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嘎查的小康路
——记“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

2021-12-30 06:49
传记文学 2021年12期

刘 雅

民族团结杂志社

嘎查,是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盟市所属旗的行政单位,与其他地方的行政村平级。“嘎查”在汉语中是“村”的意思。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笑着问一位嘎查党支部书记:“去嘎查,路怎么走?”

从首都北京到草原深处最基层的嘎查,这条去嘎查的路,在廷·巴特尔看来,实际上是党中央对时刻关心挂怀着的草原发展状况的一种问询。这位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扎根牧区近50年,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牧区经济、促进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廷·巴特尔颁授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从知青标兵到嘎查“当家人”

草原,对廷·巴特尔来说本是远方,最终却成为了他的故乡。20世纪70年代,19 岁的廷·巴特尔告别了呼和浩特熟悉的城市生活,来到沙地边缘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开始了他的知青插队生涯。当时的他还未曾想到,自己会一生扎根奉献在牧区,成为一个真正的“草原儿女”。从生活在部队大院的将军之子,到被牧民亲切称为“草原之子”,廷·巴特尔把青春献给了草原,成为牧民群众最为信赖的带头人。

1974年的萨如拉图雅嘎查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眼前是天然的牧场。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嘎查的世界是陌生的,在草原上如何烧牛粪、如何骑马放牧、如何打草劳动、如何搭建蒙古包、如何挤牛奶剪羊毛……这些基本的生存技能,都需要廷·巴特尔一点一滴从头学起。

草原的日子虽然艰苦,但草原人宽广的胸怀、牧民们的淳朴热情温暖着廷·巴特尔的心。“草原上的牧民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知青们来自天南海北、远离家乡,牧民们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来送给知青。草原的夜很寒冷,牧民阿妈看到这些十几岁的年轻人衣服单薄,就把家里的被褥和皮袍送到知青点,让大家盖上保暖,这一切都让廷·巴特尔十分感动。渐渐地,他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也许应该留在草原,用我的智慧和力量,好好报答牧民,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坚定在心中的信念,很快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没两年的时间,廷·巴特尔已经成长为有经验的牧民了,他学会了打草、种树、放羊、剪羊毛,还学会了开拖拉机,很快成为了知青“标兵”。他还学会了蒙古语,和牧民们交流没有了障碍,成为了地地道道“嘎查里的人”。

廷·巴特尔全家福

70年代末,知青返城政策出台了,年轻人开始一批批回城,廷·巴特尔的父亲廷懋将军出任内蒙古军区政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大家原以为,廷·巴特尔会是第一个返城的知青。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廷·巴特尔成为几十名知青中唯一主动选择扎根牧区的人。

对于这个选择,廷·巴特尔却并不觉得艰难:“草原需要有人来建设,我留在嘎查。”1976年11月,因表现突出,廷·巴特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1年,廷·巴特尔和从小在嘎查长大的蒙古族姑娘额尔登其木格结婚了,正式把家安在了草原。1993年,他当选为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直到2018年卸任。草原的风雨磨砺了青涩的少年,最终扎根在这片北疆草原。

嘎查是廷·巴特尔梦开始的地方,扎根草原近50年来,他获得了诸多的荣誉,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再到今年的“七一勋章”,但每次接受采访,他都会强调说:“我是一名党员、一名牧民,这是我的本分。”

从草原走来的“功勋”

2021年6月29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国旗猎猎,北京人民大会堂熠熠生辉,中华儿女,举国瞩目。习近平总书记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以党内最高荣誉,致敬来自各条战线的共产党人,致敬他们的杰出贡献。

廷·巴特尔与其他 “七一勋章”获得者一起登上礼宾车,驶过长安街、驶过新华门、驶过天安门广场,走向人民大会堂。

在雄壮的《忠诚赞歌》乐曲声中,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廷·巴特尔走上授勋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这位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颁授勋章。“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29 名“七一勋章”获得者的高度赞誉,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

红色勋章闪耀,载誉归来的廷·巴特尔是内蒙古各族儿女的骄傲,碧绿的草原记住了他无私的奉献。如今经常有学习观摩团来萨如拉图雅嘎查参观,向廷·巴特尔学习经验,前来培训的牧民们都想亲眼看一看“七一勋章”,廷·巴特尔觉得“这枚勋章是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的一种激励”。

萨如拉图雅嘎查,地处有着“黄色野马”之称的浑善达克沙地西北部,是一片430 多平方公里的草原。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超载过牧和连年的自然灾害,萨如拉图雅嘎查一度是全苏木(乡)生态条件最差、经济最落后的嘎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牧区推行草原畜牧双承包制后,当时还是嘎查主任的廷·巴特尔,把嘎查1.4 万头(只)牲畜和数万亩草场分给每户人家,把牧草稀疏、退化严重的草场和最瘦小的牲畜留给了自己。

