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建设研究*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例

2021-12-30 04:33战徊旭许立峰胡海洲陈常瑜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基地科技

战徊旭,许立峰,胡海洲,孟 霖,陈常瑜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101)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个关键时间节点,即2020年、2035年和2050年。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这些重要进展涉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等。近年来,随着“国潮流行”“国货崛起”,我国的品牌建设呈现出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1,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更是专门提出要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已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3]。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一种价值理念、一种精品符号[4,5],在科研和生产领域品牌是优异品质的象征,承载了人们对于服务及产品的认可。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兼具“田间实验室”“创新排头兵”“人才培育地”“成果展示窗”等多种重要作用,是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助推成果转化,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平台,科技示范引领和带动发展作用巨大[6]。在“品牌时代”[7],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自身具备哪些品牌优势?应该在哪些品牌发展方向深耕努力?如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要求?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品牌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自身品牌优势,探讨了自身品牌发展定位,面对品牌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与建议,以期为打造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做出贡献。

1 烟草所试验基地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所(以下简称烟草所)现有3个重点建设和使用的试验基地,分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青岛试验基地(以下简称青岛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南烟草试验基地(以下简称西南基地)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宣城试验基地(以下简称宣城基地)。2015—2019年该所成立基地管理处负责试验基地管理工作。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2019年12月,该所将基地管理处更名为成果转化处,负责成果转化与试验基地管理。

青岛基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建设用地1.69hm2,田间试验地31.93hm2,建成科研综合楼1座3 147 m2,科研保障楼1座1 500 m2,智能温室及大棚6座5 454 m2,特种作物资源圃3 000 m2,病害鉴定圃1万m2,土壤及肥料长期定位监测池1 200 m2,农用机械、田间监测、绿色防控、烘烤设备120余台(套),试验室仪器设备60余台(套)。西南基地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建设用地1.394hm2,田间试验用地13.549hm2,建成科研综合楼1座3 580 m2,科研保障楼1座1 114 m2,智能温室及大棚4座3 168 m2,肥料长期定位监测池57个,秸秆回收发酵池400 m3,田间监测、绿色防治、烘烤设备50余台(套),试验室仪器设备100余台(套)。宣城试验基地完成一期建设,目前有建设用地3.165hm2,田间试验用地24.312hm2,建成生物工程组培中心1座624 m2,智能温室2座1 536 m2。

3个试验基地除承担烟草遗传育种、功能基因组、栽培与调制加工、病虫害绿色防控、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植物功能成分与综合利用、特种作物研究、滩涂生物资源收集与利用等学科方向研究任务外,还兼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现代农业展示、科普培训等功能。

2 发掘自身优势,理顺发展思路

树立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首先要对基地优势资源,能力特长和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定位。

2.1 区位优势明显

区位既包含位置属性,又包含与气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属性[8]。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政策、文化、教育等大环境,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该所青岛、西南和宣城基地分别定位于黄淮地区、西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6],属于季风气候或高原气候,温度适宜,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地域特色明显,具有极强的区域互补性,适于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特种作物种植研究。3个基地交通便利,车程适中,平均40 min即可到达城区。基地周边村庄发展迅速,人文及治安环境较好,并且当地政府具有明确要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园区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规划愿景,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农用机械租赁、务工人员数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该所充分发挥试验基地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大蒜、太子参等经济作物脱毒育苗,芳香植物、宣木瓜、菰米、罗布麻等特种作物筛选及种质资源保存,绿色防控,农业现代化装备等创新性研究,以试验基地为纽带辐射周边区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壮大属地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2 科技支撑引领能力突出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连接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服务的中间桥梁,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一方面试验基地具有可以让农业农村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科技引领支撑作用[9],另一方面试验基地还是打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最后1公里”[10],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解决方案,其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作用不可小视。该所十分重视试验基地的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提高基地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基地快速发展。3个基地已有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基本上满足了研究所7支烟草创新团队,8个研究中心的科研需求,支撑作用显著。近5年来,累计承担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52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32项;承担项目中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项目23项(其中主持11项);育成农作物新品种5个;发表学术论文659篇,其中SCI论文234篇;出版著作35部;授权发明专利91项;发布国家行业标准7项(其中国家标准5项)。随着该所试验基地的逐步建设完善,将进一步扩大品牌优势,促进和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近年来,该所依托科研人才和试验基地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成果集中展示了模块育种、优质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特种作物筛选、功能成分提取、智慧农业等一批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通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与示范,试验基地获得了农民、当地政府和业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加强了产学研合作意向,促进了研究所的转型跨越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引领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2.3 科技研发平台成熟

