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精武 滕飞龙
(安顺学院农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我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量最多的国家,马铃薯种植面积超7000万亩,年产量达9000万吨。其中,西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0%以上。不过,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虽均居世界第一,但单产水平相对低于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因此,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优化我国马铃薯生产布局,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十分必要。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内陆腹地,以高原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有大面积的岩溶地区。当地纬度低但海拔较高,平均在1100米左右,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是我国马铃薯优质高产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贵州马铃薯产业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贵州特别是当地喀斯特地区的马铃薯产业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并为当地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当地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均有提高。毕节是贵州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区,有被称为岩溶百科全书的国家地质公园织金洞。马铃薯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也是工业原料的重要作物。十年前,当地开始发展脱毒马铃薯,此类马铃薯预先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清除了薯块体内的病毒,种植后鲜少会遭到病毒感染,因此产量高、品质好。根据统计,当地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24万公顷,年总产量接近400万吨,其中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占比超过50%,年产量近250万吨,占总产量的60%以上,可见脱毒马铃薯在当地马铃薯种植中占据主导地位。脱毒马铃薯的芽眼浅,表皮光滑,外形美观,而且口感也更为细腻,其大面积种植也明显改善了当地马铃薯的品质。贵州地势复杂,造就了当地生态类型多样,由于海拔高低不平,农业气候也呈现出立体特征。当地喀斯特地区有2种不同的种植制度,其中西部为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平均海拔高度超过1900m,马铃薯种植采用的是一季单作种植制度,净作为主,春播秋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这一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到当地种植总面积的38%左右,余62%种植于海拔较低、气候相对温和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当地采用间套作和接茬复种相结合的种植制度。另外,免耕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近年在当地马铃薯种植中也得到广泛使用,为马铃薯优质、高产种植开辟了新途径。
第二,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形成,马铃薯种植产业持续发展。脱毒马铃薯的推广种植推进了当地建立和发展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仍以毕节市为例,当地以往主要对马铃薯进行扩繁种植,种植扩繁原种、扩繁一级种薯和扩繁二级种薯的面积分别达590公顷、1800余公顷和2.5万公顷,产量分别为1.4万吨、4.7万吨和57.9万吨,占当地马铃薯产量的80%以上。而近些年,当地对种薯繁育品种结构进行了改善,基于种薯的市场需求及地区种植条件,当地种薯企业及专业合作社通力协作,繁育了不少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包括“宣薯2号”“威芋3号”“威芋5号等”,另外进一步播种早熟种薯“费乌瑞它”,同时积极试验其他新品种,优化当地种薯结构,使更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第一,贵州喀斯特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广,总产量大,但是单产水平相对较低。以脱毒马铃薯为例,脱毒马铃薯技术在贵州地区的应用已超过10年历史,实现了大田平均增产30%~50%,不过单产从整体来看提升并不明显。有数据显示,国外脱毒马铃薯的平均产量超过每亩2吨,而我国国内脱毒马铃薯平均产量仅为每亩0.86吨,因此如何提高贵州喀斯特地区马铃薯单产量亟待解决。
第二,贵州喀斯特地区马铃薯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研究发现,当地马铃薯种植品种中,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品薯产量不高,而且种植基地规模化程度不够,尚未形成集约式生产,产业经营化水平较低。例如“中薯3号”等早熟品种在当地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但种植面积在当地仅占10%左右。另外,当地鲜薯产量大,约30%~40%外销,其中高品质、低价格的商品薯占比不高,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当地马铃薯品种结构。
近些年,我国在政策上给予了贵州马铃薯产业较多的扶持,给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具体如下:
2.2.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提出在贵州省“重点支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在西北部地区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
2.2.2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2.3 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将马铃薯为主的粮食产业作为重点扶持;
2.2.4 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把贵州打造成以威宁为主的南方最大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
2.2.5 将毕节市6县1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县,马铃薯作为当地短平快产业化扶贫项目被大力支持。
