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蓓
(江苏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0)
在技术发展的助力、教育变革的需求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慕课(MOOC)等在线教学模式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与传统的教师主导、实时互动的课堂不同,慕课这一虚拟课堂教学形式,由于缺少师生的实时互动,其课堂话语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有必要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聚焦慕课课堂,探讨教师话语在慕课课堂中,呈现出了什么样的新特征和新功能,为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注入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为在线教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参考。
“课堂话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说的话,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课堂中才会出现的话语, 其意义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完成[1]。外语教师语言特征研究经历了教师话语量和质的研究两个阶段。教师话语量研究主要聚焦于课堂中教师话语量所占比例。教师话语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话语特征和功能研究两方面。话语特征研究包括教师L1和L2的使用比例,L2话语类型的分布,话语的句法、发音、互动特征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来自Sinclair和Coulthard[2]提出的课堂话语互动模式(IRF),即“教师引发—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该研究为后续会话分析取向的课堂话语研究奠定了基础。教师话语功能的研究则集中在对教师话语功能分类的定性研究、不同功能的话语使用频率的定量研究等。
上述研究成果为外语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助力了我国外语教育的技术变革和发展。但是,现有教师课堂话语研究更多集中在线下课堂,且研究大多局限于口语课或阅读课等单一课型,很少有基于多种课型的线上课堂教师话语的综合研究。因此,有必要在分析慕课课堂的特点及其对教师话语可能产生的影响基础上,对不同课型的教师慕课课堂话语进行研究。
为探讨慕课课堂中外语教师话语的使用现状,本研究从爱课程慕课网站平台中入选“国家级精品示范课程”的29门外语类课程中,随机选取了大学英语口语、综合英语以及大学英语写作等三门课程,并从三门课程中各抽取了2节课,共6节课的课程视频进行文字转写,拟在教师话语研究相关理论关照下,分析慕课课堂中教师的语言特征及教师话语功能,以期为外语类慕课课程的开发和优化提供相关研究资料。
1.L1/L2分布特征
外语教师课堂话语包括目的语和母语。本研究发现,随机挑选的三门外语类课程中,教师均未使用母语(汉语),授课语言是单一的英语,原因可能是因为慕课课堂的授课录像可以配中英文字幕,教师无需再使用汉语来强调、翻译或解释授课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母语在外语课堂中作为一种元语言工具(metalinguistic tool)[3],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促进学习任务完成的社交与认知空间。因此,慕课课堂中教师如果完全使用目的语授课,可能会造成学生的认知困难,影响教学效果。
2.教师提问类型
根据Long和Sato[4]的研究,教师提问分为回应类问题和认知类问题。回应类问题包括理解核实类、澄清核实类、确认核实类问题等;认知类问题包括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转写材料显示,慕课课堂中教师提问类型少于线下课堂,主要包括理解核实类问题和展示性问题两类。在慕课中,教师常常使用诸如“Do you understand?”,“All right?”等理解核实类问题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自己讲解的知识点。此类问题在传统课堂中,因为可以得到学生的即时反馈(如口头回答、举手或眼神确认等),是核实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慕课中,这类问题由于缺乏反馈,核实功能减弱。后续的慕课产品开发时,一个可能的方案是,通过人机互动技术,采用语音助理来提问和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即时的反馈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展示性问题指教师已知答案的问题。在慕课场域中,教师多在导入部分使用此类问题,例如:
T:Howtomake your essay interesting and attractive?
T:Howtoorganize your ideas logically and move smoothly from one paragraph to another?
此类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展示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程学习中的重点。由于无法完成师生实时互动,慕课中教师几乎不使用参考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输出,也不利于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精加工。
3.L2句法特征
转写材料显示,与传统课堂相比,慕课中教师使用句法结构复杂的复合句与并列句的比例大幅增加,而简单句的使用则相应减少,该结果相悖于王晓妍[5]“教师话语句子结构以简单句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复合句与并列句”的研究结论。这可能是由于慕课视频均配有字幕,且学习者可以自主对慕课视频进行暂停、加速、减速、循环播放等操作,减轻了传统课堂中由于教师语速过快、句式较难所造成的认知困难。
康艳、程晓堂[6]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包含4大类、25小类的教师课堂话语功能框架。鉴于该框架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教师课堂的话语功能,且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该分析框架对语料进行分析。由于慕课课堂缺乏师生的实时互动,我们在分析时去除了教师话语功能框架中的第四类功能,即社会交际功能。
语料分析表明,慕课课堂教师话语的教学功能,主要通过语言输入、实施教学和课堂管理三种方式实现。
1.语言输入
在外语课堂中,教师通过话语实现课堂教学组织的功能,同时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7]。对语料的多模态分析表明,慕课课堂中,教师主要通过示范、讲解和展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直接或者间接的语言输入。
(1)示范
教师在进行语言输入时,常常采用朗读的方式,对词汇或者句型进行示范。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话语的语音更清晰,语言节奏和停顿更明显,也更多采用重读或升高语调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往往会采用重复、意译、同义词等阐述性调整来加强学生对语言输入的印象。例如:T: loathe,detest,despise,can’tstand,can’tbear.
