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探索

2021-12-30 13:10李恒樊登柱施蒋彬李守娟张雷
时代汽车 2021年24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课程

李恒 樊登柱 施蒋彬 李守娟 张雷

摘 要:课程思政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对学生进行多渠道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本文以典型工科专业课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为例,对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课程特点、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课程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融入和实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课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 实施

Explor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Electric Vehicle Power Battery and Its Management Technology"

Li Heng Fan Dengzhu Shi Jiangbin Li Shoujuan Zhang Lei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fession, combine knowledge transfer and value leadership, and go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educate student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a typical engineering course "Electric Vehicle Power Battery and its Management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e overall design idea of course civic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ngineering course;electric vehicle power battery and its management technology;implementation

1 引言

2014年上海各高校率先探索并實施“课程思政”改革,拉开了课程思政实施探索的序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教育中专业课的思政育人作用,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1]。过去,很多专业课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忽略了课堂思政的育人作用或是在思政的融入中感觉无处着力。本文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为例,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融入和教学实践。

2 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当下环境污染、解决能源危机、推动绿色发展的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攀升,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培养更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富于创新、适应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作为高校不仅承担着育才的责任,更承担着育人的使命[2],因此,在专业课中实行课程思政,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得才兼备的人才尤为重要。

育人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利用课程思政可以充分发挥专业课的多渠道作用,实现从原有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式教育向立体化的德育模式转化,引导学生将理论化为方法,将知识践于德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3]。

3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课程特点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面向汽车行业输送制造、销售、维修人员。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先修课程主要有《新能源汽车概论》、《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后续课程主要有《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使用与保养》等。课程共32学时,根据课程结构层次分为4个项目,13个任务,如图1所示。主要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动力电池的结构、原理、特点、性能及检测等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使学生迅速了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相关知识、技术及应用情况。课程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匠人精神、创新精神贯彻课程始终,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使命感,最终达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总目标。

4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依据“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将思政元素和思政育人功能融入到课程的总体设计中,根据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学生认知规律,从思政育人角度改进课程教学,提升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实用性,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课程中利用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合理设计课程,形成层层递进模式,构建”基础素养—核心能力—价值塑造”整体框架结构,培养学生懂理论、会应用,具备正确的技能观和职业精神,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本文課程思政实施内容以项目三任务三中的锂电池的结构原理及性能为例,具体阐释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5.1 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了铅酸电池和碱性电池,但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理论分析不足;在思想政治方面表现出还不够成熟,多以个人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特点。教学中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为将来做好规划。

基于课程标准、岗位分析、学情分析,确定了本次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思政育人目标。思政育人目标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5.2 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践行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情境教学法,潜移默化融入思政元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讨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认识,提升教学效果。

5.3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共分为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拓展三部分。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任务清单,要求学生以资料收集的形式查找锂电池发展史、锂电池类型并进行展示。以锂电池漫长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和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教师通过及时督促学生完成课前任务,正确对思政元素进行引导,并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做到知识与思政有机融合。

课中教学通过创设情景引入任务,知识探究突破重难点,总结提升强化认知。

(1)创设情景,教师通过播放《大国重器》之宁德时代锂电池技术视频,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中国先进制造,宣扬爱国主义情怀和创新精神。通过教师设疑:这种类型的电池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引入本次课的内容。

(2)知识探究,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加强预习中的思政元素“敬业精神”的引导。

根据同学们反馈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提示、视频动画解析、内容讲解,让同学们了解锂电池的结构、原理,化解教学重点。对于同学较难理解的锂电池的性能,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教学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提交平台进行成果展示,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答疑解惑、归纳总结突破教学难点。

(3)总结提升,教师通过学生课上学习情况、测试结果、思想表现,带领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强化学生知识理解,做好思想引导。

(4)课后拓展,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对本次课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互评和自评,对成果进行改进。同时教师在教学平台上推送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资料,让同学们在平台上畅谈电池发展趋势。通过参考资料的推送进一步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表现,与学生间的沟通,学生间的评价多方位了解学生,为学生建立课程思政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思政育人情况,有针对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内化学生认知。

(5)教学评价,采用激励性、互动性、全过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重点考查学生思想表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情况,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达到思政育人的目标。

5.4 育人成效

本次课程在知识讲解、能力培养中融入思政元素,让课程更加有血有肉,有精神引领和载体支撑,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增强民族自信,具备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主流价值观,为学生今后工作成为敬业的中国工匠人埋下种子。

对于课堂思政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一般都缺乏有效的跟踪。本课程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学生课程思政档案,及时更新学生思想动态,分析课程思政育人情况,有针对的加强学生思想引导,内化学生认知。

育人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课堂时间有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更好更全面的育人,除了课堂的思政育人,还要重视课后的工作,通过课后拓展、答疑,充分利用好课后育人第二课堂,实现对学生价值的反复塑造。

6 结语

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特点,做好思政元素的挖掘工作,基于课堂学生情况,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的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编号:2020SJB0811)。

参考文献:

[1]戚良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145-146.

[2]谷战涛,董艳丽.开放教育课程思政财经类专业教学探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4(04):16-20.

[3]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4):64-68.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课程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