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亮 郑添尹
(1.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广州 510320;2.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开始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的机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增加出版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使出版业成为市场主体,自负盈亏。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出版业开始了自主办刊经营之路,社会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但是,转企后的出版业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一方面,出版业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培养出版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的地位,为出版业注入了活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一些出版企业在指导思想产生了松懈,在出版定位和导向上,出现了向经济效益看的倾向,忽略了社会主义出版业的指导思想、办刊方针以及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在出版业市场化经营之下,一些出版单位在市场经济下迷失了方向,没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伦理制度,编辑人员禁不起诱惑,思想道德出现滑坡现象,参与一系列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违背道德伦理的出版行为,不顾社会效益问题。出版业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引起学者的关注。如何加强出版业意识形态引导是当前出版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是出版业健康发展的最新指导思想。出版业要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出版活动。现阶段,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出版业的意识形态引导。首先,加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坚定意识导向;新时代出版业改革中,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作为指南,使出版业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深化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完善出版管理体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社会主义、人民群众服务。其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出版业的文化导向;出版业要保持正确的文化导向,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五位”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出版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智力支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载体和根本保障。在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上,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策略。出版业只有在改革中保持正确的文化导向,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编辑思想道德,才能保证出版质量。最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编辑职业道德的指导作用。编辑人员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抵御利益诱惑,履行诚信出版精神,把关出版质量,用优秀的作品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出版业贯彻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出版业联系起来,抓住目前出版业所遇到的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扫除不利于出版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实现出版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的纲领,是行动指南,描绘出一个我国出版业健康发展新蓝图,为我国出版转型改革的总体层次方法。
1.存在决定意识。马克思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了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其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必须以马克思唯物主义作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出版业转企体制改革下,出版企业要积极探索现代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大力进行出版单位的集群化和集团化,建立起一批国家控股的较大规模的出版集团,在国家控股量占多数的情况下,同时引入民营资本,增加国有出版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竞争力。
2.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主体性是目前出版转型改革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最关键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国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出版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版的最终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出版的根本价值观: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是出版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要坚持群众路线,在2014 年10 月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2016 年5 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这个导向也是出版的导向,出版业在选题策划和稿件的录用标准,都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导向。
3.科学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通过深化认识,达到提升和发展认识的目的,并将新认识运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实践是出版成败的唯一标准。在社会主义出版新业态的构建过程中,由于出版体制改革没有先例,必须靠一步步摸索,才能获得相关的认识,而通过实践得到的认识必须以实践来检验成败,并在实践中得以深化认识。出版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才能不断深入改革认识,探索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出版新局面。
4.联系观和发展观。新时代我国出版新业态的构建不能闭门造车,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发展的勇气来构建。首先,要吸收国外在出版伦理方面的成果。国外在出版伦理学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成果。如《一个自由和负责任的新闻界》一书中提出,报刊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而是要进行立法和干预,实现报刊出版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出版业由于历史原因,曾经缺乏办刊活力,对市场的反应滞后,无法实现出版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下出版业呈现出办刊活力,但一些出版机构出现了以金钱为交易,出卖书名刊号,以获取超额利润,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在放开管制的基础上,又必须加强对出版市场进行监督。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哲学社科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严肃的要求,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处理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和使命上,“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学风上,要反对违背学术道德、违反法律的假学术行为,要注重诚信,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
1.出版业转型改革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构建健康发展出版业的是根本理论基础,具有决定意义。在构建我国新的出版业过程中,要牢牢认清并把握好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抓住出版业改革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把握重点矛盾,解决出版业所面临的各种矛盾。我国《出版管理条例》要求在出版过程中,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目标[3]。一方面,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出版的根本目的,这也是出版业所要实现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改制后的出版企业为了实现自负盈亏经营,必须考虑到其出版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出版企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转企改制,转企改制之后的出版企业如何确保防范出版企业非法的市场行为,如何保证出版企业完成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如何对出版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规范等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下,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的融合,在保障正确社会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实现出版业自身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得到启示,要两手抓,一手抓社会效率,一手抓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否则就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矛盾分析坚定发展信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出版宗旨,重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才能保障我国出版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是属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市场经济基础决定了所实行的企业伦理制度,而企业伦理制度,将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需要对自身进行定位,才不会迷失方向。一系列的买卖书号、刊号、版号行为出现,首先是由于定位不明确造成的。其次,在处理精神建设与物质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进行摸桥过河式的探索,导致出现向物质建设方面倾斜;再次,出版业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防范和惩罚机制,以规范出版秩序。因此,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企业伦理规范,如出版法制建设、伦理道德建设以及质量建设等生态文明体系是出版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
