于弥补劣势部分。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战略性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为协调好省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习近平同志提出“山海协作工程”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角度强调,要继续深化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在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强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11]
知是认识世界,行是改变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所以,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是淬炼辩证思维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首先,坚持知行合一,既重务实,又善务虚。他强调,“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两者可谓并蒂之花、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于全部领导活动之中”。[12]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实质上就是领导干部要处理好“埋头拉磨”与“抬头看路”之间的关系。其次,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辩证统一。“功成不必在我”体现的是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体现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历史担当。将这种“无我”与“有我”辩证统一起来,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提供了方法论指引。再则,坚持“一分部署”和“九分落实”的辩证统一。决策部署一经作出,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狠抓落实、力求实效。抓落实的本领,是领导干部一项基本职责,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落实需要讲究工作方法,在认识上要做到不断“深化”,在落实的方式上要做到有所“创新”,在落实的步骤上要强调“韧劲”,在落实的举措上要侧重“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领导干部学习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和核心内容,而且也论述领导干部如何提升辩证思维具体方法。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淬炼辩证思维具体方法的论述,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将学习唯物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提升到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的战略高度。他在中央党校2010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中指出,“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13]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辩证思维,将其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科学思维方法论。领导干部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从事什么具体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在一定程度上讲,领导干部学习和淬炼辩证思维能力不仅仅是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问题,而且领导干部辩证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问题。如果缺乏辩证思维能力,领导干部是很难做好把控全局、谋划发展的工作,也是难以战胜风险和应对挑战的。只有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战略高度,才能真正增强领导干部学习和淬炼辩证思维能力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一文中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14]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本身也是增长知识、感悟原理和训练思维的过程。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整套科学的理论体系。辩证思维是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承认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两者的关系就是,通过阅读经典文本,掌握和领悟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内化成为自己固有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进而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10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不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15]
辩证思维是蕴含着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具体思维方法,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分析和综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首先,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思维方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就是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将正确意见“集中起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集中起来”正确意见贯彻到群众实践中,也是思维演绎的过程。在人的思维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也是淬炼辩证思维的过程。其次,善于运用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处理好调查研究中的“点”与“面”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点面结合”。[16]具体和抽象的有机结合是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也是处理好调查研究中的“点”与“面”关系的思维方法。从具体到抽象,是从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从个性的“点”到共性的“面”;从抽象到具体,是从思维的抽象到理性的具体,从共性的“面”到个性的“点”;这两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淬炼辩证思维的过程。再则,善于运用分析和综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处理好“求实”和“求是”的关系。从现象到本质,从偶然到必然,从“求实”到“求是”,只有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作出科学的预见。分析和综合、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结合是矛盾分析方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坚持“求实”和“求是”的统一,就必须充分运用分析和综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我们淬炼辩证思维,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准确把握工作实际中的新变化新特点,使得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把握工作规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这是我们淬炼辩证思维旨趣所在。首先,坚持问题导向,学以致用,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和淬炼辩证思维的根本出发点。党员干部学习淬炼辩证思维,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08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中强调,“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使认认真真学习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17]所以,只有坚持问题为导向,才能真正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感知和提升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其次,立足客观实际,用以促学,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这个过程自然离不开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要保持先进性,走在前列,就必须学习在先、调查在先、研究在先,在实践中努力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再者,结合工作岗位,学用结合,侧重“求真实务,要出实招”。淬炼辩证思维,要立足工作岗位,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认真找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客观规律,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领导干部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围绕领导干部“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维度来阐述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的问题,为各级党员干部提升看家本领提供基本遵循和方法指引。
注释:
[1][13][15][17]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习近平关于读经典学哲学用哲学论述摘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年,第210、1、20、23 页。
[2][8]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年,第27 页。
[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第3 页。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179 页。
[5]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人民日报》2015 年1 月25 日。
[6]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 年第7 期。
[7]习近平:《在2021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讲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站,ttps://www.ccps.gov.cn/xtt/202109/t20210901_150339.shtml。
[9]列宁:《列宁全集》(第3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年,第161 页。
[10]习近平:《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的采访》,《人民日报》2014 年2 月9 日。
[11][12][16]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153、269、166 页。
[14]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民日报》2013 年12 月5 日。
[17]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习近平关于读经典学哲学用哲学论述摘编》,2015 年,第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