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红,艾宏明
(1.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与传媒系, 甘肃 兰州 730070; 2.西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我国已经迎来了一个以媒体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全媒体时代。以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广大的网络自媒体新闻主播借助网络传播渠道,以微视频方式将新闻、资讯等内容传播给受众。在此背景下,网络自媒体新闻主播微视频传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传媒力量。除了视频内容以外,网络自媒体新闻主播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也成为广大受众高度关注的对象。然而,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学术界对网络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的语言表达研究明显不足,更鲜有对其体态语的深入研究。当前,网络自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参与者越来越多,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如何规范网络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体态语的表达、如何对其进行自我管理,学术界应该给予更多地重视。
所谓体态语,指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表情、体姿、动作、体位变化、伴声体态、借物体态等,它是人类辅助有声语言的主要交际手段之一。[1]作为辅助有声语言的交际手段,体态语在表达情感信息、调节交际过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体态语运用的角度看,可以将体态语功能划分为两类:表述功能和制使功能。表述性体态主要用于指示情态、数量、方位、性状等;制使性体态则根据使用目的和作用对象分为自动型和他动性两类。前者作用于自身的体态,侧重于情感、态度和思想的表达陈述;后者则是作用于他人的体态,侧重于指挥制止、威胁恐吓等。[1]3
从上述视角分析网络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的体态语应用,作者认为,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只有充分、合理、准确、适时地利用功能不同的体态语,才能更好地辅助有声语言表达,准确传递自己的态度和感情,使语言信息和视频内容得到更加有效的传播。
目前,众多网络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大部分没有从事过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工作,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新闻主持人语言与形象训练。因此,网络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在体态语规范方面常常做得不到位。自媒体的私人化、自主化等特点与微视频的大众参与性、时空随意性等特征的结合、共同作用,形成了网络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体态语的个性化与随意性等特征,因此,主播体态语问题时常出现、甚至非常普遍。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人际交流中,传播者面部表情对受众的情绪感染是增强沟通效果的主要途径。[2]然而,笔者从网络上仔细观察数十个知名网络自媒体微视频的新闻主播,其体态语总体来看,表情单一,缺少变化,乃至死板僵硬。有些主播从开始到结束,往往只持续一个表情。有的自媒体短视频新闻主播的目光或死盯前方某处,或游移不定,甚至是看镜头下方,不敢直视镜头;而敢于自然地直视镜头,用温和坚定的目光与观众做内心交流的微视频新闻主播并不多见。对象感不足,则弱化了沟通效果,难于达到与受众情感互动或心灵交流的目的。
大多数自媒体短视频新闻主播多以上半身出镜,犹如拍标准照;视频全程从头至尾看不到两只手,甚至就只有一个满屏的硕大头像;有的将两手握拳放在桌上,此外再也看不到其他任何动作,内心显得格外紧张。这样就会使现场气氛显得沉闷,影响了与受众思想感情交流和表达的效果。
但也存在另外一种相反情况,有些主播在讲述时手势过于繁多,或表意不明地无目的舞动。例如,某一知名战略学者在主播时,说到“第一、三大任务、二十大、四十周年、百年大庆”等数字时,都是一个手势——伸一个手掌或五个指头,且手掌在镜头前速度极快地划来划去,毫无指示性可言,这给情感表达与信息交流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受到新闻评论对象内容限制,或者是受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影响,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通常采用坐姿,体姿语非常单一。多数主播多是随意地坐着,缺乏规范和神采。偶有主播邀请专家学者或知名媒体人做嘉宾,采用对坐的方式进行对话,体姿才显得较前生动活泼。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以《胡侃》主播胡锡进为例,做进一步分析。作为《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擅长国际时事评论,语言风格直率犀利。这一点上,他的体态语也与其语言风格较为一致。
