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忠 许淑珍
摘要:本文围绕太原第一热电厂、晋阳湖、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三者之间历史因缘的史实与现实,阐述了在晋阳湖西岸建立城市记忆展厅暨电力博物馆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与美学、经济价值。该文是课题《晋阳湖畔百年职业大学人文地标与共生环境双重价值的设计与研究》主要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晋阳湖;西岸;城市记忆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申报课题《晋阳湖畔百年职业大学人文地标与共生环境双重价值的设计与研究》,经山西省教育厅审批,被列为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文是课题主要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报告以自然与人文、公园与学院的共生环境的自然融合为研究对象,着力设计与研究晋阳湖西岸的学院校园环境建设与再造,以形成呼应太化工业遗址的“记忆城市”板块,探索如何在湖区景观中建造晋阳湖西岸城市记忆展厅,从而形成湖区景观中的人文地标。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本次调研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实地调查法为辅,通过网上查找文献、图书馆查阅地方志、走访太原相关展厅等方式研究晋阳湖西岸城市的发展历史,主要查找对山西乃至全国发展有重要历史作用的相关事件始末,更好地了解历史,为西岸城市记忆展厅暨电力博物馆的内涵设计准备基础资料。
二、晋阳湖西岸的蜕变之旅
(一)太原第一热电厂:全国电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保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用电需求,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全国各方的大力支援下,太原第一热电厂于1953年奠基建设,1955年投产发电,是国内新建的第一个热电厂,第一个整体新技术的电厂。太原第一热电厂在建国初期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全国支援了一电厂,一电厂也支援了全国。作为太原第一热电厂的蓄水池---晋阳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于1956年9月4日建设开工,参加建设的有8000多人,1957年9月建成并开始从汾河进水,1958年3月正式投产。
随着城市发展的升级,曾经的偏远郊区,变成了今天的城市中心;曾经的工业区,成了今天的生态旅游黄金地带。按照“工业搬迁、湖体改造、加强生态治理、建设晋阳湖公园”的总体思路,太原市对晋阳湖片区做出总体规划,要求太原第一热电厂进行整体搬迁,异地建设,产能等量置换。2014年4月,太原市政府首次提出将对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进行拆除。2015年5月,山西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搬迁新建项目的通知》,同年10月,太原市政府与国电华北公司签订《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搬迁重建框架协议》。2017年4月1日,太原市供暖期结束,太原第一热电厂四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实施全面停运。为了确保全国二青会圆满召开,同年5月22日,在央企助力山西转型综改会议暨签约仪式上,国电华北公司与太原市政府签署《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太原第一热电厂搬迁重建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将框架协议中的先建后关,修改为先停后建。太原第一热电厂提前进入搬迁重建过渡期。2018年11月拆除了两座105米高的冷却塔。2019年1月18日2点57分随着两个245米和210米的烟囱被爆破,标志着建厂66年且在华北地区举足轻重的太原第一热电厂结束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回顾所走过的历程,太原第一热电厂在为山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造福人民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积淀了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凝聚了企业光荣传统,为电力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作为建国后华北地区自己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电厂,从小到大,随着新中国建设的步伐茁壮成长,每一次的发展都与祖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可以说,太原第一热电厂的整个成长过程恰似山西电力工业发展乃至全国电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电力人才摇篮
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脉动,电厂的兴建、扩建、电力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优秀人才,太原电力技工学校,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也随之应运而生,在太原第一热电厂轰轰烈烈的历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其提供大量专业人才的同时,自身也发展壮大。
1955年初,中央燃料工业部创办华北电业管理局太原电力技工学校。1958年7月,学校改名为山西省电力工业厅太原电力中等技术学校,升格为中专,学校屬山西省电力工业厅领导。1960年7月,山西省人民委员会[60]晋教王字第395号文批准,在太原电力中等技术学校基础上成立山西电力工业专科学校。1961年,山西省人民委员会撤销山西电力工业专科学校建制。1962年11月,山西电力工业学校休学。1963年7月,山西电力工业学校复学。1964年7月,根据水电部精神,山西省电业管理局决定,学校定名为山西省电业管理局太原电力技术学校。1965年2月,水利电力部批准太原电力技术学校试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并与太原一、二电厂签订厂校挂钩合作办学协议。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陷于瘫痪。1970年9月,太原电力技工学校改为山西农电修造厂。1972年1月,经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电业局决定重新开办学校,校名定为山西省电力学校。1972年2月,山西省电力学校校址定在太原市小沟坡。1979年7月30日,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晋革发[1979]第14号文《关于下达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通知》附件十五,正式批准在原华北电管局太原电力技工学校校址恢复成立山西省电力技工学校。
