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1-12-30 12:31江净帆李佳惠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拼音趣味教学法

江净帆 李佳惠

(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重庆市忠县马灌镇高洞小学校 重庆 400065)

小学拼音处于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具有单调性与抽象性。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其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对拼音学习起来有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兴趣。趣味教学法可以将单调枯燥的知识融入生动活泼的趣味游戏、趣味故事等活动中,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趣味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趣味教学法的概念

“趣味教学法即是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征,运用多种形式挖掘知识中的趣味,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1]

(二)趣味教学法的特征

趣味教学法通常具有寓教于乐的典型特征。具体而言,其就是借助学生的兴趣及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兴趣激活的状态下,人的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加、外部刺激的感官增强,其反应迅速也会随之增强。因此,人们对有趣的活动反应会更积极,接收效果也会更好,反之则会由于无趣而产生排斥性。

趣味教学法就是基于以上原理来激活学生的兴趣,以学生兴趣培养为切入点,采取趣味游戏、趣味情景、趣味教具和趣味歌谣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学生持久的拼音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活跃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纵观教育史,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强调趣味教学法的运用,如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就主张,“使学生热爱真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2]。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及要发展学生的智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他建议教师让每个学生“在科学基础知识的和谐乐队中,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爱的旋律”[3]。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运用缘由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拼音教学中的运用是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拼音本身的特征,具体而言: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宜运用趣味教学法

1.小学生注意力特点适宜运用趣味教学法

小学拼音教学集中于低段,该阶段的小学生年龄大多在6~7周岁,普遍存在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的情况。“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被动的;而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这是当周围出现某种意外的、新奇的、强烈的、引起巨大兴趣的,但又是无关的刺激物时,必须集中注意而无视它们的影响。”[4]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但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因此,兴趣是唤起小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根据低段小学生的注意力特点,以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及时激活和增强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在趣味游戏、趣味图片等动态的形式下学习知识。

2.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适宜运用趣味教学法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有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这个四个本质完全不一样的阶段。”[5]学习拼音的小学低段学生大多数都在6~7岁,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即能够通过符号和事物的表征现象去重现或者再现以前或现在的经历的前提下,逐步可以进行运算思维,但这个阶段的思维方式仍然以具象思维为主导。“与前运算阶段相比,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必须依赖实物和直观形象的支持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不能够进行纯符号运算。”[6]即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不能独立想象他们经验之外的事情,但能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得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设计拼音教学活动时要结合儿童思维特点,在讲授抽象拼音之前,首先应该提供大量具体、贴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例子,帮助学生主动地构建概念。除了使用可观察的实例之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如教授的过程中要结合各类有趣的游戏、创设有趣情景来调动学生身体潜在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小学生记忆力特点适宜运用趣味教学法

低段小学生由于知识贮备和抽象思维不足,不能充分对汲取信息进行加工,在拼音学习时仍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这不容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失去拼音学习的兴趣。因此,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特点,教师需要创新拼音教学法,通过趣味教学提供形象关联,生成和发展小学生的形象联想记忆。“形象联想记忆就是将语言文字的概念意义转化为形象,再以形象为对象,以联想为过程,以记忆为目的。”[7]小学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具体形象,识记直观事物优于抽象事物,视觉优于听觉。因此,教师应将拼音字母的抽象转化为形象的实体信息,将学生需要识记的知识巧妙融合在课堂活动中,让拼音字母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记忆。比如,实物图片、有趣的教具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这些都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识记过程中把眼、耳、口、手等的活动结合起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个通道联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协同参与识记的活动,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二)语文拼音教学特点需要创新运用趣味教学法

1.小学语文拼音的抽象性特点需要创新应用趣味教学法

汉语拼音最早源于明末清朝,西方传教士为了方便拼音的读音便用拉丁字母来标注读音。这也是最早的汉语拼音。其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在1958年最终确定了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这时的汉语拼音采用了26个拉丁字母,同时利用四种声调来表示阴、阳、上、去四个调。”[8]

拉丁字母是汉语拼音设计的原型。这就使拼音字母具有了拉丁字母的抽象性特点。在英语还没有在我国出现时,我国主要用汉字进行交流和记录。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特点就是表象,能够从字形上理解其蕴含的基本意义并衍生出丰富的内涵。在中国汉字的发展历史中,具象思想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典型特征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拼音和汉字的最大区别,也使学生在拼音学习中易产生一定的文化心理障碍。因此,在教授拼音时,教师应注重结合拼音字母本身的形状和发音,将拼音特点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让抽象的字符变成具象的拼音。

2.语文拼音教学的初始性特点需要创新应用趣味教学法

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第一部分的重点板块是识字与写字,包括了汉字和拼音教学。由此可见,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初始内容。拼音的不同组合使每个汉字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这奠定了拼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初始性。“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意义重大,学生掌握好拼音对其后期的学习以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9]汉语拼音初始性特点也使得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贮备,增加了学生对拼音特点与应用的关联性理解难度。这要求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有趣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拼音特点与内容的理解,为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语文拼音教学的实践性特点需要创新应用趣味教学法

