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梦兰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 重庆巫山 404707)
作文质量如何,基本上可以直接凸显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且在高考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夯实学生基础,教授学生相应的写作技巧。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如今高中语文作为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思维存在固化情况,过于注重措辞的华丽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创新能力,难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成绩。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作为教学方式,把实用性、创新性融入到作文教学中,不再被传统教学模式约束,构建良好的创作氛围和环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高中作文,不仅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学生文学修养的客观评价。在以往高中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在用词方面入手,指引学生利用大量的华丽词汇、语句,使作文看起来艺术性较强[1]。实际上,这样的作文徒有其表,缺乏深层次的寓意与情感。基于长远角度来讲,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有效培养学生文学修养,还会降低了作文教学实用性,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教师来讲,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容易出现固化思维,大大降低教学水平和质量。一方面,教师教学思维固化,容易出现经验主义问题,尤其是在作文教学方面,常常会对一套模板进行总结,指引学生模仿与套用,没有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大多是利用灌输式教学。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思维固化,会慢慢丧失掉对最新作文命题方向的感知,并且会忽略培养和塑造学生创新思维,进而导致学生写作思维固化。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在提升教学实用性时,教师应指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进行关注,且利用自己感兴趣、熟悉的素材,进行情感抒发。因为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所以对生活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写作时应用生活素材常常会更加得心应手。仿写,是写作的第一步骤,针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讲,虽然已经可以独立写作,但是写作手法、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名家写作方式进行模仿,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仿写活动[2]。例如,在讲解“雷雨”时,该篇课文属于教材中鲜有的话剧题材,为了能够指引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能力,要求学生对话剧格式进行模仿,做一次编剧,通过评比选出较为优秀的几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带给学生很多新的写作想法,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和教学实用性。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意识到写作实用性的重要意义。在作文开头、作文结尾,很多学生会融入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而影响到作文质量,这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体事例,使学生意识到实用性需要基于创新性。例如,在对写作技巧进行传授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把作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开头、正文、结尾,分部分、有针对性的开展写作训练,在开头鼓励学生利用多样的开头,促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开头形式,且反复进行练习。在写作时,开头质量保证后,才可以为后面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用性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材,利用想象,拓展学生写作思维,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锻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重要性,对写作内容进行优化,这里指的内容优化并不是非要利用最新素材,也可以把旧的素材新用,主要是保证使用方式科学合理,因此教师需要素材具体应用方式传授给学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写作素材,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对素材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先分类课文,把课文重新组合,转变成为易于理解的类型,如诗歌类、历史传记类、风景类、文学知识类等[3]。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尽管苦读多年烛之武还是没有得志,但是仍然在坚持,在垂暮之年,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其发挥了自己的价值。该素材,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应用在苦尽甘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写作中。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写作欲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心。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创新并不是任由学生凭空想象和胡编乱造,例如在写感恩题材作文时,教师要指引学生对事件的另一面进行思考,指引学生发挥自身的个性,创作出不一样的作文,对小人物故事进行积极挖掘,从多个层面入手,提升作文特色和新颖度。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注重实用性与创新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作为教学质量,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和创新能力。现如今,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把实用性、创新性融入到作文教学中,为学深构建良好的写作氛围,促使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创新和创作,最终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不断提升学生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