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秀娟,熊凌杰,唐世发,赵艳秋,何迎冬,李玉宝,李远远,洪玉娥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轻度认知障碍为一种认知障碍症候群,以认知功能减退作为核心症状,患者的日常能力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痴呆的高危因素为轻度认知障碍,相关研究显示,多数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4年内均可发展成为痴呆[1]。若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能有效避免或者延缓痴呆的发生,因此早期对于轻度认知障碍进行识别和干预十分重要,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以细胞炎性因子较为常见,而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认知障碍具有相关性[2]。因此,笔者对炎性因子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1.1 肿瘤坏死因子-a 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率不断增加,该疾病是介于人体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临界状态,是痴呆的前期表现,对轻度认知障碍早期实施干预,能显著降低痴呆发病率,能将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而目前多项研究中显示,炎症细胞因子和轻度认知障碍之间具有密切相关。肿瘤坏死因子-a是由于人体小胶质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能对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激活,能利于肿瘤坏死因子-a释放,通过天门冬酸对神经元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多项实验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子-a能参与人体记忆、学习的生理过程,在认知障碍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部分学者认为[3],当肿瘤坏死因子-a发生异常表达时,容易对神经元突起的分支和生长造成影响,对人体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肿瘤坏死因子-a也参与神经损伤,A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痴呆的主要相关因素。而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a能对单核细胞造成刺激,从而使白细胞介素产生,能对白细胞介素-8进行诱导。因此肿瘤坏死因子-a被认为是产生细胞因子的潜在性因素,上述细胞因子能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炎症部位的巨噬细胞和粒细胞产生刺激,从而使炎症反应加剧,对认知障碍形成、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丧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4]。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选取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患者、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认知障碍患者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呈现显著升高趋势,由此证明,肿瘤坏死因子-a能参与糖尿病脑部的发生,从而导致认知障碍,肿瘤坏死因子-a还能直接作用在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1.2 高敏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分泌和合成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也是炎性反应的一种标记物,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不断的进步,对于血清较低水平的C反应蛋白可以采用敏感方式测定[5],即高敏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是新型的炎性标记物,和痴呆、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能对疾病动态变化进行反映。部分学者在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中,发现若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率也就越高,高敏C-反应蛋白较高的患者容易进展成为痴呆。同时多数脑出血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较高,也容易导致认知障碍情况发生[6]。
1.3 白介素 白介素-1可以根据结构分为IL-1β、IL-1a,而在人体大脑中一般以IL-1β较为常见,在人体记忆固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人体脑组织内的白介素-1含量若轻度增加,能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白介素-1含量偏离了正常范围,不论是白介素-1缺失表达还是白介素-1高表达,均容易导致人体记忆、学习能力下降。 白介素-6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机体防御等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白介素-6一般是由胶质细胞、神经元合成,研究显示,白介素-6可以上调β-分泌酶表达,容易导致Aβ-淀粉样蛋白生成异常增加,从而导致痴呆[7-11]。
炎性反应是Aβ-淀粉样蛋白产生的核心病理机制,和Aβ是神经变性导致痴呆的主要因素,Aβ能对小胶质细胞产生刺激作用,IL-1β为人体炎性反应的始动环节。IL-1β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增殖,从而利于IL-6细胞因子的释放,使黏附因子、细胞因子不断增加,最终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在体内形成了正反馈环路,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患者脑神经受损,引起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情况[12]。
1.4 血清Hcy、UA、CysC、EGF 胱抑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类组织的体液的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和低分子量蛋白质。Hcy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能诱导黏附因子、严重因子在人体血管内皮层下进行聚集,促进泡沫细胞产生,根据临床研究发现,该项指标是通过促进人体氧自由基和氧化氢的生成,能对血管舒张功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人体脑部发生缺氧以及缺血等症状,抑制人体神经传导功能,严重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在人体血清中,抗氧化剂对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在蛋氨酸代谢的辅助因子中,嘌呤代谢产物叶酸具有十分重要作用[13],而FA水平的降低能够引发高Hcy血症,UA也是天然的自由基清除剂,能抑制氧化应激水平和神经元内质网应激水平,对人体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血清EGF能维持人体脑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存活,能对轻度认知障碍实施评价,上述指标水平均和人体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当人体伴有不同认知障碍程度,上述指标也呈现不同的水平。Hcy还能促进人体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生成,对人体血管舒张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当血清Hcy持续升高,代表人体疾病不断加重,当人体氧化应激系统受损时,UA水平呈现降低趋势,CysC参与人体炎症反应过程,当CysC持续增加,患者疾病也就越严重,表皮生长因子是低分子量多肽类生长因子,若上述水平呈现降低趋势,代表疾病恶化,上述指标均可能是轻度认知障碍的一个潜在的发病因素[14]。
由于认知到炎症反应是导致人体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而对于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为新靶点,一般均采用非类固醇性抗炎药物,其中以阿司匹林较为常见,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显示,阿司匹林能通过对核转录因子-KB刺激,从而减少促炎因子产生,能将抗感染因子水平显著提高,从而促进小胶质细胞向着选择性激活方向转变,最终促进Aβ的清除,能对患者认知水平进行改善[15]。
除了常见的抗炎作用,临床发现其他药物也能通过产生抗炎作用,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改善。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乌司他丁,该种药物能利于细胞因子水平降低,从而减少患者术后认知障碍情况。而其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通过实施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hs-CRP、IL-6的水平,能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发展产生延缓作用[16],由此说明使用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改善炎症情况。临床学者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证实,通过实施大黄素能显著降低人体脑组织的IL-1β水平和TNF-a水平,对TNF-a产生抑制,同时也能对VCAM-1的表达产生抑制,使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提高,能对炎症级联反应损伤产生抑制,对缺血性损伤导致的认知功能进行改善,虽然目前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而通过上述研究证实,通过实施抗感染治疗,能显著降低人体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对于轻度认知障碍的发展、发生能延缓和改善[17]。
奥拉西坦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药物,该药物和吡拉西坦十分相似,但在药效方面比较,奥拉西坦的作用更强。奥拉西坦药物通过人体血脑屏障,对人体神经元具有直接作用,利于人体的磷酸乙醇碱和磷酸乙醇胺合成,促进患者的乙酰胆碱运转效率,增加患者的海马部位蛋白激酶C活性,同时能够将人体大脑皮层磷酸酯酶活性得以激发,利于人体脑皮质细胞对磷脂、葡萄糖、氨基酸利用度显著提高,同时还能利于脑细胞的蛋白质和基因合成,显著改善患者轻度认知障碍[18-19]。在动物实验中证实,该药物对化学物质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改善作用,该药物的毒性较低,同时还能促进人体脑细胞内的基因和蛋白质合成,从而使认知功能得到改善。奥拉西坦常用于治疗脑损伤引起的记忆障碍、智力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能显著改善记忆性障碍情况,促进记忆能力早期恢复[20]。
在轻度认知障碍的发展、发生过程中,炎性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是十分重要的机制,随着多项研究证实了炎性因子炎性反应和人体轻度认知障碍具有密切相关性,当人体炎性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则提示炎症因子在认知障碍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该疾病未提出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对于认知障碍而早期给予有效治疗十分必要,在实施治疗前,应给予有效诊断,从而明确类型,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多数患者伴有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容易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和家庭负担增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故此,需积极发现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寻找病理机制,为轻度认知障碍的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在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对炎性因子的致病机制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防治方式和致病因素,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提供新的思路,有效预防老年痴呆,保障患者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