科技创新是农业科研院所的提升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发挥试验基地平台的“粘接剂”和“润滑油”重要作用,可将科研院所与各大企业紧密连接在一起,满足前者成果转化需求和后者的科研资源需求,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活力与经营活力,树立基地品牌形象。成果转化处秉持面向产区、服务三农的理念,积极发挥基地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平台作用,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孵化工作开展。依托3个试验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岛烟草资源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西昌烟草资源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该所与凉山州烟草公司合作共建了四川凉山院企联创技术中心,与宣城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烟草公司合作共建了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等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在烟草品种选育、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农田生态长期定位监测、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绿色防控、特种作物种质资源筛选利用与推广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试验基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广转化生物有机肥、病毒病快速检测试纸、农药残留速测卡、昆虫诱捕器、高校转光膜等一批研究所最新科研成果,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实现了科技成果与企业的有机融合,得到了行业内单位及兄弟科研单位的认可,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2.4 科技人才数量众多

如果说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那么一支能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技人才队伍就是基地品牌建设的最好背书。一支有知识,爱乡土,敢拼搏的“三农”科技工作队伍对于基地品牌建设贡献主要体现在:(1)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传播最新的种植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普及智慧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品牌培育等新理念;(2)发挥农业科研院所优势,在基地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大学生及高学历人才实习锻炼,从培养青少年及中青年入手,不断补充农业科技人才后备力量;(3)当农业科技人员以基地为核心推广示范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开拓与企业公司合作渠道时,他们本身就是基地品牌最好的“代言人”。每年来自该所各创新团队和研究中心的100余位科研人员深入基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其中一半以上人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试验基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专家进村“面对面”,博士下田“手把手”活动,获得了当地农民的热烈响应,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初步达到了树立品牌基地的目的。

3 找准品牌定位,明确主攻方向

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成果转化处应认真梳理试验基地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成果展示平台的优势与特长,确定品牌发展方向。

3.1 树立农业科技培训品牌

农业科技培训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11],是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科研院所可以利用试验基地分布广泛、深入产区、产学研结合紧密等方面的优势,立足产业实际,细分培训对象,突出培训特色,重点对农民开展农业知识、智能设备、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将基地树立成为农民喜爱的培训品牌。通过“农民下单,专家上菜”的自选培训模式[12],根据农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真正做到农民关心的就是专家关注的,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在培训理论知识的同时,基地“田间大课堂”可以让农民们田间地头,亲眼观看,亲身体会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的技术要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农业技术的落地性。青岛基地通过开展特种作物种植筛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及植保无人机展示等工作,拓展属地作物种植品类,推广农业新技术。针对农民在烟草生产中遇到的栽培、植保、烘烤等实际问题,西南基地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宣城基地与植物功能成分研究中心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太子参组培脱毒育苗的技术难题,使得当地太子参的产量与品质得到了保证。该所以各试验基地作为农业科技传播“桥头堡”,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工作,打造试验基地培训品牌,形成了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农业科技培训格局,进一步提升了研究所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2 树立产学研合作品牌