胡锡进曾经作为战地记者赴波黑采访。他在《波黑战地采访手记·写在前面》中这样描写自己:不属于“深沉而厚重”的学者型的记者,而属于“善于遇事往前‘冲’”的实践型的记者;“冲”只需要勇气,加上点新闻的灵性。他心中装满着力量,追求快、新鲜、富有生命力的新闻报道。他自述自己“渴望激烈”“好冲动,性格中充满不安”,并相信自己找到了一个把这个“缺点变成优点”的职业——记者。[3]
言为心声,而这种性格特征也正体现在他的新闻评论自媒体《胡侃》新闻主播之中。正如他自己所言,作为曾经的战地记者,他把冲动和激情变成了习惯。但是,从体态语的视角分析,也可能正是他的不足。比如,在镜头前,他充满激情,但语速过快且较少变化,表情过于刻板严肃,内容虽然新鲜,但表情动作却单一僵硬,甚至显得有点儿紧张,中间缺少必要的面部表情的转换,或恰到好处的手势来辅助其有声语言的表达。在镜头前,他将“优势”变成了“劣势”。
网络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的体态,不仅能体现他的风采、气质,而且能直接与受众产生情感交流。因此,出色的网络自媒体新闻主播,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有声语言技能,而且要善于运用恰当、规范的体态语与受众充分交流,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而在体态语上若想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就应该对体态语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自媒体微视频主播体态语自我管理的提出,是受周国光对体态语的性质、功能的界定和分类的影响,以及美国学者桑德拉·黑贝尔斯与里查德·威沃尔所提出的“有效沟通”[4]的思想的启发。
周国光认为,体态语主要用于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情感信息,使理性信息具体化。人的话语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到交际行为,话语中必然隐含着说话人的动机、态度和情感,而这些信息往往通过体态语表达出来。[1]3
同时,体态语有制使性特征,而镇定情绪、克制情感、自责自嘲、自我解脱、放松精神、振作情绪、掩饰回避等情感行为,是作用于自身的自动性制使体态,[1]1它是可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的。体态语可以自我管理,是由它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这就凸显了行为者在调整、控制体态方面的自主性作用,也使行为者在体态语自我管理上成为可能。
优秀的新闻自媒体,需要优秀的自媒体主播,而优秀的自媒体主播,则是可以进行体态语自我管理的。借鉴电视节目主持人体态语的规范原则[2],结合体态语在表情、手势和体姿等方面的作用及具体要求,对自媒体新闻主播体态语自我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自媒体新闻主播应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对体态语要有严格地要求,精心地设计,谨慎地实施。
自媒体微视频带有很强的私人化、自主化、随意性等特征,这往往造成主播在体态语上过于随意、缺少计划和安排。临时起意的体态语,往往达不到表达效果,甚至有损于表达。
因此,网络自媒体新闻主播的体态语规范中,就应该要求行为者个人必须具有强烈的自我控制欲望,以及自我管理意识。在准备阶段,在做文案计划之时,不能局限于讲说文稿,还应该包括一些有意设计的表情、手势和形体动作,如对目光使用、面部表情和形体姿态,都要有较为详细的预先考虑。
观察发现,有些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有人总是在发出有声语言的同时,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手势。临时起意或下意识地动作,往往与有声语言契合不足,影响受众的接受度。因此,该用什么表情,该打什么手势,该做什么动作,都应有严格的规范标准和适度的掌控,避免做出那些无意义的、使人分心的眼神、表情或动作。又如在目光运用方面,应根据有声语言表达和现场气氛需要,灵活运用凝视、盯视、环视等不同目光语,以衬托有声语言表达,而谨慎使用瞪眼、眯眼、闭眼、翻眼等目光语。根据手势语的功能划分,严格区分指示语和制使语的差异,适时、准确使用手势语。
网络自媒体微视频新闻主播应该注重经验积累,有意识地主动学习专业的形体训练、形象设计,以及播音主持体态语的技能训练方法,尽可能地掌握播音、主持等专业知识。
胡锡进在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上发言时,他呈站姿,无论表情、手势还是体姿,毫不拘谨,大方自然,合理到位,幽默风趣。笔者以为,胡锡进完全可以、也应该吸取他在这方面的优势,将其运用于自媒体微视频《胡侃》里,如果这样做,将有效提升他在体态语方面的表达效果,他的形象也将更加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和欢迎。
融媒体时代,网络主持呈显出多形式、多平台、多场景、多领域等特点,自媒体微视频也将继续发展壮大。随着规范化问题的凸出,社会对自媒体微视频主播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对网络自媒体微视频主播体态语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改善现状、提高主播体态语表达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融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也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