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孝琦
(大庆油田项目管理公司天宇设计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用海绵城市理论一是为了解决下雨期间道路积水,防止水涝灾害;二是解决道路净化、景观灌溉用水;三是能有效缓解由尾气污染形成的热岛效应,促进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因此研究道路景观设计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对提升城市市政管理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和养护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从绿色、节约的视角分析,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能科学有效解决道路景观工程用水,同时协同整个城市建设共同形成海绵效应,解决城市流径污染、洪涝灾害、缓解干旱季节用水压力问题。
道路景观建设应用海绵城市理论,不仅节约了道路绿化景观用水,更是高效的利用了景观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进一步美化了城市生活空间,通过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改善交通的质量。因此,道路景观绿化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近看是改善民生环境,远看则是重塑城市生态功能,促进城市建设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工作首先要结合实地勘测情况确立设计思路[1]。道路景观建设中心思路就是在“灰+绿”道路综合模式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将道路排水和雨水管理相结合,形成海绵型生态排水系统。具体方案就是科学规划设计道路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绿化带的纵坡、横坡以及透水铺装,及时排除硬化路面积水。设计人员要掌握平均降水量及车流量等信息,以便在绿化带设计中设置透水铺装、下沉式雨水湿地、生物滞留带等方法合理分配雨水径流,还能存储雨水,经过渗透、净化、调蓄等措施处理,水资源就可以再利用。这种措施在城市道路中保持足够的覆盖率,形成统一的景观内生态排水体系,必然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发挥巨大 效应。
2.2.1 截留技术
截留技术是利用下沉式设计或其他特殊材料、技术手段,改变水流流径和流速,减小路面积水、道路边坡、绿化带冲刷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并把水流引导至净化区域。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一般采用种植沟的方式取代路边排水沟和截流渠等设施,一方面起到截留净化的作用;另一方面美化环境、防止冲刷。还可以采用下沉式绿化带设计,用经过特殊设计的绿化隔离带对路面排水进行截留,确保径流水资源从截留渠道流入储蓄区域,经过净化后可以再次利用。截留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快速疏导路面积水,并且减少冲刷污染,规范控制雨水流径,降低路面积水阻滞交通的现象出现的几率[2]。
2.2.2 促渗技术
促渗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尽快的将雨水渗透到地表以下,已达到排除路面积水和蓄水的目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一般是采用透水砂石、透水砖或者多孔式沥青混凝土铺设在防水、排水区域,已达到快速渗透排水的作用。采用这种技术既能缓解热岛效应,在干旱状态下这种地下蓄水的形式,还能为绿化植被提供水资源。
2.2.3 调蓄技术
调蓄技术通俗的解释就是将雨水储蓄起来,在错峰的时候释放,调节区域内干旱问题,同时还能够缓解复杂径流造成的污染。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最常用的地下储水池、湿塘或下沉式绿地等作为雨水储蓄设施。这些设施一般设置溢流口或者渗透管,如果雨水的流量过大,储水设施处于饱和时,就可以通过溢流口或者渗透管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到市政排水管道中去。当气候干旱的时候,储蓄水经过净化就可以为周边的绿化景观绿地提供灌溉用水资源。
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道路绿化景观,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因为不同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特点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方案。在实际设计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则,既要兼顾景观审美,还要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其次,要结合地理构造酌情采用适宜的截留、蓄水、渗水技术,减小对天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目的是更好的服务于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因此对于重点工程和关键技术的应用,在设计文件清晰赘述。
总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城市建设需要同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在满足现代人应用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为我们的后代保留可贵的生态资源,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是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种应用这一理论,就是为了实现道路系统与城市建设的完美融合,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生态优先、循环利用的原则,用科技和智慧推动城市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