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花
(重庆市云阳县民德小学 重庆 40450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上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了教学进度,学生能够更好地捕捉信息[1]。
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情境,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中所包含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让学生体验到该学科与其他学科在学习上的不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例如,讲解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时,我将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项目,很多学生容易将分数的乘法计算法则和分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混淆,因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软件,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的过程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表征。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化、形象化的特点,而小学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一些学生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抽象化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情境,让数学知识在学生面前不再那么的深不可测,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高效地理解重难点知识。
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一般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即可,或者仅仅是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课后很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想要在课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但是由于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活动无法开展。而信息技术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信息在网络上传递开来,实现足不出户也能够和同伴进行交流。在讲授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条形统计图”这一节时,我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要求每一位学生统计自己一周内每天所花费的零花钱数额,以及每天花费的零花钱数目占本周零花钱总金额的百分比,要求学生利用统计表或者条形统计图的形式来对概念进行表征。因为该作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了作业之后,试着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通过微信讨论组来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说一说统计图和统计表分别能够反映出数据怎样的特征,思考是否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统计图来反映数据的其他特征,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家里通过微信讨论组来交流学习方面的问题。对于一些具有探究意义和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师也可以作为课后小组合作的任务,比如鸡兔同笼的问题,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让学生课后在家独立思考,将自己思考的结果通过微信视频的形式展示给自己的组员,组员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班集体是一个整体,班集体的成绩要想提高必须要集体内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传统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忽视了课后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而本阶段研究正是借助微信群聊和视频的功能,通过信息技术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让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借助直播的特点,将教学和网络直播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直播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2]。当前自媒体是一项非常流行的交流沟通方式,人们可以通过音乐和短视频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将自己的才艺展示出来。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媒体直播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事物。为此,教师可以将直播和小学数学教学融为一体,在直播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例如,讲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这一节知识时,我们在某直播平台开设了一个直播间,告诉了班上学生直播间的号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直播间和教师互动。在直播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成为了知识传授者和求学者的角色,在直播间师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师生自由提问和回答。我们将班上学生划分为不同组后,首先开设一个抢答环节,目的是活跃学习氛围。第二个环节是知识应用,我展示出事先准备好的练习题,每一道练习题都有很多已知条件,问题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每一组学生进行抽签,抽中哪道题该组成员就要认真分析题意,并提出合适的问题。组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单独讨论题目的问题设计方法和解题方法,将解题步骤拍照上传至直播间即可。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在互联网上以匿名的形式来对组员进行评价,也可以匿名对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3]。评价是反映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一方面,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指标,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通过举手或者书面的形式,对某一组或者某一位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不够客观。在讲授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在教学结束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了一次匿名教学评价活动。编制了一个评价程序,首先是小组内的互评,小组成员可以在程序内对其他成员的听课、作为、回答问题等情况进行等级化评价;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工作开展起来更加真实有效,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都不能够看到对方,确保了评价过程中不会带有主观因素。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对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缺陷进行改进和弥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源,展示形象化教学情境,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