产学研合作是以创新为核心,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机构等行为主体间的积极互动,具有学术性和产业性,是科研、技术开发、生产试制和市场营销的统一[13]。农业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应以试验基地为媒介,自主创新合作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管理创新为支撑,攻克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全面提升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擦亮试验基地这一产学研合作的“金字招牌”。3个试验基地是研究所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及行业发展需求,在黄淮地区,西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核心地带建立的服务产业、引导产业、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牌平台,为研究所与学校、企业、政府对接创造良好机会,既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优势,又发挥企业市场需求洞察优势,面向行业重大需求,在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共同合作,促进产学研互动交流,实现多方共赢。针对大蒜种植产区存在的种质资源退化、重茬病害严重、品种结构单一、精深加工缺乏等问题,由该所成果转化处、科技处、功能成分与综合利用科研团队组成的专家组,赴大蒜产业主产区进行实地调研,与当地龙头企业对接,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在青岛基地进行先试先行开展相关田间试验,实现科技创新与生产实际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构建双赢的局面,推动产业发展。以西南基地为平台,研究所与企业共同建立凉山州院企联创烟叶技术中心。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示范、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产业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辐射带动地方烟草及特种作物发展、示范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培养“一懂两爱”三农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以宣城基地为依托,合作建设的“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和“长三角生物功能产品研究院”是科研院所与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创新模式。建立了烟草与特种作物组合的“烟草+”惠农增收高效种植模型,形成了一套通过科技引领、提高种植效益的促农增收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该所以试验基地为基础,与地方政府及大学合作共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创新基地(西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西昌)、西昌学院实践教学基地、青岛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承担了为本科生实践教学、研究生科研实践、博士生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提供平台的重要任务,每年为行业内企业输送大量人才,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入“新鲜血液”。发挥基地产学研合作品牌的引领作用,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成长、扩充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产生积极影响。

3.3 树立科普教育品牌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曾经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和教育”[14]。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论是农业的发展还是乡村的振兴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都离不开“三农”人才队伍,都离不开农业科普工作。肩负农业科普重任的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在开展科研试验、新技术引进、成果示范推广、科技培训的过程中,凭借其理论实践相结合,成果展示形象直观的优势,有效拓展了大众农业科技视野,提高了农民的科技常识水平,助推了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同时,农业科普试验基地还增强了青少年及农学专业学生懂农、爱农、学农的积极性,在培养新型高素质农业人才,为国家农业发展输出年轻力量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为充分发挥试验基地支撑区域农业快速发展方面的作用,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农业科研工作,展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拓展宣传范围,扩大研究所影响力,该所青岛基地与地方政府协商,拟建设对公众开放的昆虫科普馆,西南基地举办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创新(西昌)暨公众科普开放日活动。通过科研人员现场展示和讲解,让社会公众了解两年四季轮套作促农增收生产模式和绿色防控、清洁烘烤、减量化施肥、农药残留控制、健康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西南基地在推动乡村振兴、科技扶贫、促农增收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科研成果展示和专题技术讲座,让社会公众直接认识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品牌培育等方面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科普开放日活动更吸引众多来自四川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等农业高校烟草专业本科生,新入职职工、研究生参与其中。树立试验基地科普品牌,在普及农业知识的同时,宣传展示农业科技成果,传承科学家精神,培养“一懂两爱”人才,服务“三农”,推动农业教育发展。

3.4 树立“三产”融合发展品牌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于产业兴旺也提出具体要求,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已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具备成规模的土地资源、先进的科技资源、直观的成果展示资源、较高的智能化机械水平等优势,树立基地三产融合品牌,有助于吸引农户、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1+2”产业融合过程中精深加工技术有限,“2+3”产业融合过程中功能拓展短板和“1+3”产业融合过程中形式近似等问题[15]。例如,该所试验基地根据自身优势及区位特征,发挥研究所科研优势,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及特种作物功能成分提取方面积极探索实践,申请“墨月宣”和“饭可神”商标,设计系列产品外观包装,为未来成果转化,市场化运行做好准备。通过开展昆虫科普馆规划,烟草主要病虫害标本室建设,特种作物组培脱毒流程展示等工作,试验基地组织举办农技教学实习及公众开放日活动,推动农业与科普教育及乡村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相信通过树立“三产”融合品牌,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将会以农业科技为主线,串联起生产、加工、流通、营销、教育服务等各个环节,与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政府一同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优化农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激发农业新活力,激活农村新动能,满足农民新需求。