1984年4月,经山西省电力工业局申报,水利电力部批准,山西省电力技工学校调整为太原电力学校。同年6月,为适应山西省电力生产建设需要,经山西省电力工业局教育处申报,山西省人民政府审查,水利电力部批准,成立了山西省电力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实行一校两制。
2004年5月,经山西省教育厅批准,太原电力学校升格为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6月,山西省电力公司下文,整合大同电力高等技工学校、临汾电力高等技工学校与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三地教育培训资源,组建山西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即国网山西技培中心),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本部,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直至如今。
(三)晋阳湖:从蓄水池到城市会客厅的蜕变
晋阳湖位于太原市西南部,西倚西山,东临汾河,南接历史悠久的古晋阳城和驰名中外的晋祠旅游胜地,它开挖于1956年,当时是作为太原第一热电厂的蓄水池使用,湖水面积约4.8平方公里,库容约2400万立方米,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人工湖,素有“中国北湖”的美誉。
(1)晋阳湖是太原市粗放发展历史的见证和缩影
自计划经济时期起,太原市的主导产业就被划定为能源、重化工类,以重工业发展为主。晋阳湖地区于“一五”时期便落成了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太原化肥厂、太原化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着力发展能源与重化工产业;长期以来,地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直被定为为太原市河西南部化工区;现如今,这些工厂都已走向衰败,逐步推出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舞台,但这些能反映太原市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化背景的厂房建筑、生产设施等所具有的工业文化价值是极高的,应作为地方工业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记录。
(2)晋阳湖地区已经成为太原市“转型发展”的重点地区
山西省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发展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建国初期乃至很长的一段时间,煤炭产业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能源,但同时这种以自然资源的消耗及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迈入新世纪以后,经济的缓慢增长与衰退也充分表明“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而见证太原市粗放发展历史的晋阳湖地区也已经成为太原市“转型”的重点。
环境方面:晋阳湖公园一期工程已完成,湖水的角色从工业用水转化为景观水体,通过环境整治与修复,极大协调和改善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现“青山绿水”的宜人环境与生态优势;
产业方面:对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搬迁,更新升级为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将点状分布的文化景点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等进行流线串联,打响晋阳湖地区的旅游品牌,提升了晋阳湖地区自身魅力及趣味性,将产业结构关系从以“第二产业”为主调整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文化方面:发掘、保护、利用古晋阳文化,修复晋阳古县城等古迹,赋予区域更多的人文气息。
(3)晋阳湖——太原市未来的转型发展示范区
步入21世纪,资源、能源危机成了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如果将为山西乃至全国发展贡献过重要能源的晋阳湖地区,建设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转型示范区,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教育、典型意义。
从现状环境来看,晋阳湖地区环境宜人,有独特的山水格局,有大量未经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可以在现有“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基础上,以“绿色”“转型”“人文”等为理念,以生态和谐为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居住、公共服务、交通等功能的综合规划布局,成为太原市的生态新城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表率及展现太原市全新面貌的“城市名片”。
其次,可以培训基地、科研基地等为依托,推进“产学研联动”建设,为城市转型培养新的人才,同时改善就業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以此形成现代服务文化、现代科技文化、现代居住文化、现代娱乐休闲文化等环境氛围,并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挖掘与文化建设,包括工业景观文化、“晋阳文化”品牌,提升地区软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
整体来看,晋阳湖地区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条件。
三、城市记忆展厅暨电力博物馆的建设建议
几度沧桑,古人难预期。现如今,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造福人民做出卓越贡献的太原第一热电厂,由于城市发展的进程原因而不复存在,作为它蓄水池的晋阳湖如今成为龙城太原新的名片和城市会客厅,所有这些变迁、这些成就,如悄悄地随岁月流去,实属遗憾。因此,建设晋阳湖西岸的城市记忆展厅暨电力博物馆,记录下这些历史,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对于指导现实、探索未来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书景.晋阳湖地区转型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晋阳湖畔百年职业大学人文地标与共生环境双重价值的设计与研究》(课题编号:GH-19264)。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0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