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队伍建设与模式探索

2021-12-31 08:55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馆员志愿者图书馆

汪 妍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校内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助力,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图书馆馆员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都积极聘用学生馆员来协助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和服务。在高校图书馆资源不断丰富、资源载体多样化以及学科服务种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如何对现有学生馆员队伍进行建设优化以及制度创新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1 学生馆员的概况

学生馆员也被称为学生助理馆员,2008年出版的《新编图书馆学情报学辞典》对其的定义为:“在校图书馆中兼职的学生。学生助理馆员通常做书架整理、图书外借等辅助性工作或者一些清洁工作,并按照工作时间计算工时。”[1]随着图书馆技术设备升级和服务内容的更新,学生馆员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学生助理馆员可被理解为:“学校图书馆聘用在校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承担部分图书馆工作内容而形成的学生群体。”[2]学生馆员由原先的简单辅助到如今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在未来学生馆员的定义也会随着其职责细分、工作内容更新而变得更加规范化。

学生馆员最初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由于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图书馆呈现出“藏书量大、读者数量大、借阅量大、馆员工作量大”的“四大”特点[3],原有的图书馆馆员队伍难以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招聘一部分学生馆员以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行。②高校图书馆招收学生馆员可以为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机会,帮助他们通过劳动减轻经济压力,形成图书馆与学生馆员双赢的局面,契合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制度普及率较高,大量学生加入高校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将馆员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图书馆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面对电子化、信息化及大数据发展步伐地不断加快,高校图书馆寻求职能转变,但学生馆员制度的服务模式转型滞后,图书馆忽视了学生馆员在图书馆职能转变与服务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基础性劳动限制了学生馆员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学生馆员队伍缺乏科学的培训和管理机制,专业素养的缺失和工作的不合理分配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学生馆员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对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2 高校学生馆员团队建设的优越性

2.1 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

学生馆员队伍不仅能够弥补馆内的人力资源不足,同时也有助于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在丰富服务内容方面,学生馆员分布在图书馆读者服务部、参考咨询部、公共事业部、技术部等多个部门,为高校师生提供图书借阅、信息咨询、论文查重等多项服务,大数据背景下,学生馆员的服务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资源,逐步扩大到电子资源的宣传推广、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运营等。同时学生馆员的加入有利于延长图书馆服务时间,2015年修订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29条规定:“图书馆在教学内开馆每周应不低于90h,假期也应有必要的开放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全天开放。”[4]开放时间的硬性规定和学生的使用需求使得图书馆阅览流通部门需要大量的馆员,学生馆员保证了晚间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在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上,学生馆员的工作力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原始的资源单方面输出逐步转变为信息资源的双向交换,注重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及时给予用户反馈。高校图书馆借助多媒体技术简化用户的应用程序,提升用户体验,参考咨询部等部门的学生馆员借助移动终端、公众号等媒介及时宣传馆内资源,信息透明公开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2 加速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学生馆员具有学生和馆员的双重身份,这样的特殊性使得学生馆员融入学生群体时能够轻松达到同伴教育的目的,同伴教育又称朋辈教育,是指年龄相仿、背景知识、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之间利用朋辈相互的影响,传播知识和想法,分享经验、传授技能的过程,达到唤起共鸣,促使教育内化,润物无声、奋发向上的一种教育方式[5]。开展学生馆员的同伴教育有利于加速高校阅读推广进程,通过同伴宣传、同伴咨询、同伴培训以及同伴学习四种服务模式[6]来推广和宣传图书馆的资源,首先帮助图书馆用户了解馆内的硬件设备、馆内空间布局,资源查询方法和简单的图书馆分类法,消除用户在获取资源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其次指导用户了解馆内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信息检索与获取,专业相关的数据库及其使用方法,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图书馆开展的各项阅读推广活动和专业性讲座,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

2.3 收集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

学生馆员与图书馆、学院、师生之间关系紧密,可以成为图书馆、学院、师生三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学生馆员可以及时将图书馆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宣传和推广,增加图书馆的影响力,同时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学生馆员可以收集大量的用户喜好、需求、建议和意见,通过汇总分析进行用户细分,这些工作一方面可以实时收集用户信息,协助图书馆针对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和反馈,通过公告进行答疑,减少用户产生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收集用户的阅读和服务需求为图书馆资源采购、服务拓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保证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供需平衡,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准确的支持。学生馆员的纽带作用为图书馆开展高水平的学科服务提供便捷,顺畅学院与图书馆间沟通,但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对学生馆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馆员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学科知识和图书馆工作素养的学习和培训。

2.4 激发图书馆馆员队伍活力

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日常运营工作,承担了一部分基础性工作,为高校馆员争取了更多的时间投身到具有较高专业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服务中,有利于减轻面对大量重复、繁重工作时的负面情绪,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能动性。学生馆员队伍与图书馆馆员队伍的配合有利于为图书馆馆员团队注入活力,帮助馆员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爱好、思想特征等特点,推出有深度、受众广和趣味性的阅读推广活动和个性化服务,帮助图书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 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队伍建设

