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结合亲情式关怀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及癌因性疲乏感的影响

2021-12-31 02:36汪娟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关怀亲情肺癌

汪娟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 重症医学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吸烟人数的增加,加之环境污染加重,使肺癌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我国已将该疾病归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症之一[1]。现阶段,临床通常选择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案,虽然手术安全系数有所提升,但患者术后常存在恐惧、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严重者甚至出现拒绝治疗等情况,影响疗效及生活质量[2-3]。随着医疗水平与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临床认为经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显著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同时改善其预后[3]。然而常规护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只注重对患者疾病的护理,临床护理质量并不理想。本研究采用心理护理结合亲情式关怀,以本院收治的80 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旨在分析其对患者希望水平及癌因性疲乏感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过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抽取80 例作为研究样本。最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纳入研究,将入选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1 组与研究2 组,各40 例,研究1 组男2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57.28±5.51)岁;TNM 分期:Ⅰ期25 例,Ⅱ期15 例;平均体质指数(23.75±1.69 )kg/m2;其中腺癌患者29 例,鳞癌患者11 例。研究2 组男23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57.36±5.43)岁;TNM 分期:Ⅰ期27 例,Ⅱ期13 例;平均体质指数(23.84±1.76 )kg/m2;其中腺癌患者26 例,鳞癌患者14 例。研究经过患者知情同意,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与中华医学会联合多部门制定的《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相符[4];(2) 无手术和化疗治疗禁忌症,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3) 病患神志清晰,无意识障碍,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5) 患者的预计生存期在6 个月以上;(6) 病历资料完整,中途未退出者。

排除标准:(1) 合并其他肺部疾病;(2) 存在先天性的呼吸道或肺部组织畸形;(3) 存在血液系统障碍;(4)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5)意识不清、沟通表达能力存在障碍;(6) 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研究1 组给予心理护理结合亲情式关怀,具体方式如下:(1) 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大多数患者对肺癌了解程度较少,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深入了解,使患者能够积极进行治疗。(2) 医疗氛围: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提供良好医疗氛围,在护理过程中耐心为患者讲解相关内容,解答患者疑惑,同时在面对患者过程中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使患者能够感受到热情和温暖。(3) 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后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放弃治疗的想法,护理人员要注重倾听患者想法,使患者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达到一定情绪缓解作用。(4)亲情式关怀:①全方面的人文关怀:从患者住院时开始,在面对患者时全程微笑服务,时刻听取患者的意见,可适当采纳患者的要求调整病房的装饰。接近患者时保证自身干净整洁,尽量避免身上占有消毒水的味道,以免刺激患者。②专业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护理人员均进行过专业的心理培训,除了在与患者沟通时及时为患者开导,也可以通过关注患者的面部表情和日常行为分析患者对哪些东西比较敏感,然后制定专业的方案帮助患者逐渐克服。③家庭干预:对于因疾病而焦虑率的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应当与家属说明病情情况,嘱咐患者日常要积极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才有利于病情恢复。

研究2 组给予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讲解围手术期和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加强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床上和下床活动。加强患者化疗期间的皮肤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化疗反应,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

1.3 观察指标

(1) 护理前、护理后两周进行希望水平评分调查,采用Herth 希望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测评,表中包括积极态度、行为态度、亲密关系三个维度,各项满分48 分,分数越高希望水平越高[5]。

(2) 分析两组癌因性疲乏评分(PFS-R)[6]:该量表包括4 个维度,即认知、躯体感觉、行为、情感等,最高40 分,分值与疲乏程度呈正比。

(3) 护理前后测评两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其中HAMD:满分不超过8 分正常,8 ~20 分轻度抑郁,21 ~35 分中度抑郁,超出35分严重抑郁;HAMA:满分低于7 分正常,7 ~14 分轻度焦虑,15 ~29 分中度焦虑,超出29 分严重焦虑[7]。

(4) 生活质量: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 对于护理前后进行评价[8]。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等8 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各维度信度系数为0.7206 ~0.8694。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 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希望水平的对比

护理前研究对象的希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希望水平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1 组希望水平高于研究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希望水平的对比(± s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desire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score)

表1 两组希望水平的对比(± s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desire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score)

组别 例数 积极态度评分 行为态度评分 亲密关系评分 总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1 组 40 26.57±3.14 40.12±1.69 28.19±3.52 38.45±1.32 27.14±3.50 41.25±1.03 30.45±2.72 40.57±1.14研究2 组 40 27.02±3.56 35.88±2.41 28.36±3.49 31.49±2.68 27.65±3.29 36.78±1.91 30.02±2.69 37.03±1.69 t 0.614 9.335 0.222 15.099 0.688 13.350 0.728 11.25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对比

在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1 组HAMA和HAMD 评分均低于研究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对比(± s ,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egative emo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s ,score)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对比(± s ,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egative emo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s ,score)

组别 例数 HAMA 评分 HAMD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t P研究1 组 40 21.78±3.25 11.94±1.03 6.301 <0.05 25.06±3.47 14.58±1.22 8.217 <0.05研究2 组 40 21.55±3.10 16.37±2.44 16.168 <0.05 25.23±3.15 20.91±2.03 16.677 <0.05 t 0.433 5.214 0.433 5.214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FS-R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PFS-R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FS-R 均较前均有所好转,组间对比发现研究1 组PFS-R 评分明显低于研究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FS-R 评分比较(± s ,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FS-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 s ,score)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FS-R 评分比较(± s ,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FS-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 s ,score)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①P <0.05。