“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要让草原绿起来。”廷·巴特尔意识到,是草原造福着一方牧民。“当家人,带头干”,他开始因地制宜,带头搞起了围栏轮牧、划区轮牧,“把我们承包的草场用围栏分成不同的区,实行四季轮牧,不同的区域用于打草、接犊、种植树木,让草原休养生息”。

时间证明了廷·巴特尔的远见。原本是沙化最严重的草场,变成了全苏木最好的草场。牧草有了富余,牛羊也长得更壮实了。看到廷·巴特尔的方法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牧民纷纷照着他的法子干了起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草原上的实践,为总结出一套科学化、规模化的畜牧养殖提供了理论的土壤。看着草原上的牛和羊,廷·巴特尔发现了减轻草原生态负荷的“金点子”,他将其总结归纳为“蹄腿理论”。

1998年,廷·巴特尔把家里400 多只羊全都卖掉,改养肉牛。“一头牛的收入和5 只羊差不多,但一头牛4 条腿,5 只羊20 只蹄子,羊群们对草场破坏更大。”他挨家挨户地向牧民们解释、分析“减羊增牛”的好处,帮牧民们算一算这笔“草原经济账”。

牧民群众相信廷·巴特尔,一致认为“我们书记党性强、人品好、脑子灵、有能力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学着“减羊增牛”,草原植被渐渐恢复,嘎查草畜平衡的问题慢慢得到了解决。廷·巴特尔不忘初心、扎根草原,成为了带领牧民致富的奋斗者,同样,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了化解草畜矛盾的带头人。

进入21世纪,嘎查成立了牛业扶贫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廷·巴特尔带领村民们发展起了多种养殖,鲜奶、风干肉加工销售,牧家乐旅游等产业,牧民们住上了新房子、开上了小汽车,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廷·巴特尔的理念和做法产生了示范效应,被推广到内蒙古自治区不少偏远牧区,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赢。

未来的草原更美丽

2018年后,廷·巴特尔虽不再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但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他依然奔忙不息、履职尽责。近年来,围绕牧区道路、信息网络、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他开展广泛调研,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每年的全国两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廷·巴特尔总要把牧民们的心声带去北京。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与代表们交流时,他强调:“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廷·巴特尔对总书记的话深有感触:“我是草原上的牧民,我们最知道家园意味着什么,草原好,牲畜好,牧民的日子才能红红火火。”

两会期间,廷·巴特尔经常和同为农业界别的政协委员们交流分享他拍摄的草场照片:“绿色发展为我们的草场带来了许多‘新朋友’——就是这些野生小动物。这是狍子,这是黄羊,这是野兔,生态好了,生活才好,这才是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

廷·巴特尔家的牧场有三栋房子,两栋小的,分别为卧室和厨房兼客厅;最大的一栋,是牧民培训教室。为了能让牧民们更直观地学习科学养殖、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际,2010年,阿巴嘎旗把牧民技能培训学校建到了廷·巴特尔家的牧场里。尽管忙碌,只要有牧民来访,廷·巴特尔都会毫无保留地与他们交流经验。前来学习取经的牧民们络绎不绝,不仅有国内的牧民,来自俄罗斯等地的国外牧民也来找他咨询,数十年来,廷·巴特尔都是免费传授,累计培训了十几万牧民。

走过一排排图文并茂的展板,廷·巴特尔给到访的牧民们讲解示范,牧民们边听边拍照记录,还不时向他提问。“我们都是草原的牧民,都希望草原丰美、牛羊肥壮,每当牧民们带着问题来找我,我就希望他们能在我们嘎查找到答案,带着信心和办法回家乡。”廷·巴特尔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回到草原、建设草原。有一回,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来了20 多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找廷·巴特尔学习。年轻人的创业热情深深打动了廷·巴特尔,从最核心的种牛改良、棚圈建设等畜牧养殖,到草场恢复、治沙种树等农业生态规划,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孩子。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廷·巴特尔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感到草原的未来后继有人。

“巴特尔”在蒙古语中有“英雄”之意,但廷·巴特尔更想把自己摆在一位牧民的位置,常常把“当个好牧民”挂在嘴边。如今的廷·巴特尔依旧发挥余热,初心不改,还是和大伙儿一起,努力致力于对草原的保护。近50年前,宽广的草原拥抱了这个年轻人,在他矢志不渝的奋斗下,这片草原已经变得美丽富饶。未来,在推动牧区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位始终和牧民站在一起,始终以“帮牧民富起来、让草原绿起来”为己任的时代奋斗者,还将和更多的草原儿女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迎接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本文主要参考了《求是》杂志《“七一勋章”获得者:“草原之子”廷·巴特尔》、人民日报《“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做牧民的贴心人》、新华社《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以及《中国民族》杂志《廷·巴特尔:“继续当个好牧民”》及其他相关报道,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