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俸 袁玲丽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 401300)
随着我国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多媒体教学平台和共享平台的兴起,新兴教学手段越发成为教育者关注的对象。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题鲜明、资源丰富等特点,深受高校教育者的青睐。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各领域的重难点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本研究以第五届重庆市高校教学比赛二等奖作品“美貌与智慧并存的雨水花园”为例,将微课的开发应用与制作心得进行介绍。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针对某个知识点(通常是重难点和疑点)或教学环节,明确教学目标,结合信息技术将相关内容和素材进行精心设计、有机整合,最终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的微型教学资源[1],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浓缩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①短小精悍,目标性强。微课在教学时间上要求非常严格,全国微课教学比赛中要求微课视频时长在5~10分钟(不超过15分钟)。围绕一个教学点进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空暇时间学懂各重难点,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微课虽然时间短,但其制作和内容的表现形式都具有多样化,制作上可以包括图片、动画、视频、HTML网页等多种媒体技术,内容上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创设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容量较小,传播性强。正是由于微课时间要求短,所以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容量较小,一般只需要几十兆,且微课内容一般为MP4、WMV等通用格式,便于存储和传播,适用于各种互联网平台,这样既便于教育者之间互相学习,也便于学生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学习。[2]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设施,对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至关重要。它兼具美貌与智慧的特征,既具有收集雨水、重建水循环、净化雨水减轻径流污染等生态效益,又具有增加城市绿量、美化城市等景观效益。能够创造出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空间,平衡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它更是环境设计专业学者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雨水花园属于《外环境园林设计》课程中的一个拓展知识点,通过对雨水花园概念、原理以及与普通花园区别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完成形式与功能并存的设计项目,也便于学生在今后的设计中能合理运用这种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一旦确定微课的主题,首要任务就是制作好方案设计,需明确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重难点等。将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整合、安排,使其充分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路和教学特色。
以“美貌与智慧并存的雨水花园”为例设计微课方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雨水花园的概念、原理以及与普通花园的区别。
技术目标:通过对雨水花园的学习,掌握其原理,能够独立设计小型雨水花园。
素养目标:提高学生对雨水花园的认知能力、海绵城市的自学能力及应用能力。
2.设计思路
流程:知识回顾→课程导入→雨水花园的概念→雨水花园的原理→雨水花园与普通花园的区别→课程总结→思考。
特点:采用动画教学、影像运用、寓教于乐。
3.教学内容
开篇与回顾(1分20秒):以雨水的网络视频作为开篇,引出我国雨水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的问题,加强过渡效果引导学生思考 “在大自然中,雨水是如何自然循环形成生态链的”,进入到上节课程“草原雨水处理和收集的原理”的回顾环节,以草原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示,加深同学们对前期知识的回顾,同时为本次微课作铺垫。
新课讲解(3分30秒):
(1)衔接上文提出问题“我们能否利用前期所学的《植物造景设计》《材料与构造》《外环境园林设计》等课程,将大自然的智慧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呢?”使学生带着问题一起随我进入到“美貌与智慧并存的雨水花园”的学习中。
(2)利用雨水花园图片和PPT动画简述雨水花园的概念,给学生初步直观的印象,了解雨水花园的概念及意义。
(3)利用PPT动画对雨水花园的形成、运行图逐一进行解析,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雨水花园的原理。其中正式形成阶段通过图片加介绍的方式证实雨水花园确实能够减少地表水径流量,以此引出雨水花园典型的运行图,利用自制的手绘雨水花园结合PPT动画的方式逐一分解后清晰的展现其原理过程。
(4)通过对比的方式从功能、土壤构造、植物配置三方面进行图像动画直观地比较雨水花园与普通花园的区别,然后总结性提出雨水花园不仅具有普通花园的美貌,更有强大的生态效益,以此点题。
总结与布置作业(20秒):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简要概括,让学生根据雨水花园的原理自己设计一个小型雨水花园,使其能够更加牢固掌握本节微课的知识点。
思考及预告(30秒):利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在整个城市中如何利用雨水花园的原理做出生态环保的设计,如何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到接下来的设计中?”并提前预习下节微课的知识点。