3.5 树立基层党建品牌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力根基,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更是起到了“顶梁柱”,“主心骨”的作用。抓党建塑品牌,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树立基层党建品牌意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党组织文化氛围,增强基层党建影响力[16],以党风促乡风,以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17]。发挥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基层党建品牌号召力,有助于将科研院所党组织与乡村基层党组织紧密连接在一起,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激发出脱贫攻坚“火车头”的强仅动力。该所以试验基地作为纽带,第一、第二、第八党支部分别与即墨区龙泉街道办事处石门社区党支部,西昌市大兴乡新民村党支部和莱西市沽河街道北张家寨子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签署结对共建协议,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捐赠科普、文艺、法制、青少年读物等图书近1 000册。在所党委统一部署下,支部成员深入乡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实地考察并开展专题农业技术讲座,与共建支部成员深入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与感悟,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同时,该所全体学生党员每年定期赴试验基地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党员在实践中所思所悟所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科研一线,努力成为“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4 强化品牌建设,推动振兴发展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从提高意识、创新发展、团队建设、对外宣传等方面入手,打造质量过硬的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品牌,充分发挥基地潜能,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4.1 提高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思维

美国、法国、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品牌农业”建设普遍较早[18],国内在农产品品牌布局,知名企业建设方面也有所建树,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科研院所应借鉴“品牌农业”发展经验,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建设方面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农业科研院所要凝练基地优势,聚焦发展目标,灵活运用平台思维,创新思维和数字化思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各个环节。提高科研人员对于品牌基地建设意识,转变以往基地即农场,只行使单一科研试验功能的旧观念,形成全单位上下一盘棋的思路,形成合力,为试验基地品牌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引领。

4.2 强化创新理念,制定品牌标准

创新是品牌提档升级的原动力,从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到三产融合发展,再到产学研联合攻关,创新贯穿于基地品牌培育的全流程。要贯彻科技创新是推动试验基地发展,扩大科研院所影响力的坚定理念,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基地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创新点、发展点和聚焦点,力争在基地品牌发展进程中勇立潮头。农业科研院所可针对不同特点的试验基地,制定相应的布局规划,制定和形成基地品牌化建设标准,形成可分享、可复制、可调节的建设体系,在农业科研兄弟单位中推广,宣传自身品牌的同时,扩展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化建设范围,为促进“三农”发展做出贡献。

4.3 建设专业队伍,扩大品牌影响

培育一个响亮的品牌,离不开一支品牌建设专业化队伍,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建设团队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科技创新团队。发挥科研人员技术优势,凝练研究方向,在关乎国计民生关注的领域提前布局,攻坚克难,打造试验基地品牌核心竞争力。二是成果转化团队。加强院所内科研人员在科技宣讲,科普教育,成果转化,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培训,发挥团队科研优势的同时,提高品牌发展意识,加速成果落地,增加品牌含金量,提高试验基地品牌知名度。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在项目申请,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基层补贴等方面对农技推广,成果落地,品牌宣传贡献突出人员给予适当倾斜。三是品牌运营团队。要组建一支试验基地品牌运营团队,团队成员要熟悉自身科研实力与科研成果,深耕基层能及时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沟通交流,还要熟悉成果转化相关内容,方便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走科研成果产业化道路。品牌营销是农业科研院所不擅长的领域,补充,培养,引进该方面人才,有利于试验基地品牌生态圈的构建[19],拓展合作伙伴,扩大技术、服务和产品的应用范围,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科研转化“双轮驱动”效率,实现“科研—转化—科研”的良性循环,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乡村社会共进步。

4.4 加强对外宣传,形成品牌优势

打造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离不开对外宣传推广,要做到“酒香”飘出“巷子外”。可以通过3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一是规划设计整体品牌商标,产品包装及宣传广告语,做好商标注册,外观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二是积极参加诸如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的展会活动,以路演的形式,开展品牌推介展示,推广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科技成果和特色农产品等内容,增加科研附加值,提高品牌溢价率。三是灵活运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移动客户端App等线上及线下媒体媒介,构筑品牌宣传网络,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推广形式,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5 结语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巨大,近年来人们对于“百年老店”的信赖与推崇充分体现出品牌的重要性。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应善用农业科研单位这一“金字招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技立“品”,转化树“牌”,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相互融合,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跨越式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基地科技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方法初探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