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园套种羊肚菌技术

2021-12-31 01:26:02王静之徐艳党芳志王玲毛仪楠
食用菌 2021年6期
关键词:子囊原基羊肚

王静之 徐艳 党芳志 王玲 毛仪楠

(1 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 商洛 726000;2 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陕西 商洛 726000)

羊肚菌Morchella是世界上公认的珍稀食药用菌[1],几乎遍布我国各个省区[2]。我国关于羊肚菌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人工栽培羊肚菌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3-4]。2000年四川省林业科学院首次采用添加外营养技术[5],成功实现室外人工栽培羊肚菌;2006年川渝一带初步实现人工大田栽培羊肚菌,至此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面积逐年增加[6]。

商洛市环境气候适宜,又毗邻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等,较早开始人工栽培羊肚菌,并不断优化和创新羊肚菌人工大田栽培技术。2015年以来,商洛市商南县富水镇、城关镇捉马沟村、皂角铺村,洛南县寺耳镇、保安镇,商州区杨斜镇、麻街镇,柞水县下梁镇,山阳县小河口镇等地在生产中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羊肚菌设施化栽培技术,即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或塑料小拱棚栽培羊肚菌,羊肚菌的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商洛市是猕猴桃的适生区之一。近年来,在陕西省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战略的影响下,猕猴桃种植面积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每年11月底至翌年3月中旬,猕猴桃处于休眠期,同时也是羊肚菌栽培的最佳时期。因此,在猕猴桃园采用小拱棚栽培模式套种羊肚菌,不仅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利用猕猴桃园中的水泥桩、铁丝网搭建遮阳棚,又降低栽培羊肚菌成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猕猴桃园套种羊肚菌每667 m2产量达200 kg,每667 m2节约成本3 000元左右,纯利润可达1.5万元/667 m2,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该技术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菌种制备

1.1 母种制备

应从有资质的机构购买六妹、七妹系列羊肚菌菌株,也可采用组织分离法制备母种,但需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确保出菇后方可应用于生产。

1.2 原种、栽培种制备

1.2.1 原种、栽培种配方

配方1:杂木屑48%,小麦40%,腐殖质土10%,生石灰2%。料含水量60%。配方2:杂木屑25%,小麦32%,棉籽壳30%,腐殖质土10%,生石灰2%,石膏1%。料含水量60%。

1.2.2 原种、栽培种制作

按照配方称取原辅料,小麦加1%生石灰提前水煮或浸泡至无白芯,木屑、棉籽壳提前1 d预湿。原辅料搅拌均匀后撒入生石灰、石膏粉,充分拌匀至含水量60%左右后装袋(瓶)。原种、栽培种采用(14~15)cm×(28~30)cm的聚乙烯(聚丙烯)菌种袋或750 mL菌种瓶,每袋(瓶)装料550~650 g。高压灭菌,温度121℃,维持2~3 h,待袋温降至20℃以下接种,固体菌种接种量为20~30 g/袋(瓶)。

接种后移至培养室发菌,前期培养温度为18~20℃,少通风或不通风;中期逐渐增加通风量;后期培养温度为16~18℃,早晚通风。接种后培养20~25 d菌丝可长满菌袋(瓶),满袋(瓶)7 d后可用于扩种或栽培。

2 制种和栽培时间安排

8月中旬制备原种,9月中旬—10月上旬制备栽培种,11月下旬—12月上旬播种。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猕猴桃园预处理

清理猕猴桃园地面杂草、石块等,按照100 kg/667 m2的用量提前3 d在地面撒生石灰后翻耕、平地。然后在4 m宽的树行间,距猕猴桃树70 cm处,用生石灰划线并作2个宽1~1.2 m,高10 cm,间距30 cm的畦。

3.2 播种

采用沟播法播种,按照畦面走向,依次开挖3~4行深5 cm左右的小沟。将菌种掰成1.5 cm3大小的菌种块,用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预湿至含水量65%,拌匀后均匀撒入沟内。土壤墒情较差时,应沟内浇水,水下渗后播种并覆土1~2 cm,用种量400~500袋(瓶)/667 m2,盖住菌种块(图1、图2),整平畦面,覆盖黑色地膜。

图1 沟内播种

图2 播种后覆土

3.3 搭建小拱棚

在畦间距中以S形布微喷水带,两侧畦面均能喷水。用竹片(竹竿)、透明塑料膜在畦上搭建高0.5 m的小拱棚(图3),加盖遮阳网并固定。

图3 长满菌丝的畦面

3.4 菌丝生长期管理

覆土48~72 h内,浇水至覆土层湿透,促进菌丝萌发生长。保持近地面温度0~22℃,土壤湿度保持在55%~60%。2~3 d菌种块萌发,菌丝长出土面。

播种后21~28 d,若畦面长杂草,须将杂草清除干净,并要保持羊肚菌原基分化前15 d棚内无杂草(如果在羊肚菌原基分化后再除草将会损伤幼菇)。

3.5 添加营养袋

营养袋配方:小麦58%,杂木屑20%,棉籽壳10%,腐殖质土10%,生石灰1%,石膏1%,料含水量60%。按照配方配料,采用15 cm×30 cm聚丙烯高压袋,每袋装料500 g左右,高压灭菌后冷却备用。

