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娟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 云南曲靖 655000)
随着我国社会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学校和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逐步发现一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客观因素,从而不断地针对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以全面加强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人生态度,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存在问题,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因素。因此,在当前教学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高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更加重视起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时,应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努力思考合适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它不仅有利于我国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有思想、有见解、全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将来成功进入社会更好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在高中时期能够承受更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过程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并与同学、老师形成融洽的合作、互助的关系,以全面树立学生优良的道德素养与形成个人优秀的品格,从而帮助学生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应努力地为学生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活动,以全方位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心理素养,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学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1]。
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常见的一些不良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相关的针对性培训,以对学生的心理情绪和行为表现作出一定的心理疏导,与此同时,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应把握对学生进行培训的整体框架内容,以不断地加强和保证学生的心理能够得到有效的疏导,从而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比如,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一《心理健康》上册中第二课《正确认识自己》教学时,可以为学生举办相应的“共创心理课程”,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的互换,努力听取学生的发言,认真地聆听学生的一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换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与分享,对于学生的分享,给予掌声鼓励,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一定的创造力,努力将心理课堂的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并使教师能够切身感受到学生的内心想法,并以尊重学生、充分地聆听学生、鼓励学生为课堂教学的流程,从而实现高中心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学生的心理都能够获得不断的成长[2]。
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应不断地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以在不断充实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逐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渠道为学生构建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给予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进而不断地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比如,在对学生进行高三《心理健康》上册中第十二课《在挫折中奋起》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攀岩活动,引导学生在各种高度及不同角度的岩壁上连续完成转身、引体向上、腾挪甚至跳跃等惊险动作,使学生通过这一有效的运动,在大自然的拥抱中感受到宽容,在悬崖峭壁的抗衡中,学会坚强,在征服攀登路线后享受成功与胜利的喜悦,在失败中,学会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并在挫折中学到一定的知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中以及学习中的挫折,并在挫折中勇往直前、坚强奋起,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面对挫折、在挫折中前行的心理态度。使学生能够在经历挫折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以迎接更大的挑战,并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做学习中的强者,使学生在挫折中更加相信自己,学会自信,以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度过以后的漫漫人生[3]。
在高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环境、活动往往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学生的心理上每一个疾患和障碍都与家庭方面的原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时,应充分重视家校互动的策略,并与家长共同努力,以全面地为构建学生的健康心理做出一定的贡献,充分的重视家长的参与度,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实践活动中。比如,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二《心理健康》下册中第二十二课《与父母相处》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家长能够充分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如微信视频、语音等功能,使家长为学生录制一段“来自心底的话”,从而使家长能够有效地将心底的话有效表示出来,使学生能够理解家长的苦心。课堂上教师播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以便使学生能够积极、从容地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不断强化学生战胜挫折、吃苦耐劳的坚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勇于将自己心底的想法分享给家长,以便家长能将学生的心理成长状况及时反馈给学校,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种定期的、常态化的教育机制,并互相进行学生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从而不断完善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4]。
综上所述,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对教学的反思与思考,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以正确地引导学生面对心理上的问题,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