此外,当地近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行业明显发展,交通网络较前更为快捷通畅,为当地马铃薯贸易提供了便捷,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马铃薯种植和生产。以毕节市为例,目前321和326国道已经贯穿全境,县级公路和通乡油路等也都得到优化和改进。另外,有不少高速公路在毕节交汇贯穿或并联,如夏蓉和杭瑞,另有新建公路内昆、隆黄等投入运营。另外,随着当地城镇化建设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拉动了当地马铃薯生产需求,为当地马铃薯种植及产业发展开辟了市场。
3.1.1 种植地的选择
喀斯特地区冬种马铃薯可以采用“两年五熟”的轮作换茬种植方式,过于贫瘠干旱的土地或是地势低洼容易出现水涝的田地不适宜马铃薯生长,因此要选择秋玉米或晚稻收获后冬天闲置出来的水源充足、易灌易排的田地。马铃薯需要土层较厚的田地,对土质的要求相对宽松,当地冬种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或者以稻草覆盖保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于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建议仍选择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富含有机质的田地。如果是在贫瘠土壤种植马铃薯,则需要预先施足基肥。马铃薯的生长周期较长,基肥在其生长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用量要占到总用肥量的60%以上。肥料的使用遵循有机肥(包括人畜粪、堆厩肥等)优先、化肥并重的原则,合理搭配马铃薯生长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增加钾肥的施用量。如果使用有机肥,则要在起垄前将肥料均匀撒在地表,用量约为每亩3000kg。如果是化肥,通常尿素每亩30~40kg,硫酸钾每亩20kg,过磷酸钙每亩40~50kg,将确定的用量施入大垄中间约10cm浅沟中。
3.1.2 良种的选择
喀斯特地区冬种马铃薯,挑选马铃薯品种的原则如下:薯块膨大快、结薯早、生育期短、抗病强。费乌瑞它是在当地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中早熟马铃薯,植株挺立,茎杆粗壮。该品种的马铃薯生育期约为85天,结薯集中,薯块大,薯白皮黄肉,眼芽浅,呈表皮光滑的圆形或类圆形,美观度高,口感好,是当地出口马铃薯的主要类型,产量大、售价高,具有理想经济效益。费乌瑞它一般产量在每亩1000~2000kg,高产时可达2500kg。不过,费乌瑞它马铃薯不耐旱涝,对于贮藏的要求也较高,做好种植管理十分必要。
3.1.3 种薯的处理
想要提高喀斯特地区冬种马铃薯的产量,选择优质的脱毒种薯是关键。另外,种薯的年龄要适宜,切种的芽长以大部分种薯露白为宜。催芽时,要使用散射光晒种,使芽变成紫绿色,期间注意做好种子的通风工作,而且要预防淋雨,避免变质。切块选择壮龄期的种薯,每个薯块要最好有2个芽眼,至少1个,总量以35~50g为宜。所有种薯块切取完成后,要对切面进行消毒,消毒使用0.5%高明酸钾或是70%酒精,前者消毒时间5min,后者为10~30s,要严格控制好时间,确保消毒彻底,同时保证薯芽鲜活。由于高锰酸钾易氧化,酒精易挥发,两者长期使用杀菌活性均会下降,因此种薯块杀毒期间,要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杀毒液。消毒好的种薯块置于通风良好、湿度90%以上的地方保存,要注意遮挡强光,防止灼伤,期间密切观察薯芽生长情况,必要时倒垛。薯块保存时间不宜过久,建议切种后3天内完成播种。
3.1.4 播种时机的把握
贵州冬种马铃薯播种时间为10月中旬~11月中旬,此时正值前茬粮食收割完成,如果是晚稻,则土壤表面仍有湿润,无需淋水;如果是玉米,则土壤表面相对干旱,需要预先淋水,只有这样盖膜后才能保持足够湿润,利于马铃薯出苗。播种时,开沟分畦,捣碎挖开的泥土,取部分铺在畦面上,使平整且略程龟背型,方便排水。将种薯块直接摆在畦面,切口向上,芽眼向下或侧下,略施力使其充分接触土壤,上方盖适量农家肥或碎泥块。种植密度一般是每亩地4500~5000株,株与株间距离在20~25cm左右,具体种植密度、垄距、株距等根据所种马铃薯特性、当地地力、气温、施肥水平等灵活调整。
3.1.5 地膜覆盖技术
冬种马铃薯需要覆盖地膜,其目的与作用如下:地膜可以有效提高土地温度,同时蓄水保滴,为薯芽生长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马铃薯早熟、增产及品质改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说,地膜的覆盖质量直接关系着喀斯特地区冬种马铃薯的成败。开沟播种薯块完成后,要尽快进行盖膜,防止水分和热量的流失。盖膜在当地多采用人工方式的,由一人铺,两人在后培土压实固定,力求达到紧实、平整、严密的标准。土封完成后,膜上盖薄层细土,厚度在2~3cm即可,可以进一步保温,同时可以让马铃薯自行顶土出苗,无需后续人工协助出苗,省时省力。
3.1.6 田间管理及收获
喀斯特地区冬种马铃薯的管理较为简单,只需保证出苗期和现蕾开花期土壤湿润即可,一般无需除草和追肥。如果天气过于干燥,要注意适时沟灌,以促进幼苗成活并加速生长,提高产量。另外,膜下滴灌技术近年在当地得到推广应用,此法较沟灌相比具有节水、省工、增产的特点和优势。不过喀斯特地区冬种马铃薯的生长期在2月下旬,此时当地雨水相对不多,如遇多雨年份,要注意清洗排水,防止渍水危害薯田。要注意马铃薯病虫害预防,特别是晚疫病,一旦发现疫情,及时使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或50%戴森可湿性粉剂对病区进行喷雾治疗,通常每公顷使用药剂100g兑水60kg,一般间隔7天防治1~2次。此外,适时收获马铃薯也十分重要,喀斯特冬种马铃薯在2月底适收,采收要选择无雨天进行,收割注意防止机械损伤,保证薯块完整,存放选择阴凉、通风的地区,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品质下降甚至无法食用。
建议加大力度扶持当地大中小型种薯企业,提高对当地马铃薯良种繁育的力度,这既是促进增产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研发马铃薯新品种,进一步优化当地马铃薯品种结构。同时,抓好当地马铃薯原种防止基地与马铃薯一、二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促进依法生产和经验,全面推行脱毒种薯生产,并在当地建立种薯质检中心,做好马铃薯质检工作。此外,加大贵州喀斯特地区马铃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为当地种薯产量与质量的大幅提升奠定技术基础。
综上,贵州喀斯特地区马铃薯产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当地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均有提高,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形成,马铃薯种植产业持续发展。不过,当地马铃薯种植依旧存在单产水平相对较低、马铃薯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的问题。政策给予了当地诸多扶持,当地交通建设也日益完善,也为马铃薯种植及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需要当地抓住机遇,推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