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策略
——生活化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2021-12-31 05:10:35
科学咨询 2021年16期
关键词:风俗审题家乡

吴 进

(广东省雷州市沈塘镇中心小学 广东湛江 524239)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表达情感、传递情感的有效途径[1]。正确审题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视角,运用多元方法,立足真、新,使学生的写作具有闪光点,提高写作质量。因此,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立意的标准和实施对策。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立意的标准

(一)同“真”立意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情感、观点的平台,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平台[2]。这就需要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以“真”统揽全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出现偏题、跑题、词不达意等现象。究根结底,源于学生在立意分析的时候没有深度理解主题,导致写作质量难以提高。因此,为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生活资源为辅助,围绕真实经历、真实体验引导其立意、写作,使学生所写文章富有生命活力。

(二)同“新”立意

小学生年龄较小,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会出现重复、词语匮乏、案例单一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作文雷同的关键[3]。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以“新”为基准,围绕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生活事实为写作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从生活中取材、立意,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的文章都具有个人特色,实现作文创新。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策略

(一)设计生活情境,解读材料,提高立意的准确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写作能力,所写的文章内容也比较丰富,认识了命题作文、图画作文、材料作文等。虽然这些作文在外在或者内容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是从材料出发,通过审读材料把握命题意图,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立意。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解读材料,在该阶段可以设计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保障立意的准确性和新颖性。例如,教学写作《有你,真好》内容时,在审题立意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写一个给我们带来美好感受的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选好人物、讲好事情、写好场景,围绕一个真实感人的点出发,进行立意写作。在审题立意环节,为提高学生对该材料的理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真实的生活情境。

情境一:在你遇到难题时,同伴为你耐心解答,在你情绪低落时,小伙伴逗你开心,聆听你的心声;在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同学扶着你去医务室,帮助你联系家长。

情境二:新冠病毒爆发,春节没有了家人的团圆,假期没有了往常的快乐。钟南山爷爷再度出山,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带领团队奔赴一线,发声提醒人们注意防护,促使疫情得到更好的控制。

通过真实生活情境的融入,使学生知晓,在立意的时候,“你”不一定是父母,也可以是朋友、陌生人等,只要能给你温暖,或者你对该事情有所感悟都可以。然后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将人、事及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写明白,通过从写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留下这份感动。这样既可以提高立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提高写作学习能力。

(二)融入生活案例,以旧创新,提高立意的创新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生活经历、生活活动都会不同。为提高立意的创新性,在深度作文的时候,可以融入生活案例,选取生活中某一个视角,引导学生思考该生活场景中,自己有哪些经历和感受,从而使其在原有的知识和写作经验上进行创新。例如,教学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内容时,给出了十二个字,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字,想到一些事,然后写成一篇文章,是从字到中心句到文章的一个写作过程,这就需要在写作之前做到有效审题立意。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审题立意的时候,可以立足生活案例,激发情感共鸣。如在审题立意“寻”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妈妈总是找借口先洗澡为了为我调试水的温暖;爸爸总是在我夜里学习的时候给我热牛奶、做夜宵;老师在我遇到困难或者和同伴相处发生矛盾的时候,找我聊天、谈话;我坐公交的时候,拿的行李比较多,陌生叔叔主动帮我提行李;疫情防控期间,明星、白衣天使、警察、外卖小哥坚守岗位等,从真实的生活案例出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寻到了什么。

生:我寻到了妈妈对我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寻到了爸爸无微不至的关怀;寻找到了老师对我的爱与关心;寻找到了人间真情。

通过真实生活案例的融入,以此为启发,让学生换个字、换个角度,从生活出发,围绕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对这一字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审题立意的质量,提高立意的创新性。

(三)立足生活问题,激发共鸣,提高立意的有效性

作文是用来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的一个平台,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真情流露。为提高立意的有效性,提高写作质量,在引导学生审题立意的时候,可以立足生活问题,深入生活细节,选取一个小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激发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例如,教学写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时,写作重点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变”字,从多个角度写家乡的变化,感受时代的变迁。那么,在审题立意环节,可以立足生活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课课件,教师提前选择某一个地方,然后在课件中播放该地方经济、交通、人工智能、文化名人、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变化,在直观观看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再过二十年还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让学生认识变化的内涵。然后回归自己的家乡,鼓励学生猜一猜,或者和父母交谈,说一说家乡之前是怎样的,现如今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发生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什么影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家乡的了解,以及社会生活的了解,合理推测二十年后的家乡,找到“变”的地方,围绕这一变化点进行写作分析。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写作立意的有效性,强化习作质量。

(四)开展实践活动,升华体验,提高立意的真实性

要想让学生写作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具有真实性,在审题立意环节,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基于真实体验和个人感受,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人,这样既可以丰富作文教学方法,又可以提高审题立意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例如,在写作分析《家乡的风俗》内容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展开,一是介绍一种风俗,二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真实经历。在立意的时候,可以开展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先选定一个风俗,根据该风俗,通过网上搜集资料、和老人家人交谈等,了解该风俗,然后围绕该风俗,和父母家人一起谈谈风俗活动,或者和家人一起参与到风俗活动中,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升华写作体验感受,然后在课堂审题立意写作的时候,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此次的实践经历,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且有所感悟的方向进行立意。同时,在立意写作时,为让学生的文章更具条理性和真实性,可以借鉴生活实践活动和文章为辅助,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内容上入手,进行介绍、完善,鼓励学生根据此次实践活动体验调查,抓住风俗的特点,从一个点出发,面向生活实践体验,进行写作表达,从而提高立意的真实性和写作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立意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要注重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生活视角,以及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引导其对写作材料进行分析,使其学会运用写作表达个人情感、观点。通过设计生活情境、融入生活案例、立足生活问题、开展实践活动等,在解读写作材料、以旧创新、激发共鸣、升华体验的基础上,提高立意的有效性,提升写作质量。

猜你喜欢
风俗审题家乡
太平风俗美
电影评介(2022年4期)2022-08-08 12:37:52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我的家乡
七分审题三分做
夸夸我的家乡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红楼风俗谭》
民俗研究(2017年2期)2017-03-22 00:53:08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11-10 06:07:08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