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群 周志彦 蔡 颖 陈薪竹
2016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随后,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促进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建设。2017 年1 月7 日,原农业部出台《“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到2021 年8 月23 日,国务院出台《“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指出: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可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中,培育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举措。蒙山县在开展农村综合试点实验过程中,围绕着培育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做文章,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化,是农户个人的“现代化”过程。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界定学术界主流定义有:指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和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及相关产业经营获得收入、以务农为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相较于传统农民,职业农民的经营理念、资金技术和抗风险能力明显较大;拥有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具有“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特征,同时能够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主动适应复杂的、多样化的市场和经营管理要求。
本文所指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特色,能够主动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营销,资金技术和抗风险能力、综合运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的职业化农业从业人员。
1.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的农民,主要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农业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核心特征。
2.综合素质较高。相较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另外,其主要人员来源包括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农民工、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其基础素质在农民群体中处在较高的位置。即使不以学历等因素为考量标准,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也要求农户必须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并且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
3.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营所得。由于农业产业本身存在生产周期性和弱质性等原因,导致多数农户存在兼业情况。即其虽然生活在农村,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工作,但其会在农闲时刻进城或在附近务工,家庭收入来源多元化,且农业生产经营所得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不断降低。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其职业特征也是其突出特点,职业除去其所具有的社会分工特征,还内涵有职场上的专门行业。这就要求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从事农业,还要将农业作为自己的主要事业,成为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4.收入高于城镇居民平均薪酬收入。伴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的频率逐渐增多。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要首先实现人才由城返乡的逆流动或将部分农村优秀人才留下来,这就需要通过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增强乡村对优秀人才的“拉力”作用。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加快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更能解决“乡村由谁振兴”“乡村为谁振兴”的深层次问题。以此为牵引,可以帮助蒙山县解决农村人才外流、乡村产业衰弱、乡村经济活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农户个人而言,通过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中,可以引导和帮助农户逐步提高其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实现由传统农户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过渡。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加快培育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利于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从而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现代化,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是桎梏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率先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同时对于“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有积极的助推作用,有利于帮助解决国家发展中的“短板”和“弱点”问题,加快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由中共蒙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出公告,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蒙山县“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队。选聘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首席专家顾问各1 名、专家顾问若干名,重点引进蔬菜种植、种桑养蚕与蜜蜂养殖等与蒙山特色农业相关产业的专家,以及文化资源挖掘与传承、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紧缺急需、能够解决关键问题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蒙山县通过聘请四个方面专家,探索建立专家工作站,与广西大学农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建立合作协议,建立高素质大学生辅导团,形成实训实地与技术定点帮扶协作关系。
蒙山县农业综合试点改革中的农民培训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结合蒙山实际、切实为培训对象考虑,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田间、从培训期间的课程保质到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建立较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为深入了解农民服务需求,就农民服务需求开展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实地走访农户、考察农民的生活现状,为蒙山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中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领导专家团队围绕蒙山县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等做农业政策宣讲,开展产业专题专项指导,围绕蔬菜、桑蚕、蜂蜜产业开展专家实地服务指导,通过“理论+考察”相结合,增收服务质量。
为了便于管理和培训服务更加高效地进行,探索构建以专家顾问所带的研究生作为主力军形成的助教队伍,积极打造“高级专家+专题授课教师+助教队伍”的培训团队结构,进而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提升培训品质、助力蒙山县农村综合性改革的顺利实施。目前广西大学辅导团队已多次前往蒙山,就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带动更多农户增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推进蒙山县农村综合性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蒙山实际涉及到蔬菜种植、种桑养蚕与蜜蜂养殖三个主导产业,协调组织相关专家为学员讲授了蔬菜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目前蒙山已经开启科技特派员远程服务行动,开通蒙山县农业农村专题服务窗口,组织科技特派员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远程指导,有效指导应对农业技术难题,解决蔬菜大棚种植疑难问题,蜜蜂养殖与蜜源种植的技术攻关,桑蚕养殖等各类问题,解决各类问题100 余个。
