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1-12-31 05:10:35
科学咨询 2021年16期
关键词:磁体磁铁师生

钱 芳

(安徽省安庆市高琦小学 安徽安庆 246004)

科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重要学科。它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能在兴趣中学习获得知识还能提升教学效果;所以提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做与思”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做”中“思”、在“思”中“做”,一直处于思维显性化状态中。因此,教师要将学生“做与思”主导思想贯穿到科学教学的各环节,在基础上有效融合“做与思”,高效引领学生在“思”中“做”,在“做”中“思”,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1]。

一、“做与思”的含义

“做”是指练习,使学生可以在个人和个人经历中独立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它能够反映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实践能力,如实验和观察。“思考”是指在学习时可以对所学知识有条理、有章程的整理、利用和证明。将“行为与思维”有效地整合到基础科学课程中,对基础科学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做与思”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中强化“做与思”

例如,通过在“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中介绍磁铁是由什么组成的,磁铁是什么,学生可以了解磁体的组成是原子,如铁、钴和镍,并且其内部结构非常特殊。磁体本身具有可以产生磁场的磁矩,还具有吸引铁磁材料(如铁、镍、钴和其他金属)的特性。知道它们不是人类发明的,而是天然磁铁矿。在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时,教师应该将思想与行动的教学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特性。为什么会吸引与自己质量相同的磁铁?为什么与质量相同的磁铁会互相排斥?实践中可以用磁力拉铁块、硬币和螺栓,但是为什么对塑料,水龙头和木块来说磁力不起作用?

让学生提前进行实践思考,给实践思考设定一个框架,以证明哪些磁铁可以相互吸引,哪些可以互相排斥。模具准备:使用多个磁铁(矩形,马蹄形,U形),学生可以了解磁铁的各种形状。使用多个1元硬币,告诉学生硬币的主要成分是镍。准备几个螺栓,以帮助学生理解螺栓的元素主要是铁。有多个塑料夹,以帮助学生了解塑料夹和铬水龙头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帮助学生了解镀铬水龙头的主要元素是铬。

首先,让学生实践使用两个条形磁铁互相拉动和推动。证明,磁体可以相互吸引和推动。由于磁体具有相互吸引和推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磁体具有两个级别(S/N),并且同一级别相互推动,而另一个相互吸引。

然后让学生练习使用磁铁拉动硬币和螺栓,证明磁铁可以吸引包含铁、钴和镍的物体。让学生得出结论,磁铁会吸引包含铁、钴和镍的物体。

最后,让学生使用磁铁拉动木块、塑料夹和镀铬水龙头,以证明磁铁不会受这些原始对象的影响。让学生得出结论,磁铁不能吸引与铁、钴或镍无关的物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维突破思维瓶颈;了解磁铁具有排斥同极和吸引异极的特性,包含铁、钴和镍的物体可以相互吸引,但不会吸引或推动由其他元素组成的对象。

(二)教学中整合“做与思”

为了完成基础科学教育中的优质教育活动,教师必须有效地设计问题,以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顺畅交流,教师不仅可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能有效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他们能够充分行使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探索未知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有效地将“做事”和“思考”这两种现象融为一体。他们在“做”的过程中深思熟虑,检验假设,并以“做”为指导,在“思考”的过程中探索真相。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互动发展,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2]。例如,在“热量和温度”课程中教授“冷”时,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小型工具来帮助教学。用温度计直接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的变化。测量水温时要注意温度计数值的变化,教学生正确读取温度计的值,正确了解水温变化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把水温变化以及各种有关问题利用实践思考来解决。这样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做事与思考”的融合思维。

(三)生活和课程联系“做与思”

教师应注意确保日常生活和课程完全融合,并利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创造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以生活现象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刻的经验和对知识原理和本质含义的理解,并有效提高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同时,它能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小学生的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让小学生在舒适快乐的教育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更加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感到学习的乐趣,想独立学习。

教师应利用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将“行为与思维”整合到基础科学课程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师生互动,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在不断扩大。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互联网上许多生活现象的原理,而忽视课堂上的学习。这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学习“昼夜交替现象”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论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事情,首先是一种生活现象,即太阳从东方升起,每天晚上在西方落下。然后逐渐扩展日夜交替的概念,日夜交替的原因及其他知识点,鼓励学生积极跟随老师的思想,优化思想,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

三、学生更好地运用“做与思”

学生在学习时应该仔细考虑。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所以,在学习中应该注意言行相符,学用结合。因此,教学生如何在科学学科中独立思考是一个好主意。学生必须能够准确地理解科学现象,并能够为自己总结正确的观点,努力学习并认真思考。

实践是强化所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课后实践是分不开的,实践指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中要自主掌握学习节奏,善于实践,要学会利用实践结果来证明思考的正确性。

学生必须将实践和思维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思考,并使用练习来证明思考,充分利用思维和行动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行为与思维”在基础科学教育中的有效整合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开始教导学生在各个方面去做和去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有效练习并深入思考。

猜你喜欢
磁体磁铁师生
DyF3热扩渗技术提高NdFeB磁体矫顽力及其机理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含Ce烧结Nd-Fe-B磁体的腐蚀行为
麻辣师生
传导冷却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制作
导磁体的镶装技术与失效分析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磁铁会吸引哪些东西?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中国火炬(2011年12期)2011-07-24 14:21:44
电磁新题 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