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玉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 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19)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成为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政府从疫情初始就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2月23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会议上习近平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各项工作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举措是有力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1]。正是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的有效管控,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在较短时期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确保了国家健康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学习逐步迈入正常轨道。随着全国各高校的陆续开学,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疫情防疫后期制定一整套科学、规范、易于操作的管理规程,为全校师生提供安全、稳定的文献信息服务,成为各高校图书馆后疫情时期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目前高校仍是新冠肺炎疫情聚集性暴发的重点传染源,这主要包括来自全国各地陆续返校的学生、各地返校的教职工和家属、国外返校的留学生等,特别近期国外疫情大面积暴发,留学生可能成为主要的疫情暴发来源。以山东省为例,目前高校140余所,在校生人数230万人,位居全国第一,绝大多数的学校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师生复学返校后无论在食堂、宿舍、教室还是图书馆,人员之间接触频率都是非常高的。加之,高校校园空间有限、人员密集、接触频繁的特点,因此高校复学后将面临更大风险隐患。考虑到新冠病毒的传染力更强、病程更长、病情更重、死亡率更高,以及学校人员更加密集等因素,一旦学校内暴发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后果要比区域性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得多[3]。
高校是学生集中生活、学习的场所,预防措施不到位,极易导致交叉感染,防控难度非常大。为科学精准指导各类学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生活教学秩序。2020年3月12日,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组织全国相关机构和学校,精心编写了《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该指南依据科学防治、依法管理、分类指导、家校联防、教医联控原则,明确了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基础知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构建、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等内容,操作性强,对学校做好应对疫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为高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生活教学秩序作出精准指导[2]。
自疫情暴发以来,各地高校图书馆严格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单位职工与所在单位保持联系畅通,每天上报体温、在岗情况、人员流动情况,精准掌握本单位每位职工动向,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自我防护,减少不必要出行,最大限度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形成“统一协调、责任明确、上下贯通、反应迅速”的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学校图书馆主要责任人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人。存在多校区办学的学校图书馆,每个校区须分别指定防控工作责任人。
根据疫情防控需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学校实际需求、统筹考虑、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应急预案,预案要强化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而且预案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预案管理工作要进行细化,细分到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应急预案内容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应急方案、应急制度、应急流程。高校图书馆要围绕“明确目标、明确重点、明确责任、明确细节”工作要求,建立疫情防控监测制度、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每日开窗通风及消毒制度、入馆人员体温检测制度、借还图书日杀菌消毒制度、工作人员日常防护制度、应急物资保障制度,上述制度的实施可有效保障图书馆的正常开馆需求[4]。
完善的制度需要工作人员去精准实施,因此对人员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以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开学伊始专门进行了疫情防控知识技能专题培训,系统学习了《山东科技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范手册》《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脚本》《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宣传片、《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疫情防控期间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办法》及《图书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且结合图书馆人流量大、空间比较逼仄等实际情况,就环境消杀、体温检测、突发情况处置以及临时留观等环节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与解读。人手一份《图书馆疫情防控明白纸》,健全组织机构,分解任务,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全覆盖,无死角,稳扎稳打,全员上阵,夯实疫情防控举措。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国家疫情防控需要,结合本地疫情防控的需求,针对本校师生在教学、科研、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要一改过去那种“面对面”服务方式,优化和重构各服务板块功能,集中优势力量调集馆藏电子文献资源和社会网络资源,着重利用图书馆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服务,通过网络开展服务全校的电子文献保障工作。
在疫情全球肆虐的情况下,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高度依赖网络和数字资源,如何保证数字资源充足、在线服务顺畅是后疫情时期图书馆服务的重点,针对疫期教学科研的特殊需要,应竭尽全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着重采购数字文献资源和各类文献数据库,创新在线服务方式,成为今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当务之急。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稳妥地实施网络服务特别保障方案,全力保障图书馆在线资源访问服务24h正常运行,着力加强网络数字文献的管理力度,确保网络服务和数字资源运行状态,及时修复图书馆网站的各类网络故障,开通多种网络沟通渠道,通过网站留言、QQ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开展网络资源咨询服务。同时,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网络服务预案,着重对网络服务保障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筹划,从硬件设施到应用服务保障、电子文献资源访问和网络咨询服务等方面要安排得力人员满足师生文献需求[5]。
疫情期间,国内众多数字资源提供商和出版商向公众限时免费开放部分或全部文献资源,如维普资讯、万方数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超星学术资源、国研网、中华数字书苑、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新东方在线学习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全国报刊索引、文泉学堂、中信书院等多家数据库商和出版社,纷纷在疫情防控期间免费向读者开放各种数字文献资源的下载权限[5]。各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有利时机,组织相关人员,积极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及时在图书馆网站整理、通报、推送疫期免费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服务。
此次新冠疫情的暴发也促使一大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人脸识别和热成像测温技术、无接触式自助终端服务设备等纳入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设中来。全国各地都加强了密闭场所管理,明确强制核验“健康码”的推广及应用。这也就意味着进入某些密闭或半密闭场所必须全面实行凭码入场,采取“亮码或扫码+测温核验”的方式,做到健康码查验在聚集、密闭性场所和重点机构的全覆盖。深圳远景达(RAKINDA)近期研发的集成有身份证、人脸、体温、健康码四合一应用识别的人脸识别健康码扫码测温一体机F2-FHS,不摘口罩就可识别人脸,并与身份证完成人证比对,刷脸测温后立即亮出健康码扫码查验,语音提示体温信息和健康码颜色,绿码通行,黄码、红码告警。这种智能化的科技防疫手段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对通行人员的高效防疫管控,可做好特殊时期的人员安全保障。
如何有效回溯、追踪读者的行动轨迹做好疫情防控,将成为图书馆公共卫生监测防控技术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可借鉴本次疫情中国内外在公共场所推出的网格化管理成熟经验,升级本馆的公共区域各阅览室座位管理系统,以本次疫情防疫为契机,尽快建立起本馆的热感应成像系统、安装馆内安全监控等技术和设备,配合互联网+、大数据分析、5G技术的应用,将本馆各阅览区域划分若干“健康网格”,实现各区域开放管理,让图书馆现有资源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最大化地满足读者需求,同时在保护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有效追踪某一区域位置读者的轨迹及密切接触者,这将极大地提升本馆的疫情防控能力,能有效保障图书馆公共卫生治理与服务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