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其鹏 杨宝戈 王瑞良 张倩
(1 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1;2 郯城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100)
山东省郯城县是“中国银杏之乡”,银杏种植面积达1.47万hm2,但林下空闲地利用率不高。笔者为筛选适宜的培养料配方,采用当地丰富的稻草、玉米秸秆、稻壳,按不同混合比例进行银杏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比较试验,为推广银杏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提供技术支撑。
试验时间为2020年9月—2021年4月冬春季。试验地设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银杏林,银杏树行距4 m,郁闭度0.3~0.5。
供试大球盖菇菌株为兴农一号原种,购自河南金隆菇业有限公司。
试验设4个培养料配方,配方1:晒干稻草100%;配方2:稻草60%,稻壳40%;配方3:晒干玉米秸秆100%;配方4:玉米秸秆60%,稻壳40%。以上配方培养料含水量为70%~75%。
小区面积20 m2,每个配方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4.1 原料处理
稻草、玉米秸秆先粉碎成长度3~4 cm的碎片,原料按照配方混合均匀,然后用1%石灰水浸泡3~5 d,捞出后自然沥水1 d,使其含水量为70%~75%。
1.4.2 整地、作畦铺料
先清除银杏林间杂草和枯枝,然后用旋耕机旋松耙平土壤,按照畦宽70 cm,沟宽30 cm铺料。每个银杏树行间铺4畦,铺料厚度为20 cm。
1.4.3 播种及采收
2020年9月14 日播种。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块,在畦两侧采用品字形穴播法,间距10 cm播种一穴,然后在料面上覆土3 cm。播种后喷水,使土壤湿润,然后在畦面上覆盖2 cm厚的稻草保湿。其他管理同常规。当子实体菌褶尚未破裂或刚破裂时采收(图1)。
图1 大球盖菇子实体
记录各配方的菌丝长势、发菌时间、现蕾用时、现蕾数、菇蕾性状、菌柄长、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产量等指标,计算生物学效率。采用盐酸水解法测定子实体氨基酸总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子实体粗蛋白质量分数。
试验数据用DPS软件进行LSD方差分析。
由表1可知,配方4菌丝长势强,菌丝粗壮洁白,整齐度好;配方2和配方3菌丝长势较强;配方1菌丝长势一般,菌丝较细,整齐度差。4个配方的发菌时间差异较大,配方4发菌时间最短,为35.8 d;配方2和配方3相差不大,分别为44.5 d和45.3 d;配方1发菌时间最长,为49.2 d。
表1 供试配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4个配方发菌后现蕾时间接近,配方4现蕾最快,为7.4 d,配方1最慢,为10.1 d。现蕾数,4个配方差别较大,配方4现蕾数最多,为240.3个,配方1现蕾数最少,为142.5个,两者相差97.8个。配方2和配方3现蕾数相差不大,分别为180.1个和166.6个。从现蕾质量上看,配方2和配方4的菇蕾粗壮,配方1和配方3的菇蕾细弱。
表2 供试配方大球盖菇现蕾情况
由表3可知,配方4平均产量最高,为3.88 kg/m2,配方1平均产量最低,为2.49 kg/m2,4个配方的大球盖菇平均产量差异极显著。从生物学效率来看,4个配方差异极显著,配方4最高,为48.53%,配方2次之,为37.33%,配方3为32.81%,配方1最低,为31.17%。
表3 供试配方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
由表4可知,单一原料栽培的大球盖菇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小于混合原料。配方4的大球盖菇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均优于其他3个配方,整齐度也较好,适宜作为林下大球盖菇的培养料配方;配方1和配方3由单一原料组成,大球盖菇子实体生长受影响,整齐度差。
表4 供试配方大球盖菇子实体经济性状
由表5可知,4个配方大球盖菇子实体蛋白质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配方4的子实体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为31.14%,分别是配方1和配方3的109%和106%;其次为配方2,子实体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0.51%。4个配方大球盖菇子实体氨基酸总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配方4最高,为24.37%,其次为配方2,为22.52%,单一原料的配方3和配方1较低,分别为21.33%和20.86%。总体来看,混合原料培养料栽培的子实体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氨基酸总质量分数高于单一原料,这可能与混合原料营养和氧气供给充足有关。
表5 供试配方大球盖菇菌子实体蛋白质和氨基酸质量分数
试验结果,配方4培养料养分较为丰富,菌丝生长快而粗壮,出菇早,产量高,子实体蛋白质和氨基酸总质量分数高,适宜作为银杏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培养料配方。配方1仅为稻草,养分供应不足,菌丝生长较弱,出菇慢,产量低,不适宜作为银杏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配方。试验仅筛选出玉米秸秆加稻壳的最佳配方,但培养料孔隙度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还有待下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