结合蒙山县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累计支持广西科技特派员在蒙山县各乡镇开展实地科技服务总数约100 人次,开展技术培训5 场、参与人数300 人次,引进优新蔬菜品种20 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983 项,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5项,指导服务科技种养基地14 个,有力促进了蒙山县科技进村入户,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确保科技扶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通过固定会商协调推进机制,稳定科技特派员队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产业咨询、人才培养、就业技能辅导等综合科技服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扶智、扶志、扶技”行动,带动农户参与桑蚕养殖、蜜蜂养殖与蔬菜种植的生产中,实现蒙山县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破解主导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为当地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技术疑难问题,通过引入新发展理念,帮助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蒙山县为了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针对特色产业开展了多次技术培训。2020 年全县32 个贫困村均已按要求设置产业发展指导员,目前产业发展指导员共计195 人,累计开展产业指导工作1278 次。全县32 个贫困村平均培育有5 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共171 名。2020 年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班共36 期,培训贫困群众2186 人次,已按要求完成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选定和培训任务。为发展蒙山县优质的农副产品,以提高蒙山菜心、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聘请山东寿光技术人员,开设第一期蔬菜种植实操培训班。以实现蒙山现代特色农产品能达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全县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个体农户和返乡人员创业就业,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提升蒙山就业率,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
目前蒙山县采取了将优秀农民“送出去”学习的措施,选派青年农场主到广西大学青年农场主学院参与广西大学青年农场主集中培训学习,就农业发展政策、专业技术、管理、营销等展开学习。举行同行经验分享交流会等,8 名农民带头人在讨论会上就农业技术、农业管理、农产品销售等提出经验与看法,在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当中各有收获,为后期蒙山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推动蒙山县农业农村快速发展。
受传统成人培训工作惯性影响,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授课往往成为首要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由此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堂由授课教师主导,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单向的知识“灌输”成为课堂的主流,学员被动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缺少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教师与学员关系的建立仅局限与短暂的授课期间,授课结束后二者间失去联系,难以形成长效互动机制。
培训课程的内容往往由当地政府与教师商讨决定,或者根据教师擅长的领域决定,忽视了农户的真实需求,导致培训内容与农户的需求脱钩。授课教师往往来自高校,其难以全面掌握地方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叠加培训内容更新换代慢等因素,导致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生产经营需求。
“短视”是传统农户的显著特征,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培育和创造,无法认识到自身能力的积累会带来的变化。叠加培训模式单一、“供需”不匹配等因素,导致农户认为培训只是“摆形式”“走过场”,是一种任务式、交差式培训。
基于对二、三产业的观察发现,职业技能、认知能力等培训主要由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主导实施,政府在其中多是提供服务或补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往往由政府主导完成,市场竞争主体的缺位导致培训脱离实际,培训的效率低下。依据农业的产业特性,职业技能、认知能力等的培训政府的投入占比一般应大于二、三产业,但应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共同参与。
为促进蒙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共性和特性问题,蒙山县党委、政府主动探索,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探索出“四级六主体”的新型农民智库联盟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蒙山县“四级六主体”新型农民智库联盟示意图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需间的矛盾问题,围绕着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方向,邀请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李星群教授团队到蒙山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研。调研团队深入桃洞村、古排村、甘棠村等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村镇,从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多的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地调研工作,为后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蒙山县引入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目前该平台的专家超千位,其中桑蚕、蔬菜、蜂蜜三大产业的专家超400 位,农民可在该平台上实现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一对一的专业咨询服务,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联系“云专家”开展实地培训活动。同时该平台还可具有“云市场”的功能,可在平台上发布销售产品和购买相关农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也可了解下载相关产业发展最新讯息和专家培训活动内容课件等。已在蒙山县泽元公司开展平台操作的培训工作,培训农户50 人次。
由蒙山县党委、政府向全社会发出“纳贤令”,采用专家自主报名和蒙山县涉农各企事业单位推荐的方式,根据蒙山县桑蚕、蜂蜜和蔬菜三大产业生产经营销售的痛点、难点,组建专家团队。
2021 年,从全县筛选出8 名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业产业致富带头人,参加广西大学举办的青年农场主培训班,用更高层次的培训教育,充分提升致富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并引导他们返乡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用“身边的榜样”引导周围农户向致富带头人靠拢,进一步扩大培训效果。
与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围绕着桑蚕、蜂蜜和蔬菜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建立三个微信群,建立起服务咨询辅导和实践调研实验的双向互动关系,畅通农民服务诉求通道,解决科研团队的调研、实训和实验需要。同时建立回馈家乡志愿服务队,为在外学习工作的蒙山人给予回馈家乡的具体实施平台。
充分利用广西农业科技云平台和校级双向互动协作团队,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搭建农户与专家的线上沟通联系渠道。农户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问题,可直接在线上向专家咨询,切实保证了咨询工作开展的高效性和时效性,大大降低了咨询成本。
根据蒙山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着力拓宽产业发展指导员的选派渠道,配齐配全产业发展指导员。对现有的195 人的蒙山县产业发展指导员进行提质升级,产业发展指导员定期“下乡进村”,现场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作业。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主体作用。以蒙山县泽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运用“干中学”的方法,培训农户现代化蔬菜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期1 个月,并给予农户1500 元生活补贴。
发挥“榜样”力量,用好身边人的例子,引导农户见贤思齐。优先集中力量,在各村培育一批具有典型代表的致富带头人,先富带后富,最终促进农户素质的整体提升。目前蒙山县全部32 个脱贫村,已平均在各村培育出致富带头人5 人。
科研院所作为特殊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汇集了大量的“智慧财富”。通过建立双向协作团队,引导科研院所将实验、实践场所开到蒙山县的田间地头,解决蒙山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目前,已与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广西大学生态与旅游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生态经济与游憩管理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主动对接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广东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
农户作为“四级六主体”最终受益者,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其主动参与培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围绕蒙山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从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方面入手,邀请广西大学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一线专家学者,到蒙山县开展课程培训工作。除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选择现代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典型问题的区域,将课堂开在田间地头,专家现场答疑。授课全程录像,课程结束后将录像资料免费赠予蒙山县融媒体中心,并向特色农业产业集中分布的镇、村发放录像资料。邀请蒙山县当地网络红人在培训现场进行直播,进一步扩大培训课程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蒙山县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好此次农村综合性试点试验改革的机会,以促进蒙山县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培育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整合区内外“智慧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原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止步与课堂的局限性,从制约蒙山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难题出发,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引导传统农户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丰富培育内容,健全培育机制,完善培训支撑,全面激发、激活乡村人才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