播种10~15 d后菌丝长满畦面,畦面产生大量白色分生孢子,此时需补充有机营养物,促使羊肚菌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揭开草帘或地膜(图3、图4),将制作好的营养袋用刀片开长形口,或用三排钉板(直径0.3 cm钉子制成)在袋面打孔,然后将开口面紧扣畦面,最后盖上草帘或地膜。放置营养袋密度为2 800~3 000袋/667 m2。

图4 放置营养袋

3.6 催菇

翌年2月下旬,当气温稳定至6~10℃时,依靠园内水泥柱、铁丝网将遮阳网用绳子固定在铁丝网下方,四周自然下垂,底部固定,搭建高1.8~2.0 m的遮阳棚(图5)。撤掉小拱棚遮阳网,揭开小拱棚和地膜,喷出菇水,在3~5 d内将畦面湿度调节到80%左右,重新覆地膜,依靠营养袋高度,使地膜与畦面保持一定距离,最后盖上小拱棚和遮阳网,保持空间相对湿度80%~85%,促进原基形成。

图5 搭建好的遮阳棚

3.7 出菇管理

原基形成后撤掉地膜,保持棚内温度12~16℃,畦面湿度85%~90%,空间相对湿度80%~85%,这期间少量喷水,每天1~2次。10 d左右可见原基分化形成顶部黑色、下部灰白色的针状子实体。子实体长大后维持温湿度,加强通风,增加喷水量,高温期间勿喷水,7~12 d子实体即可成熟(图6)。

图6 出菇

3.8 采收

当羊肚菌子实体达到生理成熟时,根据出菇情况,按照“宁早勿晚、密早疏晚”的原则采收羊肚菌。采收羊肚菌时用锋利的小刀在近地面处沿水平方向切割。

3.9 清理猕猴桃园

羊肚菌采收结束后卸下遮阳网,整理竹片、农膜、微喷带等。卸下遮阳网时切勿用力拖拽,以免伤到猕猴桃树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清理地面残留菌柄、杂草等,最后平整地面,恢复原样。

4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4.1 常见病害

4.1.1 子实体软腐[7]

成片子实体菌柄腐烂、子囊果倒伏,有传染性(图7)。

图7 子实体软腐

4.1.2 子实体变红

子囊果停止发育,不变软,不倒伏,通体泛红,有传染性(图8)。

图8 子实体变红

4.1.3 真菌性病害

子囊果菌盖顶部、菌盖、菌柄处有白色侵染状菌丝体,有传染性,造成子囊果畸形(图9),失去商品价值,被侵染子囊果不可食用。

图9 真菌侵染后的子实体

防治措施:发生病害后应提高警惕,及时应对,降低棚内温度、湿度,停止浇水,加强通风等。同时去除感染的子囊果,并在该区域覆盖生石灰,防止病菌扩散。

4.2 虫害

4.2.1 蛞蝓

咬食营养袋、原基、子实体,造成菌丝退菌,子实体破洞(图10),同时受伤害处诱发感染霉菌和细菌。蛞蝓常在夜间22:00左右或阴雨天活动,可采用人工捕捉或在蛞蝓躲藏地撒四聚乙醛颗粒剂、生石灰粉或5%食盐水驱杀。

图10 蛞蝓咬食后的子实体

4.2.2 跳虫

播种后啃食菌种块,咬食菌丝体、营养袋、原基、子实体(图11、图12),在子囊果表面和内部啃食,造成菌种不萌发、菌丝退菌、子实体破损,同时加剧病害感染,大量发生时造成栽培失败,应高度重视。防治措施主要为做好前期土壤预处理,及时清除菇柄,出现跳虫时可采用糖醋液或清水诱杀、150~200倍除虫菊酯或苦楝制剂喷洒畦面防治。

图11 跳虫咬食后的子实体

图12 跳虫钻进营养袋

4.2.3 菇蚊/蝇(图13、图14)

主要危害为幼虫,在泥土中、菇柄下滋生,取食菌丝体和子囊果。被为害的菌丝迅速消退,子实体发黄、枯萎或腐烂,可引起子囊果破损,病虫害交叉感染。防治措施为清除菇棚周围垃圾,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污染。播种前用0.7%苦楝素乳油500倍溶液喷洒地面;成虫可采用黄色沾虫板、黑光灯捕杀。

图13 子实体基部泥土中的蚊/蝇幼虫

图14 菌柄上的菌蚊成虫

猜你喜欢
子囊原基羊肚
红心曲来源Thermoascus aurantiacus QH-1 的生长代谢特征
羊肚菌“飞天记”
军事文摘(2023年18期)2023-10-31 08:10:18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粗糙脉孢菌7种子囊型归类教学探究
遗传(2019年11期)2019-11-28 12:03:42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翅原基生长分化的影响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
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