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度专业融合的多维一体供电可靠性管理研究

2021-12-31 01:19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苏毅方李小龙
电力设备管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可靠性管控供电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赵 深 苏毅方 俞 伟 李小龙 余 畅

当前设备管理部作为供电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主要任务仍然是发挥“上传下达”、监督敦促、考核评价等作用,整体工作的管控、协同难度较大,与多部门沟通效率较低。对于发展、营销等专业管理部门目前只提出了较为粗略的管理责任要求,尚未将时户数指标进行分配和考核,因此,无法保证专业管理要求的充分落实[1]。同时,人员数量、能力、精力限制,作业力量也存在不足,跨专业协同效率和管控力度有待提升。

1 国内外先进实践分析

1.1 先进实践

通过调研国内外供电可靠性管理先进企业,发现以下规律:

目标管理方面,预算式时户数管控是国内电网企业普遍应用的管控手段。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按照多个维度对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进行细分,精确管控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国网合肥供电公司依托电网数字化融通平台,将可靠性管理从市公司层面逐级贯穿至市县配网的末端单元;专业管理方面,中压配电网发展建设水平是影响整个区域配电网水平的关键所在。中压配电网供电模式越先进,区域配电网的可靠性及运行经济性整体水平越突出。香港、东京配电网配电建设模式具有较强代表性,具有联络水平高、负荷转供能力强特点。

部门协同方面,管理职能集约是提高协同效率的重要途径。香港中华电力通过设立资产管理部,提高配网资产管理效率效益。南网深圳供电局通过设立配网管理部,提高配网运营效率;评价考核方面,加强考核可以作为可靠性精益求精的抓手。上海公司高度重视可靠性考核,按照“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原则,完善供电可靠性提升工作考核办法,考核至各部门、各专业、各环节、各项任务,做到“责任到人,考核到‘点’”。

1.2 思考借鉴

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建议从以下方面发力:拓展供电可靠性管理深度。供电可靠性管理不是某个部门或企业的单一责任,需要不断加强部门协同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强化外破等外因导致的停电管控。发挥集体企业、产业单位力量,提高带电作业等专业技术能力;用好数字化管理工具。在推动配网基础建设、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充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推动供电可靠性全过程可视化、智能化管控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推动管理职能集约。对配网资产从规划设计到运维检修、退役复用进行全过程集约管控,有力保障供电可靠性管理理念在全专业管理环节的深入落实,从而提高配网建设水平和抢修效率,提升供电可靠性水平和效益。

2 高度专业融合的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

2.1 基于区域禀赋差异性开展全目标协同控制

2.1.1 供电可靠性指标差异化分配

按照“刚性约束、柔性引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创新可靠性目标差异化分配模式:基于各单位可靠性指标承载能力,建立结果导向的可靠性多因素目标分配模型,进行“自上而下”的目标刚性分配;通过“企业+用户”全视角的可靠性目标预测方法,进行“自下而上”的目标柔性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基于用户差别的目标规划,逐步过渡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可靠性与经济性并重”的可靠性目标管理模式。

可靠性多因素目标分配模型。借鉴碳排放权分配的理念和方法,基于数据基础、模型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基于多因素影响的供电可靠性目标差异化分配模型,作为供电可靠性目标的刚性基准线。综合考虑历史水平、网架水平、设备体量、地理特征、预算约束、城市特点等内外部因素,设定人口、经济、历史排放等因素作为分配变量,将成长因子和效率因子作为公平影响因子,科学制定各级供电可靠性目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Ec代表c 市公司分配到的时户数,Es代表全省分配到的时户数;φ 为调整因子,保证配额总额等于全省总额(即当∑Ec>Es时,需要给每个市公司分配到的时户数乘以一个总量调整因子,φ=Es/∑Ec。);Pic代表c 市公司第i 个影响分配的变量值,Pis代表省公司该变量的值。Ai代表该市第i 个变量的权重系数,∑Ai=1;Mjc代表c 市第j 种调整因子的值,Mjs代表本省第j 种调整因子的值,Bj代表该市第j 个因子的权重系数,∑Bj=1。

“企业+用户”全视角可靠性目标预测。随着可靠性相关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智能算法的发展,研究从兼顾内部管理要求和用户用电需求的视角进行可靠性目标预测的路径,构建基于净效益最大化的供电可靠性目标优化规划模型,作为可靠性精益化提升工具。面向用户的供电可靠性目标规划,关键是对用户重要性进行评价,包括不同类型用户重要性评价和不同区域用户重要性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用户重要性评价,依据专家评价法对停电造成各类用户的社会影响进行社会重要性判断,依据各类用户的单位停电损失差异进行经济重要性评价。针对不同区域用户重要性评价,采用分区域规划的思想,对研究地区进行供电可靠性目标规划,以体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用户重要程度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2.1.2 全面协同的预算式时户数管控

一方面,科学测算当期时户数管控目标,调整停电计划。从网架结构、设备质量、调控运行、历史故障水平等角度,科学开展当期项目的时户数影响预测,合理设置当期供电可靠性控制目标,协调停电计划安排;另一方面,建立时户数预控机制。实行30及以上时户数计划施工方案审查机制,以“能转必转、能带不停、先算后停、一停多用”为原则,联合供电所、带电作业项目部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审核。明确停电施工过程重要节点和“五个零时差”控制要求,指导生产检修计划有序开展。

