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业电商的发展

2021-12-31 05:10:35
科学咨询 2021年16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电商

刘 敏

(江苏省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随着手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手机利用淘宝、抖音等电商和自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网络销售,也就是说农业电商已经开始在农村萌芽并快速发展起来。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的销售,快速提高了销量,避免了原来农村大量农产品积压卖不出去而导致的浪费现象,很大一部分农民做起了电商工作,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虽然农业电商近来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阻碍,怎样发现并去除农业电商发展中的障碍,为农民真正脱贫攻坚铺平道路,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电商概述

农业电商是指农民个体或农产品企业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结合互联网,在电商和各大媒体平台上发布农产品或农产品服务的销售信息,通过线上购买和支付,线下物流配送来完成交易的贸易活动。在农村农业电商还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但是电商操作简单易上手的特点,可以让农民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互通性,能切切实实帮助农民打开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实现快速可靠的交易。所以,农业电商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交易效率,这样就容易使资源得到整合,从而使农产品交易的发展更加顺畅[1][2]。

二、我国农业电商发展的背景

(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成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两大目标任务,而“三农”工作的成效恰恰反映了这两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三农”工作要求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要得到保障。而农业电商恰好能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困扰农村地区多年来的农产品积压问题,由于过去如果没有批发商进行采购,农产品再好也会堆积在地里坏掉造成浪费,但有了农业电商平台助推以后,销售市场得以打开,农民或消费者都能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来出售和购买农产品,自然也就促进了全面富裕的实现[3]。

(二)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国家财政部2020年6月发布了关于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资金要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农业电商工作;鼓励各地采取一些支持方式,比如贷款贴息、直接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措施,合理加快资金支持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支持资金应重点扶持农产品进城,同时兼顾工业品下乡。

(三)信息化及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我国互联网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农村移动网络渗透度很高,尤其是手机在农村几乎全民普及,随之而来的是网民数量、网店数量逐年增加,且物流配送体系也日趋完善,这些都是电商模式在农村大范围推广的基础。这能让线上消费者足不出户享受最直接的便利服务,进而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农业电商平台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为农业电商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我国农业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存在漏洞

虽然我国各地网络建设逐渐普及,但是在一些偏远或荒凉地域仍然存在网络覆盖不到的情况,有些地区信息化建设落后,网络速度慢,手机信号也不稳定,这就严重影响到农民快速、实时地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并展开贸易交流。因此,在网络不发达的农村进行电商活动是行不通的。但在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电商发展得却如火如荼,这会使不同地区间的农村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无法实现全民脱贫、共同富裕。

(二)农民缺乏电商知识及信息化技术

农民由于对电子商务及网络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互联网营销的意识不够,使得农业电商在农村初期发展进程较慢。主要原因是农村多数年轻人都进城务工或求学,留守的中老年人进行农产品的种植,这类人群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没有那么强,导致农业电商发展速度缓慢。再者,电子商务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运营管理、沟通联系、技术处理等操作,而农村电商人才的匮乏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农业电商的长效发展。

(三)农产品没有实现品牌化和标准化

在农村偏远地区,由于没有工业污染,属于天然种植,农产品从口感和营养方面来讲质量就有保障,而在这些地区因为当地经济相对落后,这些高质量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价格反而便宜,但由于传统销路有限,大量的农产品却卖不出去。这和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反差,而城市居民对偏远地区的绿色健康的农产品还是有很大需求的。所以,农村的优质农产品首先需要找到可靠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同时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最好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解决了这几个问题,面向城市的销路就打开了。

(四)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农业电商的实现,自然离不开物流活动的支持和配合。另外,由于农产品很多都是生鲜产品,由于这样的特性,整个物流过程更是对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某些偏远的山村,确实还会有交通建设不完善的现象,更不用说冷链物流,这给农产品运输带来了诸多困难,无法保证消费者能够得到新鲜的农副产品,甚至在运输过程中就已经腐坏。

四、我国农业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当重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等通讯技术加大对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争取达到县、镇、乡、村信号网络全覆盖。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当结合新的网络技术应用,以一些发达农村为试点,开发建设“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使“互联网+政务服务”能走向农村。另外,针对“三农”产品的特点,应积极开发适合的信息终端、APP或小程序等,方便农户实时获取相关信息。

(二)培养农村信息化及电子商务人才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计算机或手机等通讯手段,对广大农民进行在线教育,培训电子商务操作技能,以培养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必要时,政府部门可以安排专业人士定期到农村开展电子商务职业技能面对面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要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上,使培训具体化、实用化和专业化。另外,对已进行电商业务的农民,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帮助其解决。还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农民工及返乡,积极参与到农村电商的发展中。

(三)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走品牌化之路

新时期的中国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现代农产品需要有一种可以衡量的认证标准。因此,在农业发展中也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广泛应用的农产品生产与品质认证质量体系。这种体系需要细化到不同的农作物产品,农产品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如不仅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田、农产品都有各自的标准,农作物种植中各生长阶段、各种肥以及各种技术、法规也要有一套标准的体系。对农作物进行标准化种植及生产,结合建立农产品溯源查询平台,就可以保障所购农产品的食用安全,且有利于形成品牌,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

(四)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由于农村地区物流运输成本过高,对此,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以实现农村物流的集中收购与集中配送,方便为农民和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三农服务。其次,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可以与大的电商平台合作,方便终端消费者直接购买,并实现物流直达,这样既能节省物流成本,又能缩短农产品等待时间。最后,还需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应落实每一环节的操作,并规范冷链物流流程,规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同时加强对物流人员相关农副产品知识的普及,尽量避免存放不合理导致催熟这一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农副产品的质量。

五、结束语

由上可见,我国农业电商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与支持。农业电商确实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以来农副产品堆积的问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益,同时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为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必须正面面对目前电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下进行改进和完善。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与时代共同发展,针对出现的新需求不断创新适应,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电商下乡潮
机电信息(2015年28期)2015-02-27 15:57:42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