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梅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处,云南 保山 678000)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主要针对“三农”问题提出政策方针,包括生产技术升级优化、生产模式调整以及农产品安全管理等。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显著提升农村农业生产加工效率和质量,从而有效改善区域农民生活品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作为一项具体的措施,应在当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配合相应的政策和方针,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和策略,围绕民生问题,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建设水平。
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不仅可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而且可以确保农村经济稳定、有序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村经济产业中存在的发展速度缓慢、市场混乱等问题,形成相对规范、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一方面可以对农村经济行为方式进行有效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大幅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提升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城乡发展差距一直是制约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特别是当前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直接导致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增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有效优化和调整,实现农村经济方面资源的合理、高效分配,让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最终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积极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样是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的体现,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也可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经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之一,受到高度重视。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由于区域条件的差异,各地经济产业结构存在本质的区别。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化经济经营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对地区经济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实现生态效益和自然效益的增长,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建设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和小农经济模式仍存在突出矛盾,阻碍了云南省经济建设,愈发凸显出农业集体经济管理趋势。并且,受到客观的人力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影响,难以有效全面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对现代化农业建设造成阻碍,加上农业企业与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无法维护基层农民的合法权益。以上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了基层农业发展。
农村经济管理中,涉及诸多农业经济基础、农业技术基础、农业技术经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项目管理等内容,相互之间联系密切,对于经济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受到经济发展现状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大城市中,农村流失大量人才,加上农村存在劳动力缺乏情况,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农民工提供了良好发展平台,青壮年劳动力也选择到城市发展,一定程度减少农村生产效率,甚至出现浪费土地资源情况。长期发展后,无法及时推广技术,难以保证劳动力充足,必定会阻碍乡村振兴建设。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硬件是指生产设施设备等,软件则是指农业技术,软硬件农业条件对于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农民劳动热情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受到农民知识水平及经济投入影响,农业信息化与机械化发展仍较为滞后,个别较为偏远区域甚至未能全面覆盖通信网络,应用设备落伍老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形势产生重大转折,经济增势迅猛,调整经济结构迫在眉睫。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也应当根据整体国家经济形势,实现深化改革,探索新的方向。但是,农业经济仍存在一定问题:供需失衡,供应优质产品不足,普通产品过剩;集体经济不充分发展,收入差距大;生产要素与产出率不协调,投入大、收入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缺乏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没有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充足的支持。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不规范,很多道路是土质道路,交通运输受到影响,给区域经济建设水平提升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信息化技术虽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农村地区推广和运用不足,造成生产技术和设备自动化水平低、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重点部署决策,是加快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三农”工作的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要求,做出了阶段性乡村振兴落实措施。为此,应当全省统一思想,使社会与领导层均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完善农业经济制度,契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在此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制定管理目标与策略,结合农村产业结构与经济特色,构建健全管理制度与政策,强化顶层设计,为规范化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一是明确经济管理权责,建立管理监督机制,避免经济经营中出现人员腐败。强化廉政建设,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氛围,推进农村经济科学进行。二是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切实为农村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提供支持,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引导更多农民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及经济建设中。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为工作人员及农民全方位宣传农村经济建设制度、乡村振兴政策等,构建网络信息体系,借助局域网、互联网平台等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定期或不定期展开监督检查,寻找管理问题,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背景下,为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果,则应当打破人才制约瓶颈,将开发人力资本方在首位,畅通管理、技术与智力下乡通道,发挥外出务工、农民及返乡创业人才作用,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此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出发开展相关工作:
3.2.1 培育新型农民。构建职业农民制度及政策体系,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培育职业农民工程制度,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培训机构提供支持,落实县级政府认定职业农民制度,鼓励和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农民参与医疗、养老等保障,支持农民弹性参加职业教育,展开农民职称评定。
3.2.2 培养管理人才。管理人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面对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升问题,制定培训措施,通过分批次、分阶梯的方式,采取线上线下、讲座、经验交流会,或是与职校合作培训的方式,为人员树立新型管理理念,提高其农业生产分析、经济管理、技术推广等能力,以满足农业管理需求。并且,还应强化招聘人才力度,做好人才考核,为人才提供更为优质的薪资待遇,吸引和留下人才。
3.2.3 推广农业设备技术。农村经济管理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战略,提高综合粮食生产能力超过700亿斤,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落实农田保护制度,制定和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与土地整治,加强实现政府责任,做好监督考核工作,以提高耕地质量。全面实施“最后一公里”农田水利行动计划,建设大中型灌溉区,加强农业节水,根据当地情况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并且,强化农业产业技术建设,转化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实施重大专项农业竞争力科技行动工程,加快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行业,实现自主创新。同时,推进农业装备转型升级,研发更多适用于丘陵山区、养殖业及经济作物的农业设备,落实农业机械化,建设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智慧农业工程,积极应用物联网、遥感技术等,构建云南省农业数据平台,输入全部农村人口、农田等信息,实现“互联网+农业”的融合。
3.2.4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中,一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优质化、绿色化农业发展,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品牌,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落实绿色产业富民工程。设置农产品“黑名单”与“红榜”制度,落实食品安全战略,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做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追溯,以提高监管能力;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农业功能,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以返还利润、股份合作等形式,使得农民能够合理享受产业链收益,支持农产品加工,实现就地增值。做好“好粮油”等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建设,实现农产品分级、营销、包装,支持供销、粮食、邮政等服务网点向乡村延伸,实现农村电商全覆盖;三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实施农产品特色出口,扩大羽绒制品、中药材、茶叶、脱水蔬菜等产品出口,监管进口农产品质量。引导龙头农业企业抱团出海,予以其政策支持,加强潮商引资力度,进而打造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竞争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确保农业生产稳定性。在实际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要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调整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加强投入,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让农业生产质量符合标准。应降低土地、水等资源的使用量,发挥节能环保的生产效果。现阶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建设的关键所在。必须协调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挥防止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效果,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稳定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农民经济收入。首先,改善现有的生产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结合先进技术和工艺,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模式,扩大就业机会,避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提升居民经济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其次,在政策方面加强扶持和引导,鼓励外出人口投身于家乡建设。政府可以出台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降低税负,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人才、资金及政策等方面加强扶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为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对农村交通运输状况进行优化,改善交通条件,为地区居民安全出行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此外,应强化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居民致富。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当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助力于提升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益。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完善农村发展机制、培育经济管理人才、推广农业设备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管理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