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思路探讨

2021-12-31 08:55:05郑月虹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绵

郑月虹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随着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很多城市依然存在大拆大建现象,导致自然下垫面持续减少,城市衍生出很多问题,如城市洪涝灾害,雾霾现象严重和城市热岛效应等[1],因此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排除城市内涝风险,改善城市水循环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在会议中提出要将我国城市建设为绿色、文明的宜居城市,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

绿色生态城区,是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基于绿色建筑技术而设计的城区。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和环境发生改变时,展现出自身的“弹性”特点[2],可以吸收水分和释放水分,也可以净化降水,城市内部自动形成一个水循环利用系统,在雨季储存水资源、在旱季释放水分,合理保证城市的水资源供给,避免城市发生内涝灾害[3]。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建设现代化城市,应把生态优先的原则放在首位,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环境,遵循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理论。在实施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适当的方式解决洪涝灾害等问题,这对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4]。笔者对该问题进行阐述与探究分析,并提出规划建设相关工作方面的建议,以期对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 海绵城市的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 “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基本原则[5]。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3点:①重点保护城市原生态系统,在开发建设后该城市水文特征不发生明显变化[6],加强对水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例如河湖和湿地等,其原因是未来城市面临较大强度降雨或洪涝时,城市自身即可应对。②注重生态恢复,就是利用生态方法,修复受到损害的水体、绿地和其他自然环境,保证海绵城市具有一定面积的生态空间;此外,要发挥绿地自身功能,绿地本身具有存储、调节和净化水资源等功能,最大限度减少河流湖泊污染的发生。③注重生态城区低影响开发,尽量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保留一定比例自然下垫面面积,控制不透水道路面积的开发,也可以增加城市水域面积,例如建造人工湖泊、沟渠等,使降水实现最大化储存、渗透以及净化,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此外,在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地下管线等建设中,必须重视绿色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强化天然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可以蓄水的地方。

2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思路

2.1 确定绿色生态城区的规模和功能分区

与传统旧城区规划相比,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城市建设进程起到促进作用,更使得城市建设更加合理化,若进一步对城市的功能区域划分,可将居住用地和公共建筑用地划分开,并且确保二者达到总用地的50%以上,进一步保证了城市建设的合理性[7]。

2.2 具体规划建设措施

根据海绵城市规划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其所涉及的规划程序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内容:①优先规划和保护生态敏感区。事实上,水生态敏感区是城市天然海绵体的重点内容[4],将城市中河流、湿地、沟渠等列入非建设用地范围,明确城市建设蓝线,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雨水的利用率。②合理开发集约式城市。注重城市水系生态空间的规划,促进科学合理的区域水循环,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无序发展。要明确城市边界,划定出城市规模后,应确定基本的透水面积,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和保护生态环境。 ③确保基本透水面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土地硬化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雨水的渗透能力普遍降低,因此要确保充足的渗透范围,需设置出适当的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以保证城市透水进展正常。 ④合理科学管控地表径流。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地表径流系数,因此,不仅要科学划定雨水排水区,注意优先保护自然径流通道,并及时维护,同时高度重视植草沟、雨水湿地的设置以及建设,以确保雨水达到汇集地表径流的目的。还要持续增加以渗透为主的设施,如:渗井、湿塘等。

2.3 选择合适的技术

目前,“渗、滞、蓄、净、用、排”是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技术[8],选择合适的技术实施与应用至关重要。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雨水和再生水的再利用,以缓解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9]。为了有效节约水资源,可用净水设备将初期降水中的污染物净化并存储起来,可用于消防、灌溉以及生活。在海绵城市规划中,为了提高雨水的收集和存储能力,我们还能采用雨水花园、蓄水湿地、湿塘、小区储水箱、建造仿生人造海绵体,使雨水收集最大化。

评价城市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有绿色建设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了人们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入绿色生态的概念进行城市功能设计。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基础,将坚持以绿色生态作为各方面工作的出发点。

3 结束语

目前绿色理念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阶段,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绿色生态的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促使城市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积极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实现城市在绿色生态区中起到调节作用,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在雨季收集水资源并将其蓄存,在城市需要时将其合理处置再排放,由此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而且可以合理节约水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先对城市的基本特征进行评估判断,例如地质条件、水文气候特征等,进一步确定流域范围,在保护和尊重生态环境基础上,确定各个规划指标值,选择合适的技术实施,这样才能发挥出绿色生态海绵城市的优势。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 01:44:10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钛工业进展(2022年2期)2022-05-13 04:20:10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新农业(2020年18期)2021-01-07 02:17:14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 06:58:26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22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金桥(2018年5期)2018-09-22 02:16:48
海绵是植物吗?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