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典萍
(重庆市鱼洞中学校 重庆 401320)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每时每刻都在人们的身边,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信息技术是中小学必修课程,时代潮流下技术发展高速,旨在拓展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巩固技术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课程思政”的概念在当下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本文意在浅谈个人感受: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去发现、寻找、利用如何引入爱国教育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从而达到自然的渗透与融合。
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现在的课程结构由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模块组成。强调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有效利用信息、媒体、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社会竞争力。课程通过提供丰富的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了解原理,认识价值,学会分析问题,成为合格的时代公民。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在完成核心素养的目标时,提供了许多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学的点。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每一课都设置真实情景将学生的个人生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教师能因地制宜的激发学生更多地去关注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重庆的教材选用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每章节的“情景引入”结合国情,联系生活,例如《创新中国》纪录片的片段。纪录片《创新中国》以寓教于乐的讲述方式聚焦科技兴国,彰显理想信念,掀开了未来中国的“面纱”。利用教材自带的素材资源,就能很好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的附着平时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例如:在介绍计算机发展史时,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不管是计算机之父还是信息论之父,都是他国科学家……时至今日,CPU在我国还是未能有替代Intel公司研发的芯片;硬件和软件的管理上我们都离不开微软的Windows系统,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要给予希冀,在计算机的发展中给学生提中国的八卦学说对二进制理论有指导作用,中国的算盘是最早的运算工具,中国研制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跻身于世界前列。要结合实情举例,例如:华为手机为了更好的不受制于国外,一直在吸纳高精尖人才,默默研发鸿蒙系统,华为每年的“天才少年计划”,会聘用刚毕业的人才给予高薪资。学生会有所触动,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对国家发展抱有展望。在教材内容的扩展中,刺激学生的危机感,同时也激励学生的国家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新教材中,项目范例的素材大多都联系国情,贴合了生活实际,能很好的利用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德育教育。例如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的第一章项目范例“体验庆祝国庆节多媒体作品的数据与信息处理”,首先这一课是在国庆前后进行授课的,正好贴合实际,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创作庆祝国庆节的多媒体作品。这一项目范例的素材《创新中国》纪录片集中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最新科技成就,结合视频学生感悟,以人为内容加强国家认同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适宜地介绍科研过程、科学工作者的创业历程来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教材中有的内容思想性明确,比如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一章信息社会的特征“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的数字生活、信息经济、网络社会、在线政府,学生看了自然会激发自豪感。有的素材则需要教师去挖掘整理,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就可以结合支付宝微信的普及,不单单是国人,在国内生活的外国人的感受,以及其他国家也广泛的推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学生会因此产生爱国主义情感。老师这个职业,最怕一知半解的,信息技术老师面对高速更新的信息社会,更应该去深究,也应该时刻更新自己的素材库,不能把自己理所当然的想法变成肯定,学生心理上可能就当成知识对待了。作为一线教师要学会挖掘教学素材,找准结合点,合理的创设情境。还应注意把握好度,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和自省能力,思想教育重在点拨,事例不能列举得太多,应该举一些有影响力的,有震撼力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贯彻思想道德教育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所在。就学科特性来看,能比较好的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我们需要全方位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的品德素质提高了,有了爱国主义情怀,也会促进知识和技能学习效果的提高。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努力钻研业务能力,切实提高自我修养,更应该有家国情怀的认同,才能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把我们的学生造就成品德高尚,具有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合格人才,具有国家认同感,心怀家国的少年,愿你我信息技术教师不辜负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