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是多元的社会,不仅民族多样,而且种族、宗教和文化多样。在英国,特别是在英格兰,政治家和教育当局要求学校加强有助于不同种族、文化等群体共同生活或团结的教育,为将英国建设成为团结的社会发挥作用。英国中小学价值教育试图通过强化爱国主义、英国的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培养社会好公民。
关键词:英国;中小学;价值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獻标识码:A
英国的价值教育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欧美各国的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英国的影响。尽管较之于北美和苏格兰,英国的价值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在理论层面,涌现出了诸如海尔斯泰德(Halstead)、泰勒(Taylor)、格雷汉姆·海顿(Graham Haydon)、彼得斯(Peters)等一批著名的理论家,出版了如《教育中的价值和价值中的教育》(Values i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in Values,1996)、《教育与价值》(Education and Values,1985)、《价值教学:一种新方法》(Teaching About Values:a new approach,1997 ) 、《教育中的价值》(Values in Education,2007)等一系列著作。在实践层面,比尔·鲍勃博士(Dr. Bill Bobb) 主持成立了全球第一家以价值教育命名的研究机构——价值教育缓解社会问题中心”,旨在通过促进价值教育理论研究,推动价值教育实践,提倡通过价值教育缓解社会问题,诸如暴力犯罪、药物滥用、种族主义、未婚怀孕等,进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内尔·霍克斯(Neil Hawkes)打造了全球第一所价值教育示范学校(西基德灵顿小学),希望在全英国范围内的学校推广价值教育。
一、英国价值教育的背景
(一)为了探索“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英国在中小学开展价值教育是为了应对社会多元化的挑战。在多元化社会中,价值是多元的,价值判断又具有很强的主体性,因而每个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彼此之间很难就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观点达成共识。英国价值观教育是为了整合多样性而塑造“英国特性”(Britishness)。这种教育不可能回避多样性,而且必须包含多样性。一些英国学者也认为包含多样性的课程教学对增进学生相互尊重和培养对英国的归属感是基本的。但如何才能树立学生对多元的英国社会的归属感?乌万尼·美洛(Uvanney Maylor)调查了英格兰3所中学和3所小学的95名学生和15名教学人员,其中包括校长,个人、社会、健康和经济(PSHE)/公民教育的教师,历史或人文学科的教师。其研究发现,这些学校对多样性的理解普遍与少数种族群体及其文化与传统相连,而未涉及英国白人的差异性。这种理解将多样性限于少数种族群体。这种理解会形成学生对“多样性”的消极经验,导致学生不敢参与关于多样性的课堂讨论,从而妨碍他们树立作为整体的英国多样性的意识。因而,为了促进学生对多样性的正确理解,他要求学校仔细考虑多样性意味什么、所增进的多样性的类型以及这种多样性怎样被接受和理解,让学校“认识到‘多样性’更多地涉及白人,当然也涉及少数种族群体。如果要达到对英国多样性的可分享的理解,对学校来说,要保证课程能使学生在英国的多样性中赞赏他们自己的认同。重要的是,‘多样性’的讨论触及敏感性以便使所有学生感觉自在和能参与。”社会公共机构成立的基础是公众享有一套共有的价值标准。如果缺乏一套最低限度(minimum set)的共同价值和行为准则,那么社会就难以为继。最低限度的共同价值和行为准则包括:首先,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例如尊重正义);第二,为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所能接受的共同的法律和政府体系;第三,对于多元主义理念所预设的价值观的认可,例如能够容忍与自己的理念不同的群体,拒绝用暴力作为说服的手段。
(二)为了继承传统的需要
尽管价值教育最先发轫于美国的价值澄清学派,但是传入英国之后,有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在英国,因其宗教传统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在进行价值教育的时候很难与宗教进行区隔。从英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宗教始终作为一种保守、稳定的力量而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英国社会和政府也比较重视宗教思想的传播和精神信仰的培育。随着宗教教育的世俗化进程加快,英国政府也在不断发行各类法案来重新确立和整顿公立学校价值教育中关于宗教的部分。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之后,虽然未将宗教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但是其仍然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而且,英国的价值教育,普遍受到宗教的影响,其三分之一的中小学属于宗派性公共机构。所有公立学校必须(除非家长或监护人拒绝)实施宗教教育和集体礼拜。
因此,宗教性,是英国学校价值教育最鲜明的特征,一方面,政府强调结合宗教传统,为民主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将基于信仰的宗教价值观和社会主流的世俗价值观统一于价值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中,把宗教价值内容和世俗价值内容整合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共同服务于学生的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发展。英国是通过不断探索价值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剥离与融合,利用其张力扩展价值教育的内涵,促进宗教价值观与世俗化价值观的统一与整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发展。
二、英国价值教育的课程内涵
价值教育的内容设置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遵循社会的需要。价值教育的内容应该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作出适当的规定,即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价值教育的内容应对受教育者所必需的身心素质及其相互关系作出要求,即为使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人格,应促进其智力、品德、审美、体质等方面怎样的发展。2007年的“阿杰伯报告”(Ajegbo report)和英国议会下院教育与技能培训委员会关于公民课的报告建议,英国学校应该通过历史的视角教授英国核心价值观,如言论自由、法治、相互宽容和尊重平等权。