2.2 以供电可靠性管理为主线开展全业务融合贯通

加强横向专业协同。围绕网架结构、设备质量、作业能力、精益管理、外破管控等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明确可靠性管理与专业管理融合节点,以及跨专业协同管理要求。在优化网架结构设计方面,规划部门需加强与城市规划、道路规划等政府相关部门联动,及与调控、运检、营销等企业内部部门协同,在满足投资约束条件下,实现网架规划科学可靠。在设备质量管理方面,物资部门需加强与设备生产、设计企业联动,推动生产更安全的设备;加强与设备管理部门协同,深化设备运行结果和供应商绩效结果的应用。

加强纵向业务贯通。建立“供服中心-总指挥长”两级指挥工作机制,深化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日常运营,落实重大应急事件落实“总指挥长”制度,提高协同运转效率。依托“两系统一平台”,构建工单驱动业务模式,横向贯通各专业,纵向穿透到基层,推动配网业务模式由“周期+计划”的一刀切模式向“问题+任务”模式转变。建立“规划方案细化到网格、设计标准差异化到网格、建设项目落地到网格、运维工作固化到网格、故障抢修明确到网格、客户服务分解到网格、物资储备精确到网格”的供电可靠性网格化管理机制[2]。

2.3 基于“两系统一平台”开展全流程智慧管理

2.3.1 深化专业管理信息化支撑

以供电服务指挥系统信息数据为核心支撑,加强配网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抢修、服务、物资等核心业务环节的信息化支撑,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支撑供电可靠性精益管控,促进供电可靠性提升。

其中,在规划环节,对网架结构、装备水平、运行水平等三大类供电可靠性评估问题清单进行各级审核,导入供指系统,加强项目成效分析管控。在设计环节,开展项目管理、项目优选、项目评审,确保项目科学合理;在建设环节,加强工程建设信息、工程监理信息和计划信息的流转管控,按预设时间期限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在运维环节,开展运维计划、巡视轨迹、缺陷信息的流转管控,由运维人员根据差异化巡视需要及系统定级巡视建议,开展设备巡视,并自动记录巡视轨迹,对于发现的缺陷及时录入系统,注明消缺计划及时限,督促缺陷按时闭环。

在抢修环节,开展故障信息和运检类95598工单派发的流转管控,在中低压故障发生后自动通报故障报文,辅助运检、调度决策。针对运检类95598工单,秒级下派工单至相应供电所站,自动生成故障停电通知短信,一经供指人员审核即发送用户;在服务环节,开展业扩流程、停电信息、用电检查的智能管控,实现用户不停电接入率100%、用户停送电情况一清二楚、用电检查管控自动评价;在物资环节,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售后服务情况等因素对供应商进行评分,故障、缺陷、设备质量问题也同步推送至PMS 系统,辅助优质设备供应商的科学筛选。

2.3.2 加强过程智能监测与预警

首先,完善可靠性后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高度融合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业务逻辑,综合考虑城市、城镇、乡村配电网供区类型和供电可靠性差异化要求,从供电可靠性目标完成情况、供电可靠性过程评价、专业管理、供电可靠性投资效率等维度,构建供电可靠性后评价指标体系,其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别如下:

供电可靠性目标完成情况/供电可靠率、预安排停电指标完成情况、故障停电指标完成情况;供电可靠性管理过程评价指标/时户数预算准确率、“五个零时差”执行到位率等;专业管理指标/网架类:中压配电网结构标准化率、中压线路目标网架实现率、中压线路分段合理率、中压线路站间联络率、环网化率、无效联络率、单辐射率、母线N-1通过率、变电站全停转率、中压线路N-1通过率、中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中压线路大分支线比例。设备类:平均单条线路配变装接容量、高损耗配变比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电缆化率。综合类:中压线路重过载比例、配变重过载率、线损合格率/供电可靠性投资效率指标/项目问题清单对应率、负荷预测准确度、规划响应度、可研规模准确度、可研投资估算准确度、可研评审批复通过率、10kV线路投产率、配变容量投产率、工程验收合格率、配网问题解决率。

然后进行数据监测与及时预警。分析确定各指标数据的阈值界限,利用供电服务指挥平台进行数据监测分析,发现指标异常及薄弱环节,及时预警并监督整改,完成“发现-预警-整改-反馈-核查-评价”的可靠性指标管理全过程监督闭环管控。

强化评价结果反馈应用。基于供电可靠性管理评价指标,细化供电可靠性数据在各专业管理环节的应用场景和要求,实现专业管理数据驱动、事前管控、精准治理。

2.4 基于全员透明化考核开展全方位尽职履责

开展供电可靠性目标全员考核:开展基于全员参与的目标分解。从停电类型出发,追溯该类停电业务链条上的相关管理主体及相对责任,进行供电可靠性责任划分,推动供电可靠性目标分配到部门、到班组、到人,明确全员供电可靠性目标和责任,实现供电可靠性目标颗粒化;建立透明化考核机制。对供电可靠性管理行为产生的信息化痕迹进行采集,考核各专业对供电可靠性管理要求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公示供电可靠性指标完成度并监督整改。基于全员参与的供电可靠性考核目标分配数据,研究自然灾害、外破、用户设备等责任划分困难的停电责任归属问题,实现全员、全专业、全类型供电可靠性责任考核。

建立供电可靠性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运检部、供服中心、营业部(供电所)”三级投诉管控体系,加强重复停电、重要停电管控。构建说清楚制度和责任追溯机制,两个月内公变再次发生停电的计划工作、再次发生主线跳闸接地的故障、发生频繁停电属实投诉等问题必须到运检部说清楚,并严格考核到人。同时,将供电可靠性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企业负责人绩效挂钩,如重要用户重复停电的否A原则[3]。实施“月初指标分解、每周穿透分析、定期投诉约谈、最终绩效考核”四项评价考核机制,从严投诉考核。

猜你喜欢
可靠性管控供电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超高层建筑供电分析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战洪魔保供电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山西直供电折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