辅助材料是否充分可以间接反映该微课的教学质量[3],通常直观体现在微课视频中的辅助材料有PPT课件、图片、动画、视频、文献、习题等,除此之外还要准备微教案、微反思等资料。丰富的材料能够使传达的知识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多样的展示形式使微课更具表现力、感染力,能够强化学生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感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次微课所用材料以PPT课件为主,结合视频、动画、图片、绘画穿插其中辅助表达。视频材料在利用时分别用于开篇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用于过度强调转折进入主题,用于结尾引发学生思考和预习;动画材料分为视频动画和PPT动画,其中视频动画用于回顾“草原雨水处理和收集的原理”和新课讲解环节中的“雨水利用”,生动形象且趣味性强,PPT动画主要结合绘画进行表现,逐一对“雨水花园的原理”和“雨水花园与普通花园的区别”两大点进行解析,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
当完成好材料准备后,就需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制作,根据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特征,可以分为以资料制作为主的基础模式(适合理论讲解类课程)、以讲授与演示为主的技能模式(适合技能操作类课程)、以外拍介绍为主的项目模式(适合专题设计类课程)[4]。结合本次微课主题雨水花园的特征和实际情况,笔者主要采用的是基础模式。充分利用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加工,包括视频、动画的优化、PPT的录屏、录音等,然后通过视频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按方案设计进行编辑合成,这个环节对于微课制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需根据教学内容、观看者的眼耳感官,结合背景音乐、语气转换等加强视频的节奏感和动感,视频制作的整体需把握“宁少不多”和“知识可视化”原则,使内容和技术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
制作的微课资源只有得到有效应用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本次“美貌与智慧并存的雨水花园”微课作品不仅仅是用于参赛,更是用于服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
该微课视频已经在课程中得到了实践,应用到《滨水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滨水生态章节教学,将其作为补充知识点进行播放,加强了学生对该知识的深化理解。同时以此微课视频作为出发点,利用视频中的提问引发同学们的讨论,并组织汇报,教师点评,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记忆,并能激发学生对该知识点拓展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其作为环境设计课程资源放在教学的共享平台上,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时调用辅助教学,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和巩固学习。
除此之外该微课视频还被发布到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以及校内教学网络平台上,这种共享平台使微课资源更成体系,交流、互动更加全面,微课的评价和反馈也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应用资源,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同时接受更多同行中肯的评价和建议,也助于提升笔者教学和微课设计方面的能力。
在该微课资源的共享与应用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微课资源主要是服务教学的,只有其适应性和可行性都满足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才能在应用中充分体现其作为资源的价值。
题材的选取是微课制作的首要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行业热点和教学重难点两方面出发。本次主题的雨水花园就是目前环境设计行业的热点,在十八大会议上,生态文明被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要求环境设计满足生态原则,构建美丽家园,这无疑是为环境设计者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而教学重难点方面,主要是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内容上最适合制作成微课,形式上又最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点,经过调查和实践检验的题材才更具说服力。
题材确定后很重要的就是通过一些网络途径(如微信公众号、行业网站、微课网址等)关注相关信息,收集一些相关案例、不同形式的资料、参考文献等。一方面能够获取关于该题材更新的观点:另一方面能够为教师设计微课方案提供更多的思路。微课的目的在于能够以更丰富更直观的方式去包装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知识的传授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最新最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和表达方式。
基础打牢后就要开始最重要的微课方案设计和制作环节了,需要教师们明确教学目标后,凝聚智慧、优化提炼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信息,将知识进行逻辑连贯、层层递进的方式组织起来制作成脚本。然后根据脚本选择精美的PPT,整合和制作相关视频、动画等,随后就进入到微课录制和后期制作中,教师需全程参与,做好沟通和协作工作,包括讲课方式、内容读白与画面的匹配度以及背景音乐是否能烘托效果等,使知识不仅能得到有效传播,还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次微课设计与制作中由于一些实际问题,使表达上还不够完美,这是笔者今后需要克服和改进的方面。
本研究以“美貌与智慧并存的雨水花园”微课制作过程为例,介绍了短小精悍的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微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增加了知识传播的方式。作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紧跟新时代的要求,关注更多优秀的教学模式,挖掘更有价值的题材丰富资源库,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