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旺生 沈明海
(1.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 安徽芜湖 241000;2.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安徽芜湖 241000)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党的十八大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社会发展基础,是国家富强的标志,是现代群众的基本追求。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角度,学校体育要注重对学生体质、体能、心理锻炼与培养,适应现代化高强度、信息化等特点的工作需要,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精神。
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工作能力需要,个人生存与发展需要,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健的体魄等是新时代适应社会发展,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为此,学校体育要加强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法制观念,需加强规则教育、有氧运动、心肺功能锻炼、心理调节与适应等素质培养。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储备体能与基本素质,是学生走出校园健康生活的基础。增强学生体质是社会健康发展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是提高生产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必须高度重视增强学生体质的根本职责。
“教会、常练、勤赛”是学校体育教授运动技战术,增强学生体能的有效手段。做到“教会、常练、勤赛”师生必须具备健康理念,健康理念不仅是落实终身体育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养成自主锻炼身体习惯,不断增强体质的源动力。新时代国民健康的身体,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从健康视角,学校体育首要任务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健康理念,引导学生自觉锻炼,培养锻炼习惯,使之拥有健康的体质。学校体育要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知识与理论,使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落实增强国民素质和终身体育。
运动医学早在1930年左右已基本形成体系,是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防止运动损伤,帮助运动员受伤后,快速康复。“体育与健康”健康模块内容包含健康饮食,运动健康等知识,为充分发挥体育的治疗和康复作用,学校体育应加强健康模块教学,树立学生健康理念,传授体育预防、治疗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加强健康模块教学,促进学生了解运动医学。
新时代,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广泛应用,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多,高素质人群不断扩大,工作压力、竞争不断增加,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快速适应生活、生产环境。面对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面对现代工作对手的竞争,需要强大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不仅可增强体质,还可以起到调节心理,树立信心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要充分发挥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的功能[4]。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调节情绪和稳定心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世界观,健全的人格。学校体育活动要立足于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国家发生各种突发灾害时,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支援、抵抗灾害,他们顾全大局、甘于奉献、无私无畏,展现了高尚品德。为此推迟婚期,取消休假,为抢灾救灾英勇逆行。是逆行者高尚的品德,强大的心理,过硬的素质,使灾害化险为夷,取得最终胜利。学校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完善学生人格,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学校体育要立足体育学科特点,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勇敢、担当精神,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能在本职岗位上顾全大局、甘于奉献、无私无畏,为社会做贡献。
突然爆发灾难,倒逼社会公共治理的不断完善,也是对公民素质的检验。人员的转移,保障物资的发放,灾后重建的落实,都需要人民群众遵守公德、纪律,否则无法完成。
学校体育要加强规则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安规办事的习惯,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明确规则重要性,自觉遵守社会法规和公德。
培养运动能力是为了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方法,养成自觉锻炼习惯,促进终身体育,宗旨是增强体质[2]。新时代适应社会,面对竞争,面对困难,均需要强大心理和适应能力,需要大家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有序竞争。体育品德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纪律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规章制度,对维护社会规范、弘扬正能量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品德是体育核心素养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自尊自强,勇敢顽强、积极进取,主动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3]。弘扬正能量、勇于克服种种困难,是在适应环境,面对困难时必备的素质,也是各种抢灾救灾中所展的高贵品质。学校体育落实体育核心素养,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的培养,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开齐开足体育课程,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和阳光体育运动,抓好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增强疾病抵抗力,提高克服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加强健康模块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知识和健康意识,使其掌握健康知识与方法,养成健康习惯,自觉维护身心健康,远离疾病[4]。运动技能教学要侧重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增加有氧耐力的教学内容,良好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体育也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历史使命。我们既需要德才兼备专业的高水平运动员,也需要德才兼备的普通社会建设者。学校体育“育人”比“育体”更重要,健全的人格不仅能保证自己身心健康,也会促进他人健康,学校体育重在“育人”。
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以增强疾病抵抗力,在寸土寸金的现代化城市,办公室锻炼和居家锻炼,逐渐成为新时代居家和上班锻炼的主要方式。目前,此类研究还不够丰富,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大部分都是自发进行的,内容不一定适合,运动方法不够稳妥,运动量无法检测,运动的合理性、科学性无法保障[5]。随着抵抗传染性疾病的需要,体育在线教学井喷式出现,以体操类和武术类较多,是否合理还需验证。为了社会健康发展,人们健康成长,需要加强对居家体育的研究和探索,这也是体育课后作业检查、指导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