英国政府儿童学校与家庭部重申以下目标:公立学校的课程应促进学生为做一个社会好公民在精神、道德、文化和身体上的发展,并让学生为其在今后的生活中面临的机会,承担的责任和将有的体验做准备。在英国,各校基于各自的教育价值观,对价值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也不尽相同,但大多着眼于认知、情意、技能三个维度。英国学校的价值教育课程,在横向上,围绕自我、关系、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展开,旨在培养民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和全球范围内的世界公民;在纵向上,则根据学生水平、潜力及发展需要的层次性和连贯性,设置各关键学段的具体目标。
三、英国价值教育的实施路径
英国没有设立以价值教育为名的课程,但是通常都是把将价值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进行价值传递,行使价值教育之实。英国的价值主题与发展方式比较多元。其主题涉及性格、道德发展,宗教教育,精神发展,公民教育,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等。其发展方式也较为多样,为了促进价值教育的发展,英国价值教育联盟在线上开设了教师博客专区,可供各所学校的教师分享心得体会;在线下召开了各种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供全国各地的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此外,学校在进行价值教育的同时注重与家长和社会进行互动,争取其支持。
(一)以课堂教学(显性课程)作为中小学价值教育的主要渠道。
英国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挖掘价值教育因素、渗透价值教育思想、实施价值教育活动。英国在价值教育价值的显性课程设置上显得更为细化,将其分为:
(1)专门课程:英国公立中小学价值教育的专门课程,主要有“公民”、“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和“宗教”,由专职教师讲授,安排固定的课时,并且不提倡在教学中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灌输、说教或提供标准答案,教师多以“中立”的方式呈现内含各类价值内容的教材,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探究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作出明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并对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价值问题和社会热点有所反映。
(2)国家课程:英国学校的中小学在进行价值教育时,也将道德价值、民主价值、科学价值、宗教价值、人生价值及环境价值等价值教育的内容整合、渗透到各门国家课程的教学之中(比如英语、历史、地理等课程)。“很明显,公民参与不强和社会资本的缺乏会削弱民主的活力、健康和合法性。完全的民主参与依赖自由的、平等的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之间的持续对话。国家……促进和提供这种框架,在其中培养社区和社会的更为强大的力量支持人民实现其潜能……自治需要丰富和全面的教育……如果自治依赖教育,而且完全自治的人当然就是积极公民,因而在学校需要明确的公民教育。”
(二)以主题活动(隐性课程)作为中小学价值教育的重要手段。
除了正规的课程教学,英国学校的价值教育还全面渗透于课外活动、精神关怀、学校风气、教师榜样示范、心理咨询、生涯指导、政策声明及校纪校规等学校生活之中,即通过隐性课程进行价值渗透,对学生的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及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潜在影响。
英国在课程实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英国的价值教育课程在课程规划时对于课程的类型更加细化,对每一类课程包含哪些子课程,子课程发挥什么作用都会有指导手册进行说明。而且开设课程时有较大的自由,除了基础课程之外,其他课程的开设完全依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而中国在开设课程方面,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2)英国的价值教育课程在实施的时候尤其注重受教育者所处的关键学段,对每一个学段的孩子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被教育到何种程度都做了细致的规定。
四、结语
学校作为价值教育的主要阵地,对价值教育没有较大的决定权。关于为何进行价值教育、价值教育教什么、价值教育如何教等问题的决定权,实际上掌握在向学校输送各种价值观的各大利益主体手中。学校需要检查其课程目标、课程规定和具体实践中所蕴含的价值,需要反思这些价值是否具有合理性、适当性和连贯性。在进行多元化教育时,学校既要促进学生对多元价值的理解,挖掘其价值观念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思考自己应该以什么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价值教育只不过是一种进行意识形态、社会阶层话语权博弈与争夺的工具。但是既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動,那么仍需秉持着人本主义的观点,把价值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未来探讨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唐克军.团结视域下的英国公民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19,46(07):97-107.
[2]Halstead,J.M,Taylor,M. J. Values i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in Values[M]. London:Routledge Falmer Press,1996:7.
[3]邱琳.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基本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3(1):64.
[4]Rhys Andrews and Catherine McGlynn and Andrew Mycock. National pride and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history:an exploratory study[J]. Educational Studies,2010,36(3) :299-309.
[5]David G. Burnett,刘绪.英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与公民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14,13(04):5-11+17.
[6]高政.英国价值教育:经验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24.
[7]转引自:唐克军.团结视域下的英国公民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19,46(07):97-107.
作者简介:林金喜,女,汉族,198908,广西钦州人,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教育,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