3.1 公开招聘

图书馆在开展学生馆员招聘前期,应发布分类细致、要求详尽的岗位说明书,对于部门岗位、工作内容、专业素质要求、工作时间及人数进行详细的说明,帮助竞聘学生参考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填报,同时加强宣传,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馆员竞聘。目前,高校招聘的学生馆员多是以勤工助学为目的加入的,可能会存在图书馆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图书馆招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兴趣,综合考虑勤工助学与专业素质等因素,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方法。在招聘过程中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着重考察竞选人对馆内设施、管理制度以及工作内容的了解情况,面试主要评估竞选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方向、兴趣特长、工作意向等内容,经录用的学生馆员根据自身专业和意向分配合适的岗位。对于馆内选择留任的学生馆员,根据工作评估结果优先录取优秀的学生馆员,鉴定不合格的不再录用,以促进工作的良性循环[7]。

3.2 定期培训

通过岗位培训可以使学生馆员快速熟悉图书馆的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个人工作能力和责任感[8]。图书馆针对学生馆员开展的培训多阶段、多形式进行,岗前培训强调基本业务知识和服务能力,包括图书馆的馆藏分布、规章制度、中国图书分类法、图书检索与排架、设备使用等基本情况,传达良好的服务思想和服务理念,保障学生馆员初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定期培训应重点解决学生馆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发布馆内新增的资源和通告。学生馆员的培训形式多样化,在原先单一的会议培训的基础上加入视频培训、社交媒体培训、学生馆员交流会等形式,及时在群组内公告图书馆的最新动态和通知,保证信息流通[9],帮助学生馆员对用户进行引导和答疑。

3.3 日常管理

合理的规章制度保障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顺利运行,科学的规章制度应以现实情况作为重要参考。学生馆员要平衡好学业和馆内工作,为了保证图书馆正常的服务工作,可以对学生馆员实行动态弹性化管理,登记学生的空闲时间,根据空闲时间进行工作安排和任务分配,规定每周的最低工作时限,学生馆员到岗后准确记录姓名、工作时段、工作内容等信息。对于无法灵活安排的硬性排班应该尽量保证馆员数量充足,以便处理突发状况,防止空岗的情况出现。值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馆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评估,为学生馆员的最终评价提供依据。值班教师在工作中应给予学生馆员人性化管理,关心学生馆员的学习与生活,为其工作提供指导与建议,使其在工作中获得成长。

3.4 激励考核

激励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图书馆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有利于激发学生馆员的积极性和团队活力。想要发挥激励的作用就需要重视学生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们的劳动价值[10]。不仅将学生馆员看作是工作的协助者,更应将他们作为图书馆的一分子,增强学生馆员的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图书馆应定期进行人性化考核,根据学生馆员的岗位、工作表现和评价结果进行奖惩,在队伍内营造良好的竞争和学习氛围。

4 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志愿者”模式探索

学生馆员与志愿者团队都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对“学生馆员+志愿者”模式的探索可以加强双方的配合,实现人力资源不足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和质量的最强优化。我国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最早开始于1988年,近年来高校鼓励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并将实行志愿服务学分制,2015年修订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四条明确:“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设置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岗位,支持与图书馆有关的学生社团和志愿者的活动[4]。”学生馆员与志愿者的协作劳动不仅能加快图书馆日常工作进度,同时也能获得自我成长的平台。

4.1 志愿者自我成长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校内志愿者团体的长期合作,为志愿者提供充足的岗位和时间进行实践,志愿者团体承担起志愿者招募、管理、岗位分配和信息汇总、上报等工作,图书馆负责发布岗位说明书、志愿者培训等工作,在志愿者培训环节,可以让馆内学生馆员参与培训工作。由于志愿者团队人员流动快,因此应主要负责灵活性较小、学习周期短、易于上手的工作,如:读者向导、图书加工、图书上架、查架整理等工作,使志愿者快速融入图书馆工作,对于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志愿者可以考虑其自身意愿分配其他部门。

当代大学生自身赋有“自我教育”的角色担当[11],积极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有利于形成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合力,志愿者在参与图书馆服务过程中能够全方位了解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与岗位需求,了解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为今后的学生馆员竞聘积累经验、提高竞争力,降低了岗位盲选导致的学生馆员流动率高、消极怠工的概率,同时志愿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服务能力,可以建立后备学生馆员数据库[12],将志愿者作为图书馆学生馆员的后备人选,及时补充空缺岗位,保证学生馆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4.2 学生馆员服务创新

随着志愿者加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与学生馆员共同承担起简单、重复、人力要求较多的工作,更多具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学生馆员可以参与更多服务,开展信息收集、阅读推广、学科服务和参考咨询工作,提升工作的专业化。学生馆员在参与志愿者培训交流时,分担了图书馆一部分培训工作,可以给予志愿者更加亲切和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利于为图书馆后备学生馆员储备人才,同时高校图书馆应鼓励学生馆员参与新生入馆培训,从日常中收集用户的常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5 结束语

学生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发展特点设立的,积极培养学生馆员不仅能够解决馆内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加快信息收集、有效搭建起图书馆与多主体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促进高校图书馆进行专业性、创新性发展。目前学生馆员制度较为普及,但未来仍需在优化队伍建设、创新发展模式上不断努力,充分调动学生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馆员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馆员志愿者图书馆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图书馆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