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霖
龙泉市张国霖青瓷工作室 浙江龙泉 323700
“茶具”一词始于西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句。中国品茶始于汉,兴于唐,但杯的历史却极为久远。考古显示:最早之饮用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有杯的存在。战国至汉,始见原始青瓷杯,汉代杯椭圆形、浅腹,沿旁镶扁耳。隋朝青釉小杯直口,饼底。唐代杯器类型完备,器形、纹饰多样化,许多杯型别具一格。宋代斗茶风盛行,器型小浅圈足,斜弧腹或直壁,直口或撇口,或如喇叭型。元代杯多直口、浅腹,圈足或高足。明代较有名的有压手杯、高足杯、鸡缸杯等。清代杯多直口、深腹,有把或无把,特色鲜明。
现代人在传统文化传承背景影响下,常常以茶会友,品杯赏盏,谈论生活。朋友相聚共饮于一盏茶、一抹香气中,氤氲茶韵,幽幽情怀,丝丝慰藉,禅茶一味,涤尘悟新;品杯赏瓷,高谈阔论,交流感受与见解,享受杯盏人生。瓷杯设计与制作是传统茶文化的主要承载体,也是茶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支撑器物。因此瓷杯的设计、鉴赏与创作都极为讲究。
精美的设计有利于传承历史文化底蕴,体现文化传承脉络,提升青瓷瓷杯的文化附加值。设计者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对青瓷瓷杯历史形态及其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探索与研究,有利于把准方向,设计出体现茶文化发展需求,体现传统文化传承性、全面性和时代创新性要求的瓷杯。设计要立足于生活,接地气,设计的核心是实用与美观。品茶人认为,器具精致高雅,茶愈生色,韵味愈长。因此品茗杯的设计者,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精心设计,力求尽善尽美,力求传递可感知的美的价值,如亲近平和的古朴美、发人深省的文化美、超越时空的精神美。而瓷杯收藏购买者也日益挑剔,总以一流的眼光要求提供一流的茶盏,因此,以高端使用和收藏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成为当前的主流。
龙泉青瓷茶具,造型古朴典雅,色泽莹润柔和,历来为中外友人所赞赏。现代青瓷人怎样才能设计创作出化平凡为神奇,成为杯盏之瑰宝的好茶器呢?茶道有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瓷杯也包含器物、工艺、审美意蕴、哲学理念等多个层面。笔者以为,瓷杯设计就可以从以下这些角度入手:
1.实用性,一定要好用。工艺的根本在于实用。竹节杯、钟形杯、铃铛杯、鸡心杯、鸡缸杯、压手杯等看似简单,但在制作中要考虑实用、适用、好用。如梅花杯,其口呈五瓣梅花样式,以花朵形态筑杯,意味回归自然,雅趣别致,但首先要方便使用,让人适用,用得称心如意。
2.切合制作实际,考虑到自己能否制作好。空中画饼,不能掉落地面也是不行的。设计得很美,但运用龙泉青瓷烧制工艺做不出来,也是徒劳。龙泉青瓷制作工艺复杂,而且受工艺限制和人们对薄胎釉厚的追求,一些设计,看似美观,但无法烧制,所以设计时必须考虑工艺制作的难易度与烧制的局限性。
3.要适合时代要求,体现现代审美理念。工艺之美,首先是实用之美;其次,其整体性、时尚性的融合都是设计的重要因素。例如圆融杯、罗汉杯、马蹄杯、葵口杯、斗笠杯、四方杯、六方杯等等各具特色,既体现器物实用性,又能体现其设计制作之精美。四方杯,与圆口杯的圆润不同,四方杯棱角分明,如人刚正不阿一般,最适合尊贵之人;六方杯的创意实质上与四方杯无异,不同的是,六方杯多出的棱角,应柔化其棱线与夹角处的锋芒,又不宜像圆口杯那般温柔,宜有独属自己的个性。
4.要考虑购买对象。如订购者是年长者,他们内心追求淡泊名利,无争无怨,唯求淡雅脱俗,其设计的框架就宜古朴素净,清雅脱俗;给青年人、文化人、女子设计创作的杯盏就应符合其心理需求。许多朋友将茶饮、瓷杯看作是日常活动的重要陪伴,作为交流沟通、畅怀雅谈的媒介器物,往往借以表达心中圣洁的境界、高尚的雅趣和不俗的品位,因此瓷杯在其心中是情怀的寄托,是身份的象征。福建流行一口杯,而山东、河南、辽吉黑等北方则喜欢大一点的杯盏。