在此例中,教师在讲解生词“loathe”时,采用了重读和同义词等手段进行示范。但是,受目前的技术限制,教师无法及时对学生进行语音纠错反馈。未来在慕课堂的语言类课程开发中,可以利用已有的技术,引入语音识别、打分系统等,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实时反馈,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2)展示
教学内容的多模态展示,是慕课课堂中外语教师实施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PPT组合模态是慕课堂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展示形式。在预先录制好的授课视频中,通过教师真人讲解和授课课件(PPT)的有机结合,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多种符号体系构建出了多模态话语情景,使得语言输入变得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知识点。
(3)讲解
慕课课堂中,由于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实时的教学互动,因此在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讲解中大量使用了自我提及、增强语、第二人称、反意疑问句等人际互动元话语策略,以加强师生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
T: Ok, oftenIjust cannot stop whenIam reading a really good fiction book.
T: Notice that we haveonlyused a few basic verbs here.
T: In this lectureyou’regoing to learn how to write an effective essay.
T: Ok, when we read a book, we enter a new world like Alice.It’swonderful,isn’tit?
2.实施教学
语料分析发现,慕课课堂的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通过不同的话语策略,实现寒暄、活动组织以及评价反馈这三种功能。
(1)寒暄
语料分析发现,在慕课课堂这一虚拟的空间中,教师主要通过简短的问候语对观看视频的学生进行问候,以拉进师生距离,实现寒暄的功能。例如:
T:Hello, everybody, andwelcometo this lesson.
(2)教学活动组织
在语言课堂中,组织课堂活动,一般是通过“指令”的方式完成,即教师通过下达教学指令,引导学生完成某项任务,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言语行为。语料分析发现,在慕课课堂中,教师大量运用了指令言语行为“Let’s+V”句式,来实现教学活动的组织。例如:
T: First,let’slook at the introduction.
T: Before we start to read,let’smake some prediction about the passage based on the title.
同时,慕课堂中,教师还倾向于运用祈使句来布置教学任务,因为祈使句具有“组织他人的行动”[8]这一语用功能。例如:
T:Lookatthese images of TV shows andworkwithyour partner to decide which genre each one belongs to.
(3)评价与反馈
教师课堂话语的评价和反馈功能,在传统课堂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在课堂交际活动中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进行纠错,教师能够有效带动学习者对语言形式错误和使用缺陷的注意,从而促使其产出更精准正确的语言。在慕课课堂中,教师无法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或使用缺陷,更多的是运用积极评价来预设学生回答了正确的答案或者完成了任务,例如:
T:Welldone!
T:Good. Now check your answer.
尽管慕课课堂无法实现师生的面对面沟通,但是来自教师的积极反馈仍不可或缺,因为这既是对学习者学习任务完成的肯定,也是一种表扬,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3.课堂管理
慕课课堂作为一种虚拟课堂,其课堂管理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话语标记和理解核实两种类型的话语来实现的。语料分析表明,教师在慕课堂中常常使用“all right”、“now”、“next”等过渡性话语标记语,来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帮助学生紧跟教学进程。此外,教师发起的理解核实类话语,例如“Do you understand?”,对于教学的监控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研究表明,慕课课堂中,外语教师话语在L1/L2分布比例、提问类型、L2句法特征等方面均呈现出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为外语教师倾向于完全使用目的语教学,更多使用核实性和展示性问题,较少使用参考性问题。同时,高频使用句法结构复杂的复合句成为慕课课堂外语教师话语的另一大特征。此外,慕课课堂中,外语教师主要通过教学示范、PPT组合模态展示、人际互动元话语策略等多种手段,实现语言输入、实施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教学功能。针对这些新特征和新功能,未来外语类慕课课程的开发和优化需要慕课平台、课程团队和教师多方合作,解决现有的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学评价不及时等问题,提升外语慕课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