阶段 例数 认知评分 躯体感觉评分 行为评分 情感评分 总分护理前研究1 组 40 8.95±0.56 11.98±0.22 6.84±0.35 5.81±0.24 30.27±3.77研究2 组 40 8.92±0.53 11.94±0.40 6.81±0.31 5.72±0.22 30.52±3.61 t 0.672 0.254 0.159 0.573 0.482 P>0.05 >0.05 >0.05 >0.05 >0.05护理后研究1 组 40 3.68±0.43① 3.64±0.34① 2.52±0.22① 2.15±0.11① 10.28±1.63①研究2 组 40 4.36±0.31① 6.13±0.21① 3.24±0.12① 2.71±0.33① 15.79±1.44①t 7.154 6.177 10.601 25.608 9.840 P<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研究1 组和研究2 组SF-36 评分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1 组高于研究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s ,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 s ,score)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s ,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 s ,score)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①P <0.05。

阶段 例数 生理功能评分 躯体疼痛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精神健康评分 情感职能评分 活力评分 总体健康评分护理前研究1 组 40 56.32±5.61 47.27±4.57 34.29±3.63 51.19±5.63 47.07±4.37 40.71±4.63 41.13±4.36研究2 组 40 56.21±5.58 47.67±4.46 34.37±3.57 51.24±5.71 47.13±4.29 40.79±3.57 41.16±4.28 t 0.317 0.074 0.312 1.166 0.317 0.074 0.31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护理后研究1 组 40 80.23±8.12① 72.19±2.63① 44.98±4.25① 76.25±7.64① 69.58±6.23① 70.05±7.22① 78.31±7.52①研究2 组 40 59.63±5.14① 52.37±5.38① 41.16±4.73① 57.28±5.36① 55.25±5.27① 46.89±4.52① 48.96±4.37①t 6.706 6.393 8.079 11.870 6.250 8.200 3.63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目前肺癌在男性罹患恶性肿瘤的首位疾病,在女性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则占据第二位,相关数据统计[9],全球每年新增肺癌患者可达到120 万人,死亡110 万人,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随着多年的临床研究更证实肺癌的发生与长期大量吸烟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环境、电离辐射和遗传等因素也是造成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10]。目前,手术治疗是肺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由于患者术后机体损伤、昂贵的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对手术效果的担心,易诱发心理应激,患者在术后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引发抑郁症,增加治疗效果的不稳定性,生活质量下降[11]。思考这与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以及患者对自身疾病预后的担忧有关;但也从另一层面反映出,临床针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可能在心理护理上投入不足。因此,加强此类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缓解其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对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护理干预不仅强调要重视患者的生理舒适度,还强调对患者心理舒适度的调节。

常规护理中虽不乏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关注,但仍存在干预力度不够的问题。心理护理作为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措施,已有研究证实其在患者病情康复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1 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研究2 组,且研究1 组HAMD、HAMA 评分均低于研究2 组(P<0.05),说明采取心理护理结合亲情式关怀护理后,可显著改善希望水平及负性情绪,其原因主要由于心理学的应用位临床护理提供可循依据,其强调在护理中需重视患者的负性情绪并予以辨别,根据不同情绪提供相应的疏导,赢得患者信任与依赖,愿意主动倾诉,发泄内心不良情绪,拉近护患距离,积极配合意义了护理工作,进而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亲情式关怀可以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护士护理过程中将患者视为家人,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增加患者安全感,从而改善焦虑心理;亲情式关怀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亲情护理服务,以此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12]。文中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PFS-R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FS-R 均较前均有所好转,组间对比发现研究1 组PFS-R 评分明显低于研究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发现,癌因性疲乏主要是指由癌症及其相关治疗引发的患者长时间痛苦、紧张而生成的一系列主观感觉,例如活动无耐力、虚弱乏力、动力欲望减少、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其与正常人群疲乏感不同,其与劳累程度无明显相关性,难以通过休息、睡眠缓解,患者从心理、精神、情绪等方面收到较大的影响[13]。而本文通过心理护理结合亲情式关怀护理护理后使患者的PFS-R 评分明显下降,癌因性疲乏得到有效改善;研究中通过全方面的人文关怀,可以让患者感到被重视的感觉,有利于提高患者信任感、依从性;通过专业的心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更确切、全面的了解患者心中所想,以制定更有效的护理方案;通过家庭干预促使家属与医护人员一起帮助患者摆脱焦虑情绪,有助于满足其安全、爱与归属感等,从而改善癌因性疲乏感[14]。生活质量评分是综合评估患者身心状态及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的关键指标。本研究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1 组高于研究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该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由于通过联合家属施护的方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其主要护理原理在于通过亲情的温暖,调动了患者共情,使患者感受到亲情力量的支撑,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独”,自己不再是“家庭的拖累”,进而从内心层面打开患者心结,让患者重新接纳自我,最终实现情感解放,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15]。家属情感支持法强调施护的主体为患者家属,但本文认为,在开展具体工作前,护理人员还是需要加强对患者家属沟通技巧的简单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有效、高效的沟通。

综上所述,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结合亲情式关怀护理后,可显著改善希望水平及癌因性疲乏感,改善负性情绪,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例如选取的样本总数不多,研究方向仅集中于肺癌根治术患者,且研究时间不长,未观测两组远期随访指标,难以论证心理护理结合亲情式关怀护理模式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这些还需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得到完善。

猜你喜欢
关怀亲情肺癌
亲情的滋味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最是亲情“回娘家”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亲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