5.优秀的作品往往寓含一定哲学理念,给人精神上的慰藉。艺术的可贵在于对社会人生的观照,一部陶瓷艺术史,就是一部社会思想史和艺术精神史。瓷杯如人,形而上则应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品茗就是感悟人生,赏杯就如品悟人生的真味,讨论生命的真味。品赏是一种休闲调养,贵在情味悠然,情调悠长。品茗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求趣,瓷杯的最高境界也一样,在略显浮躁的社会环境下,陶冶心性,益智怡情,提高生活品位,让身心得到舒畅,才是瓷杯创作者追求的目标。例如品茶设计追求瓷釉温润如玉,杯子装饰恬淡素净,意境非凡,那么观杯心清,赏杯神静,待与茶味结合,更可禅意渐生,进入一种意境,则社会人生的感悟之窗可顿然打开。
青瓷作品《茗水谣》张国霖
青瓷作品《飞龙在天》张国霖
笔者瓷杯创作实践过程中始终坚守心目中的审美标准。创作设计中,反复修改高矮设计,注意杯盏形式,追求款型,体现整体美,此外在装饰细节上都进行精心设计。
制作过程中,从寻找适宜的矿土到精心炼制瓷土,在每一个环节上尽量做到认真细心,甚至牢牢把控时间节点。淘洗过滤,沉淀陈腐,挤压过筛,每一个环节都毫不懈怠,坚持不合标准不用。作品手工拉坯成型,整体施草木灰釉,刻绘部分施青釉。施釉时,脑海中形成烧成后的效果图式,步步小心,注意灰釉和梅子青釉的审美反差搭配,强调符合瓷杯整体审美的核心要求。
青瓷手工杯创意往往集中体现于纹饰装饰艺术上,纹饰装饰意蕴的阐释是瓷杯创作中的要招。现代社会,酒香也要说得好。创作中要突出内涵意境,凸显青瓷手工杯的审美丰富性。刻绘采用全方位立体设计,刻绘时凸显龙的造型美与灵动生气。整个制作过程,步步细心,处处精心,烧制时耐心对照釉照,慢慢调节火候,注意温差的细微变化。
笔者设计创作的一款《祥云玉龙杯》,针对高端客户,通过精心设计,细心制作,采用龙泉青瓷传统工艺烧制而成,力求将高端的瓷杯文化、高雅的茶文化及其精神内涵,通过瓷杯的外在形式传达给爱好者。整个构思创作过程注意梳理时代社会、大众心理、审美意向等多方面情感因素,注意新时代发展中人的心理倾向。其创新点及其创作过程简述如下:
1.型制创新。龙泉青瓷手工杯杯型较多,压手杯、撇口杯、圆融杯、罗汉杯、折腰杯等等,型制各异,各具特色。本款瓷杯设计为矮筒样式,采用浅直壁造型,平底,突出实用古雅之趣,追求简约大方,简朴中有雅韵,适于闲暇浅酌,渲染复古意味,给人独特的欣赏价值和品鉴意义。此款杯盏款式较大,适合北方朋友使用,用途上可用于品酒、品茶或其他用途。
2.施草木灰釉,彰显古朴典雅之风。草木灰釉,以石灰石与草木进行叠加煅烧炼制,烧炼后用水淘洗过滤,然后配制釉土与紫金土,调和成釉浆,一般釉泥占十分之七八,草木灰占十分之二三,则紫金土占十分之一。草木灰釉虽获取代价高,产量极低,一般煅烧后的草木灰仅是煅烧前的2‰-5‰,优质草木灰更需选用特定地点的柴木或特定树种进行烧制。制釉工序需实行精选、水洗、过筛、沉淀等,其中一些工序要多次反复,直至液面无色透明,然后添加其他釉料和紫金土进行配制。草木燃烧后不同的植物灰料所含的钙、硅、铝、镁、铁、锰等氧化物,和钾、磷等元素含量不同,一些植物燃烧灰烬中的纤维颗粒会形成结晶,会形成不同的颜色纹理,可呈现不同质感的自然古朴之美。草木灰釉发色自然,古朴素雅,淡然低调,更与茶人内心那份安然相契合,在市场上具有历久而弥新的生命力。
3.《祥云玉龙杯》系列茶具以飞龙穿云的意像进行装饰设计,寄托吉祥、喜庆、幸福与富贵随手来临的美好愿望。龙泉青瓷的装饰工艺丰富复杂,有浅浮雕、半刀泥刻划等技艺,此外还有镶嵌、堆塑等多种装饰手法相配合,一般装饰强调立体饱满,视觉精致生动。笔者此款瓷杯系列,刻工上强调刀锋凌厉,保留刀味,有扑拙的古代石刻韵味,块面系统线条分明俊朗,层次通透。纹饰创意上,刻饰龙纹与云纹,云纹与杯身施草木灰釉;龙身施粉青釉。让瓷杯釉质装饰在对比中形成互补,在反差中彰显和谐统一。
玉龙与祥云以及草木灰釉的搭配,讲究自然和谐,没有怪诞离奇,更不想哗众取宠。只是尽量考虑在情景的自然创作中流露新意,给人一种于无声处见惊喜、云淡风轻现惊艳的美妙。
总之,创作青瓷手工小品杯,首先,强调设计策略,注重实用,并切合制作实际,既要适合时代审美要求,又要考虑购买对象对款型样式的期盼,瓷杯如物有如人,要尽量将观赏者带入意境,获得思想精神上的启悟。其次,要体现“雅”的审美意趣,力求在创作中有雅情、雅韵、雅趣,给人雅美如玉,如获至宝的感觉。最后,手工品杯的创意主要集中体现于作品的装饰上,瓷杯创作实践中要坚守心目中的审美标准,寻找瓷土,配制瓷釉,上釉搭配,要符合瓷杯审美的核心要求;制作款型要体现整体美,高矮设计、杯盏形式都要细心考虑;青瓷手工杯重要体现的是纹饰艺术,纹饰装饰意蕴的阐释是瓷杯创作构想中的要招,要突出内涵意境,凸显青瓷手工杯的审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