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伊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 浙江金华 322000)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从个性化教学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案例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有效设计,突出重难点知识,将抽象的课堂难点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增强学生对通用技术的理解。但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需要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及学科素养的提高。因此,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通过生活案例教学、项目设计及情境教学等方式,拉近学生与通用技术课堂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全面提升[1]。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通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真理,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实践性操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简单结构的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生布置考题,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根据模型设计,分析出影响物体结构稳定性等因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选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2]。
教学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考试活动可以快速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一般考试分为技术和应用两部分,教师在试卷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有针对地设计,考试结束之后及时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视,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教学中对自身学习进行有效完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在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在“技术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考题,增强学生对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认知。考试结束之后及时进行评价和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从当前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应从教材内容的角度出发进行延伸和拓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从社会生活中挖掘出身边的隐性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高效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例如,在“常见的结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不同的建筑结构,组织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结构进行深入学习,分析常见的结构形式。从生活出发进行实践性教学,锻炼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3]。
总而言之,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动手操作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究理论知识,进而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此外,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思想的解放和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