2011版语文课标指出:“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10]拼音教学的实践性在教材的编写上也有体现,教材上拼音在每一小节的编写开始是插图搭配拼音,接着就是情境图片搭配含本节课拼音的字或者词,然后就是情境图配着有相关拼音的儿歌或者童谣。另外,部编教材的学习顺序是先学习简单常见的生字,再是学习拼音,最后是学习较难的生字。因此,拼音教学不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记忆性学习,而是在运用中的理解记忆。这要求教师不能停滞于机械记忆教学上,而应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已有生活经验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趣味小游戏、趣味教具等来提升课堂趣味性。“真正的教育决不允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就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11]因此,拼音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将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常见的趣味方法有趣味情境、趣味游戏、趣味教具、趣味歌谣等方法。这些趣味方法在拼音课堂上的使用能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趣味情境,引发联想记忆

“情境教学主要是老师以教学内容为基准,进而描绘的一种情境,创设出相关的投影图片,同时利用较为生动的文学语言,或者将音乐艺术利用其中,再现课文中的情境表现,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师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一种情景教学活动。”[12]趣味情境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材、学情或教师本身教学风格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形式。常见的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故事描述趣味情境、图画再现趣味情境、生活展现趣味情境、音乐渲染趣味情境。

趣味情境教学是以学生感受形象为基础,让学生将拼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是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然而,他们的想象力比较强。因此,教师正好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意境优美的趣味情景图片、趣味情境故事等灵活有趣的形式,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比如,故事描述的趣味情境,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所学拼音知识结合趣味小故事或者将拼音字母结合拼音字形编一个小故事,用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让他们在故事中体会到学习拼音的乐趣。又如,在讲声母“b”的时候,因为形状跟数学的“6”相似,教师可以将声母“b”和阿拉伯数字“6”一起编趣味小故事:放学的铃声响起来了,小朋友们整齐有序地排着队到校门口。校门外的家长们已经在等着接自己的孩子了,声母“b”的妈妈激动地说:“儿子,快快快,把书包给妈妈拿,书包压得你腰弯了。”阿拉伯数字“6”一脸茫然地看着这位阿姨。这时,声母“b”跑过来开心地说:“妈妈,你认错了,这是我的好朋友小6。”声母b的妈妈尴尬地摸着头说:“孩子,不好意思,我认错了。”

小学教材上也有一些趣味情境图,这就赋予了拼音字母的 “生命”,让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师在运用趣味情境图片时要注意把观察的画面、学习音节和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a”的时候,课本上是一个女孩在唱歌。一张图片并不能加深记忆,我们可以再增加一些图片,如小孩在哭泣的时候长大嘴巴a;小朋友糖吃多了牙齿长虫牙要去看牙医的时候,张大嘴巴检查时的a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看图说话,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联想记忆。这不仅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观察力,还将本节课所学的拼音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才会更加深刻。

(二)引入趣味游戏,激活主体参与

“将游戏精神贯穿到拼音教学课堂中,用其特有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热情,从而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这就是趣味游戏教学法。”[13]趣味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上的运用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比如,拼音教学游戏方式的选择必须与教授内容紧密结合,教师要充分考虑拼音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要求,注重教学时效。另外,当一种游戏活动成为课堂中较为稳定的教学形式,并持续运用时间较长时,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注意不断创新游戏方式。只有不断创新,学生才会有持续的兴趣。

在小学低段拼音教学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时间较短,但是容易被有趣的事物给吸引。因此,在枯燥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情趣很浓的趣味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可以把特定的拼音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动态游戏教学代替静态的讲授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有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游戏教学的方式很多。在声母和韵母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一些生字,玩“拼音卡片”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写有拼音字母的卡片,并将参与者分成两队。游戏开始后,教师把拼音卡片平均分给两队,让两队商讨战术。接着,一方先拿出第一张拼音卡片,并要说出“我出……(如我出b)”,然后让对方出示与之相拼的拼音卡片,如出“ei”,出牌者还要念“我出ei,b-bei—bei,杯子的杯或者被子的被。拼正确了,对方的拼音卡片就会被你赢取过来。游戏结束后再比较哪一队的拼音卡片多。这不仅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也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拼音的拼读知识。

(三)运用趣味教具,激发形象思维

教具作为一种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工具,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特殊的意义。教具能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拼音是一个简单的字符,但是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具就会变得“活”起来。教师运用教具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单调的拼音讲得生动,使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印象深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拼音教学中多使用趣味教具来刺激学生,提高学生拼音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4]例如,在学习“h”这个声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各个侧面观察讲台上的椅子,接着引导学生结合“h”这个声母再次观察讲台上的椅子。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椅子的侧面跟声母“h”相似。接下来,老师坐在椅子上拿着水杯喝水,在学生思考声母“h”的读法时,把握机会告诉学生这个字母的读法和老师喝水的动作联系,“h”就是它的正确读音。

(四)编写趣味歌谣,巩固发音规律

趣味歌谣教学就是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学习的知识穿插到歌谣中,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综合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刚入学的小学生都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往往不会安静地听完整节课。教师在其中加入动态的儿歌、音乐、诗歌等这些趣味性的歌谣,可以及时地转换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5]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不同类型的歌谣时要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儿歌中熟悉的字音,让学生复习发音、进行拼读,提高拼音能力。

部编教材的拼音编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拼音字母教学之后都会有一首诗歌,这首诗歌里字的音节包含有本节课所学的拼音字母。这样的编写方式将所学拼音与学习儿歌生字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便于学生及时巩固和运用所学拼音知识,还能帮助学生运用拼音自主识字和阅读,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拼音的用途,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拼音和认识汉字的热情。

猜你喜欢
拼音趣味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