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致
重庆,一座被长江、嘉陵江环抱的城市,因水而兴。内陆港口依水而建,果园港便是其中之一。
初冬,远山端庄,江水平静,一声声汽笛划破长空落在耳畔,汇聚于此的各色集装箱被码放得整整齐齐……长江畔的果园港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
果园港从一个“散杂货码头”成长为中国内陆最大的多式联运枢纽港,既离不开织就畅通发达的交通网,应用智能化新技术,还需要用绿色环保为发展“打底”。依托着长江黄金水道,果园港开放、智慧、绿色的发展思路,正推动着它不断崛起。
一张网打开新格局
一张“成绩单”晒出了果园港2021年1—10月的新成绩:装卸自然吨完成1465.2万吨,同比增长11.9%;货物吞吐量完成1694.7万吨,同比增长51.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7.8万TEU(集装箱计算单位),同比增长37.5%……
果园港的成绩都可以追溯原因,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四通八达的网状布局。
目前,长江水道仍是重庆对外开放的主通道,承担了全市对外贸易90%以上货运量、70%以上集装箱箱量、70%以上货值。果园港依托“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联接点的优势,通过整合果园港铁、公、水、空多种运输方式,大力开展国际江海联运,经上海港中转,覆盖近100条国际航线,可达世界500多个港口。实现了中欧班列(渝新欧)、陆海新通道、“渝满俄”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在果园港常态化运行,织成一张“国际网”。
同时,果园港依托进港铁路专用线,大力发展“铁水联运”,开通了贵州、四川、陕西、青海、新疆等地至重庆港的“铁水联运”班列,形成了辐射西南、西北地区的“铁水联运”网络;开行了云南水富,四川宜宾、泸州、广元、广安、南充至果园港的集装箱“水水中转”航线,织成一张“国内网”。
当货物到了果园港,是否需要立刻“风尘仆仆”地“换乘离开”?
答案是否定的,果园港应用“前港后园”的产业模式,丰富了港口功能。货物前脚到了港口,后脚便被送进后方的物流园。产品储存、加工或交易都可以在此进行,这样一来,中间环节减少,物流更加便捷,成本也得到降低。
康宁显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经营的显示玻璃是一种尖端科技材料,其原材料原板玻璃从海外进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外供应链稳定性变弱,为弹性应对这一情况,康宁公司通过“江海联运”,将玻璃从海外各地送至果园港。一下船,装载着玻璃的集装箱就被送至重庆保税物流中心,此后,只需在保税仓库中静静等待被运往全国各地。
交通网织好了,格局打开了,许多企业都从中得益,果园港的“黄金效益”得以彰显。
智能化如虎添翼
只听“哒”的一声,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推动了操作杆,与此同时,几十米外的重庆果园港集装箱作业区域内,一台场桥降下“抓手”稳稳地抓取了集装箱。
这样的操作画面在过去是见不到的。
场桥又叫码头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这个橙红色的“大家伙”是码头集装箱作业区域的主力军之一。过去,操作场桥需要场桥司机到20多米高的驾驶室,凭借自身技术在精准到厘米的范围内对集装箱进行吊装作业。
传统的场桥不仅运作效率相对较低,驾驶员每日上上下下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而今,果园港里已有12台场桥装上了“神经系统”,完成了“堆场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从在高空作业,到坐在办公室用鼠标和操纵杆操作;从一个人管一台场桥,到一个人操作三四台……人力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同时提高。
将港口变“聪明”,让物流更高效、更便捷,果园港的尝试不止于此。
在果园港海关集中监管作业区,有一双“火眼金睛”审视着千里而来的大型集装箱,它就是最新部署的全国首套双加速器、双视角的大型集装箱查验系统H986。
此前,查验一个集装箱大约需要10分钟,有了这一系统,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对200个集装箱的查验。在此过程中,装载着集装箱的货车不用停车,直接通过。
“我们代理运输的铬矿,每次都会装成几十个标准集装箱来到果园港,以前过这道查验需要好几天,但现在一个小时就搞定了。”重庆民生报关有限公司进口部负责人对此次系统的升级感到分外满意。
实现提单“无纸化”,将智能闸口通闸时间缩减至30秒,将识别率达96%的智能理货系统应用在集装箱理货环节……智慧赋能之下,果园港无论是服務质量、作业效率还是运营能力都大幅提升,正一步步从传统港口转型升级为智慧港口。
上游责任护一江碧水
一条河,上下通连,上游清则下游清,上游浊,下游也将跟着遭殃。果园港依长江而建,保护长江环境就是在为港口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江面上,沪渝快线的一艘船只满载着296TEU驶向了果园港。当船在泊位停下,准备靠港作业时,“隆隆”声骤停。原来,该船已经接入“岸电”这一清洁能源,停止使用柴油发电,以供后续环保作业。
同时,只见一名船员将船上的分类垃圾箱清理一空,将垃圾转移至岸上的智能垃圾桶,而另一名船员拿着一根粗管子走出来,将管子的一端接在船的排污口上,另一端则接在码头的污水接收装置上。垃圾废水交与岸上的指定单位处理,保证生活垃圾不入江,已是每一艘在果园港停靠的船只达成的共识。
果园港地处长江上游,一直以来不断强化“上游意识”,践行“上游责任”。
“果园港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岸电供电等设施。”重庆果园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人介绍。让污染物上岸、让废气排放降低,果园港努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除了让江水更绿,果园港在岸上也下足了功夫。
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枢纽港,大量铁矿、铬矿、石油焦等大宗散货经果园港中转。这类货物的转运一直以来都是通过车辆进行运送,但这一方式不仅耗时较久,污染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于是,一条长达13公里的散货运输封闭式皮带机廊道诞生了。它的应用,一方面实现了控制远程化和运输自动化,另一方面还通过配备的各种除尘设施,有效抑制粉尘飞扬。与之配套的是,港区每个散货堆场均设置了防风抑尘网,20米高的网彼此毗连,在抑制粉尘污染上成效显著。
打造绿色港口一直以来都是果园港的工作重点。重庆港务物流集团董事长杨昌学在2021年年初曾表示,今年,集团将投入环保资金5100万元,全面开展污染物排放检测,力争将果园港创建为长江上游首个5星级绿色港口。