3.处理好古今中外的关系。我们必须采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出版经营方针,这是我国的文艺出版的方针,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否定观的具体体现。出版业在西方比较发达,出版了大量的属于人类共同财富作品。国外出版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出版制度,包括出版管理方式、监督制度、出版法规、出版行业伦理等,并形成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出版集团。我国出版业可以从中学习和引进先进出版理念、出版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出版法制建设,特别是重视出版行业伦理规约的引入;进行出版国际合作,包括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就不会迷失方向。
4.改革过程中将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困难和挫折,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道路是曲折,前途是光明。出版业转型改革涉及到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企业制度、企业伦理之间的关系,多种因素交叉融合,给出版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而,只要牢牢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以此为指导,一定能形成一个健康发展的出版业态。
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层次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出版单位转企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一刀切的情况,使得出版业的转企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准备不充分,对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不了解,配套政策和设施不到位等情况。一些转企后的出版业经营出现问题,而自负盈亏的压力之下,出版社或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出版快餐式的畅销书、低级趣味的书籍以迎合读者的胃口,以此策略来赢利;或铤而走险,加剧了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不法行为。对于一些事关社会效益的书籍出版,由于购买阅读的读者较少,出版社采取减少这类书籍的出版,减少出版社的亏损风险,但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版工作无法实现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任务。一些在非时政报刊如高校学报,其出版单位是非营利性质,没有营业收入的来源,只能依靠上级主办单位的拨款才能得以维持,如果将这类非时政报刊也转企的话,将导致可持续办刊问题。因此,为了形成健康发展的出版业,就必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根据我国出版业的国情、制度以及历史等作相应充分调研,并对改革政策措施作充分的讨论和可行性研究,并实行分步走策略,或局部试点等方法,只有成功的经验才能向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是符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体现。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编辑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出版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以及出版物质量高低。在我国,编辑作为出版物质量的把关者,其价值观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编辑价值观在全局上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约束,编辑在出版方针、出版定位、出版宗旨、出版选题等方面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持一致;其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编辑个人对稿件的审美观、选用标准、质量判断、修改加工方法等允许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不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最后,编辑的价值通过最终的出版产品而得到体现和满足,能否满足读者和作者的合理需求,促进社会效益是编辑价值的最大评判标准。因此,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编辑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的职业道德,并在出版过程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形成公正客观、开放创新、爱岗敬业以及诚信守法等职业道德[4]。
(一)编辑在稿件处理过程中要秉承公正客观的态度。公正是编辑稿件处理过程中要克服个人的感情或偏见,尽最大可能公平公正对待作者稿件,以稿件内容为主要标准,避免因作者性别、年龄、学历、籍贯、职称等而对其持歧视态度;客观是编辑对待稿件时要以质量作为录用与否的标准,尽量避免以主观意志来处理稿件。稿件质量虽有主观性,但可以通过列出稿件各个质量指标,并通过对各个质量指标进行打分的方式,如选题是否当前研究热点、是否新颖,引言部分对文献综述是否详细清楚、对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的介绍是否得当,结论是否完整且充分,参考文献是否表达规范,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文章写作是否精练等将稿件评价指标赋以分值及权重,并从多方面、多层次审查,再结合多个审稿专家的意见,得到录用与否,尽可能达到客观。
(二)编辑在思想和观点上要有开放创新的勇气。编辑要有开阔的胸襟,勇于解放思想,打开思维定式,打破固见,对一切观点持开放态度,而不能因为自己的保守观点而将与自己观点有冲突的稿件全部否定。一些编辑无法做到思想开放,眼中容不得沙子,对不符合自己观点的稿件,无论选题和文章质量多好,都给予退稿,从本质来看是编辑缺乏思想开放的勇气。毛泽东早在1956 年就提出要实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出版方针,从而引导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对碰,在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编辑通过自我思想开放,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选题,及时出版,引起社会反响,以此达到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目的。创新是编辑工作的灵魂,编辑被一些人认为是无创新性的职业,这是由于编辑缺乏创新思维和勇气而导致的,事实上,编辑加工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的加工,而是一种创造性加工。在不改变原文本义的情况下,编辑可发挥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科水平,对文字性错误进行创新性修改。因此编辑只要勇于创新,才能突破自我,打破思想定势,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积累、总结和思考,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方法,在编辑工作中创新工作态度、方法和工具,才能不断出精品,将出版物质量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编辑通过爱岗敬业找到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编辑的职业道德的要求。爱岗要求编辑人员热爱编辑岗位,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岗位工作,将编辑工作当作一个事业而不是谋生手段,并在编辑岗位勤勤恳恳;敬业要求编辑人员稿件的编辑加工和校对等工作一丝不苟,对每一个文字、句子和段落,都要进行精雕细琢,反复推敲,经得起严格审读的考验。爱岗敬业对一些年轻编辑提出了严格要求,一些刚踏入出版行业不久年轻人,由于对编辑岗位的内容缺乏了解,认为编辑加工就是简单的修修补补,没有创新性可言,在出版工作上做久了,就表现出了厌倦情绪,进而发展成为职业疲劳,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对编辑岗位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失去了信心,导致其对岗位和职业持马虎应付态度,以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对待工作,导致出版物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要将爱岗敬业作为编辑职业道德规范来抓,帮助青年编辑重拾信心,找到职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编辑通过诚信守法肩挑起学术诚信把关者的责任。编辑是学术不端的守门人,是学术诚信的把关者。“打铁还需自身硬”是编辑在诚信守法上的形象比喻。编辑在进行文章处理时,稿件都是未发表的,一些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内容具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一些数据是第一手材料,其价值较高,一旦被盗用或抢先发表,对作者来说将是重大的精神和利益损失。因此编辑不能借着职务之便,盗取作者文章中的观点和数据,用于自己或他人的论文写作目的;不能仗着其拥有稿件的审稿权力或录用权力,以权钱交易的方式获取作者的好处;更不能以身试法,利用职务之便贩卖刊号、书号,或将编辑出版权外包,以收取外包费用,中饱私囊;在评刊指标转引上,严禁参与转引行为,非自然转引行为既违反《出版管理条例》,也违反我国文字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总之,要以身作则,遵守《出版管理条例》,诚信从事出版工作。只有自身诚信守法,才能承担起学术诚信的把关者的责任。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出版业指明了方向,必须将十九大精神切实贯彻到出版过程中去,坚持和加强正确的意识导向。出版业不能走西方的自由主义,而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国出版业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在市场经济下出版业要牢记社会责任,带动出版伦理的建立和完善,建立起现代出版企业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伦理制度。新时期的出版转型改革将政治、经济、社会、企业、个人等各个因素都包含在内,注意几个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防止顾此失彼。要求政治过关,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经济做强,将出版业做强、做大、做好,走向世界,实现赢利;关注社会责任、企业责任和企业伦理,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伦理;重视个人诚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编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诚信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