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昌
(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学 福建泉州 362011)
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指的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历史学科的特征和能力,包含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以及价值观等素养。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对他们辩证看待历史,对提升学生史料分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立足历史学科,从泉州乡土资源利用这一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1]。
一直以来,乡土历史资源都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历史的缩影。“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教学对学生认知历史、应用历史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本地,挖掘本地的历史资源,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他们的证据意识,以促进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校学生大都来自泉州地区,因此对泉州地区的乡土资源倍感亲切,利用泉州乡土资源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调动起他们的探究热情,可以在大家的深入探究中提升对历史的理解力,在推动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2]。
泉州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这里有记载研制火药、火器经验的泉州名人—曾公亮;有始建于唐开元末年的“泉州文庙”;有建于宋朝的“老君山”;有建于唐朝,至今已经有1 300年的历史开元寺,是闽南一带的佛教圣地……这些丰富的文物,为高中历史学科和泉州乡土资源的融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基于地区乡土资源,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历史资源,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课堂中来,这对丰富历史课堂,提升历史教学活力有着重大意义。以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为例,基于课标要求,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文章选取了古村落的建筑;农村妇女不同时期的足部变化;农村独特美食等作为课程资源的补充。在历史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展现近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设置问题:结合中国现代社会各个方面和习俗的变化,查找泉州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了视频学习中,真切感知了本地区的发展。由于视频是学生们生长、生活的地方,一下子课堂变得十分活跃,同学们都在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家乡的认知,进而促进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指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促进他们创新精神的发展。基于历史内容,结合泉州地区的乡土资源,教师和同学们制定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研究性课题,比如“走进海上丝绸之路”“探寻世界宗教”“走进多姿多彩的民俗”“中国著名的侨乡”等研究课题。在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之后,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实践小组,小组成员基于自己的方案开展施工,搜集资料、挖掘泉州地区的乡土资源[3]。
①带领学生实地考察
在实地考察中,让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比如在“探寻世界宗教”这一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们一起走访了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圣地,进而让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宗教历史资料。通过实地考察,学生掌握了大量感性材料,对他们历史核心素养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②组织学生访谈调查
比如在“走进多姿多彩的民俗”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分批寻找两类老人进行访谈,一类是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一类是居住在乡村的老人。他们分别联系了当地的村委,在领导带领下参观了本地区多彩的民俗以及民俗在新时代下的呈现。通过当地人们的详细介绍,学生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而且极大唤醒了他们探究历史的热情。
③组织学生查阅资料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鼓舞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有的学生到图书馆、当地市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而促进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
④展示成果
在完成研究性学习之后,教师鼓舞大家整理资料并撰写报告,将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加工形成书面形式,展现自己的成果。大家提交上来的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论文、有调查报告也有视频展示,总之在加大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的过程中促进了自身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改革要实行三方管理,在落实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以适应本校学生的学习要求。结合泉州地区文化,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具有泉州乡土特色的乡土校本课程是研发校本课程的主要途径之一,乡土资源和历史课程的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历史储备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对他们三观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
核心素养是当今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向,而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学习,才能实现历史和历史素养的结合,才能推动高中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