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芬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双溪口镇中学 湖南常德 415705)
我们全校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几年的勤工俭学活动,认为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既能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又能为学校增加一定的收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将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如何做到勤工俭学中育人与创收并举。
多年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我们学校的10多亩园地曾经承包给别人过,由承包人种植,先是蔬菜,后来被全部种上了橘树,这样学校就可以很省事地得到利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疏于管理,慢慢的,橘树老化,杂草也长出来了,眼看就快变成了荒地,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基地的效益和教育价值,2008年,学校积极遵照《绿色证书培训纲要》制定了劳动实践计划,收回了基地的承租权,规范化地进行基地管理,引水上山,决定一部分种植橘树,一部分种植蔬菜,制定校本培训课程,建立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立足于把育人效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不再光看经济效益。聘请王光芒、杨昌元等农艺师为指导教师领着学生在基地实习劳动,将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在实践中结合起来,效果相当不错。
10多亩的园地,全部用来种植橘树会很单调,学生也不能有很好的机会参加实地劳动,不能学到更多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学校也不能有季节性的收获,针对这一点,学校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留下了二十亩地的橘树林,并组织学生对橘树林除草、施肥,农艺师给学生上与橘树有关的病虫害防治的课,使橘园又焕然一新,果儿挂满枝头,毁掉了十来亩橘树林作为菜园,菜园根据需要种上季节性的蔬菜,冬季,我们以大白菜和萝卜为主菜,其他季节我们适时种过红薯、冬瓜、丝瓜、韭菜、黄豆、绿豆等植物,进行了这样的科学规划后,每年学校可以从中获利几万元,为解决贫困学生的入学费用添砖加瓦,成为了学校创收的主要来源。学校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学生也学到了不少的科学知识,如:在基地种植的恰当时机,我们结合学校自编的《劳动实践校本培训资料》对学生进行大白菜、冬瓜等蔬菜的种植培训,并有老师或农艺师带领学生到基地亲临实践,利用所学的知识亲自栽培,适时浇水、施肥直到获得丰收,学生全程参与实践。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学生实地练习,学生的劳动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劳动过的学生都感受到了运用知识的快乐,每次的劳技课是他们最喜欢和最盼望的,而且希望多上这样的课。
勤工俭学具有双重效益,即育人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好,对发挥勤工俭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上会出现了许多实际中的失误,要么只管盲目地搞,根据上级的要求,不切合实际,结果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既无经济效益也不能发挥育人的功能,要么极力追求经济效益,怎么赚钱怎么搞,结果钱是赚了一些,但是却将育人的功能置之脑后,甚至与育人功能相悖道。比如,学生在收获红薯时会装几个在自己的口袋里,出现偷窃行为,有些学校以勤工俭学为名变相收费,造成家校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勤工俭学得不偿失。而我们很好地把握好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将育人并举,让我们的劳动实践基地发挥出了最大作用,达到了预期的育人目的[1]。
由于我们的园地开挖面积过大,学生一时半会挖不过来,我们把任务分配到班,全校老师都分配到班,老师学生共同参与,我们让学生挖一部分,老师挖一部分,老师带领学生体验一下劳动的辛苦,有的学生不会挖地,老师教他们如何有秩序地操作。有一部分地我们是请挖机帮忙挖的,不许收取学生的费用来请挖机,学生在观看挖机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知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教师结合这样的现场,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鼓励学生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创造出更多现代化机器,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懂得了科学创造从劳动中来又为我们的劳动服务,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不怕吃苦的品质。
由于我们的劳动任务分到了班级,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劳动教育中,为了完成和达到一定的劳动任务,师生总是想方设法要赛过别的班,总是不甘落后,这样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比赛干,学生能互帮互助,体质强的帮弱的,男同学帮女同学,小组互帮,班级之间的互相帮助,教师帮学生,学生关心老师,人人互相帮扶,互相进步,促进了班级的和谐。通过劳动教育,加深了师生情谊,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以德立国和促进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要想不在集体中掉队,就要具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恒心,从而锻炼学生与困难做斗争的毅力,磨练意志,这也顺应了专家提出的磨难教育之说,为学生今后在人生中承受挫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大多在父母、长辈的呵护溺爱下成长,很少从事劳动锻炼,意志薄弱,感情脆弱。比如,我带领学生锄草的过程中,有个男生就不愿意吃苦,锄了几下草就开始喊累,还说没有钱的事不干,把他的白鞋子弄脏了之类的话。这个学生很明显缺乏劳动锻炼,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还体现出了一定的拜金主义思想,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一边示范劳动,一边鼓励他认真干,帮他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他认识到,赚钱不是劳动的唯一目的,要从小热爱劳动,从劳动中培养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我的带动下,他的思想有所转变,但要想让他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在学生品德养成教育和能力培养中开展适当的劳动锻炼,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2]。在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经常参与这样的活动,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
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项目,我们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有专人进行管理,我相信,我们会将自己的劳动教育进行到底。
总之,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把勤工俭学活动开展起来,坚持下去,并将它推向新的阶段,真正发挥基地的实际作用,做到育人与创收并举,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