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虎
摘要:水工环地质勘查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几个方面,涉及诸多内容,复杂程度较高,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勘查难度。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当中不同领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但同时彼此联系也十分紧密。正是由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涉及内容多、复杂程度高等诸多因素影响,对水工环地质勘查整体水平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很有必要对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当中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构建完善的防治策略,有效提高水工环地质勘查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技术要点
1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分析
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发展历程较长,整个技术都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在人类各种疾病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一些疾病的发生往往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据科学研究是由于区域水土环境的影响,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做好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对保护人类至关重要。2)通过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分析,可以有效得出土地资源整合规划工作中的相关要点,尤其是在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率。3)在水工环勘查数据的支撑下,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出水工环勘查数据和城市化建设之间存在的关联,为城市化建设和发展以及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现阶段,水工环勘查工作和城市化建设工作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边界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存在很大不足
现如今,国家对于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仍然在工作实际依然有一些不足存在。一方面没有完善系统的管理系理念,未将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明确划分相应的管理领域,对管理效果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管理制度没有构建较为统一的质量标准,导致工作水平受到很大限制。
2.2管理因素
水工环地勘查过程中,受到相关单位的管理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以房建工程为例,因其商业性巨大,实际操作时可能存在地勘不全面的问题,如一些企业过分重视经营利益,忽视了水工环中某一项的勘测,以致于后续施工中出现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就需要相关单位更为重视地勘工作,在管理政策上给予强力的支持,从而有效的调和商业性与地勘质量间的关系,构建系统而非简化工作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地勘工作。“城市之星基坑工程”选择了专业的资质单位,制定了严格的勘察要求、制度,勘察流程也十分的完善,相关的管理和监督也较为到位,因此较好的保障了地勘信息的全面有效性。
2.3技术因素
对于水利工程地质勘探来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技术问题。由于技术的不完善或缺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先进勘探技术的发展。
因此,企业或单位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相关勘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矿山勘查工作的發展,让水环境地质勘查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对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第一,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非常复杂,涉及诸多方面,如环境、工程、水文等。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工作目标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常有一些交叉管理存在,面对这种现状,如果管理标准不统一,就会对管理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导致工作水平大幅降低,所以应当构建专业化的水工环地质勘查机构,加强相应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效率不断提升,更使工作人员的行为得到有效规范。
第二,现如今,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提高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水平意义重大。所以相关机构领导应当结合实际构建专门监管小组,对于不同勘查领域,进行相应工作目标设定,结合工作目标高质量的开展相应工作。
第三,除了要确保管理机构统一建立之外,还应当对统一的管理制度进行构建,使工作人员的行为得到有效约束,然而对制度建设过于重视,又会对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阻碍其创新思维。所以还应当结合人治与法治,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通过多个层面加强监管,是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2电法技术
电法技术是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通过电法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充分保证勘查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电法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主要有高密度电法和激发极化电法两种形式,本文重点介绍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主要是应对阵列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对电测法和电坡面法两种形式进行结合,达到勘查目的。高密度电法经常被应用在野外的水工环勘查工作中,其优点是工作效率较高,能避免人为误操作问题的发生。在高密度电法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对地质勘查数据进行实时性收集和分析,同时通过点击排列的工作方法,高效处理地质勘查工作中产生的大量而且复杂的数据,从而保证整个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全面提高地质勘查工作数据的精确性与时效性。因此,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对电法技术的应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充分发挥出电法技术的工作优势,提高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为后续的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3GPR技术的应用
对于探地雷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电磁波发射理论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地质信息的实时采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基本的发射装置,在发射装置的过程中,根据声纳的工作原理,将白色电磁波直接反馈给主机,并使用先进的设备直接获取数据信息的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综合,利用图形信息将数据直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使相关人员对地质条件有更直观、全面的掌握。它还包括对岩石内部结构、形状和颜色深度等数据信息的分析。通过合理使用探地雷达技术,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地质构造的具体构造,并能清晰地绘制完成的图像。然而,探地雷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例如,在探地雷达技术的运行过程中,一些远程勘探工作无法实现。其主要原因是勘探距离过远,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导致勘探数据不准确,使得测量图形的建模更加困难。
3.4RTK实时动态技术
该项技术能够对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具有的差分方式进行测量,将基准站设置在勘察区域,之后利用载波相位,向用户接收机发送,通过接收机将坐标确定,将GPS定位系统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当中,应当再次处理获取的勘察数据。而RTK实时动态技术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对勘察数据精准获取,还能促进勘察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进而高效的共享信息数据,确保勘察效率与质量,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当中,可以有效结合GPS技术于RTK技术,全面分析勘察数据,便能对地质灾害以及水文分布状况有一个充分了解。
结论
水环境地质调查的最终成果也需要相应地绘制成图,在绘制过程中,需要确定成图的比例尺、范围等信息,还需要检测不同水质条件的组成,从而保证水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张志远.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21,33(01):160-162.
[2]张棋豪.地质矿产勘查领域中3S技术的应用研究[J].西部资源,2020(02):48-50.
[3]刘文显.水工环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7):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